看《潜伏》读《为人民服务》
看《潜伏》读《为人民服务》
作者:学习样板戏
电视剧《潜伏》中读《为人民服务》的情节,真是神来之笔,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又不落俗套,不着痕迹,很自然,很震撼!
左蓝牺牲了。巨大的悲痛冲击着余则成的心灵。如何排解这样的痛苦?如何表现主人公的痛苦?过去常见的是翠柏苍松、乱云飞渡、电闪雷鸣,配上激越的背景音乐,或者加上主人公的两行热泪,痛不欲生的表情。这种手法俗套了,对于像余则成这样的具有深藏不露个性的角色也是不合适的。编导巧借军统人员从八路军代表驻地收寻的遗留物件中的《延安文集》,巧妙地安排了一场读毛著《为人民服务》的戏。这段戏,有声有色,为整部电视剧增色很多。
余则成在办公室打开《延安文集》,缓慢地、细声地阅读《为人民服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之后切换到家中场景,余则成继续阅读《为人民服务》,阅读速度逐渐加快,感情逐步外泄。之后,阅读变成了自言自语:“左蓝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她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于是,剧中出现了一种独特的表达痛苦和哀思的方式,十分感人,又很贴合余则成的角色特点。
《为人民服务》这篇光辉篇章,是过去的“老三篇”之首篇,是当年为纪念张思德同志,在追悼会上的即席讲话,后整理成篇。这篇简短的文章,以深入浅出的语言讲了一个大道理:人生观。我们为什么而生,为什么而死?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间谍片最吸引人的,就是主人公总是命悬一线。的确,地下工作就是与死神捉迷藏。每一个观众都希望我们的主人公能躲过一劫,但是大家心中都清楚,实际上不知有多少个与我们的主人公相同的人,没有能够看到最后的胜利。特别是在和平日久、人心慵懒之后,对生命的珍惜尤显突出。作为60年之后的观众,不少人情不自禁的要问:他们真的不怕死吗?他们为什么不怕死呢?读毛著这个情节,清晰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良心是余则成的基石,他参加军统是在抗战初期,怀有参加革命、报效国家的壮志。他同情共产党,思想左倾。如果说,因为与左蓝的恋爱,他才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左派思想,那么左蓝不过是他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思想基础、社会现实的教育及左蓝的吸引,三方面因素促使他在抗战胜利时做了重大的选择,投向人民解放的阵营中。他曾经怀疑过,左蓝将他拉过去是“美人计”吗?左蓝的牺牲,对他促动很大。读毛著的情节,是他思想升华的过程。一种全新的人生观,促使他将自己的生活感受、为人处世的原则上升到人生观的高度,重新认识左蓝的牺牲,重新认识自己所从事的伟大事业,从而也从新认识了自己生和死的价值。这是整个故事的灵魂。
《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我们这代人都是耳熟能详、记忆犹新的。那时早晨的“天天读”,反反复复地朗读,自然就能够背诵了。但是并不能深入地领会其中的真谛。待到搁置数十年,再次听到读毛著的声音,特别是在《潜伏》那个特定的场景中,不仅有那种“似曾相识”的喜悦,更有了“温故知新”的领悟。
看完电视剧,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可喜网上《潜伏吧》中许多年轻网友多能领略该剧的灵魂,围绕信仰写了不少精辟的见解。在“一切向钱看”的今天,在拜金主义思潮泛滥的时候,在“为人民币服务”代替了“为人民服务”的年代,还有这么多的年轻知音,心中微弱的火焰,又攒动起来……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