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女子柔道冠军背后能看到什么? 马望野
在女子柔道冠军背后能看到什么?
马望野
==============================
平日,我们一般读者和观众都是在报刊里荧屏上,见识和了解在竞赛或公关场合里的优秀、杰出的运动员以至他们的教练,很少有机会知道他们在此外的日常生活和幕后工作的状态,特别是在他们背后和周围的诸多为他们服务并作出贡献的同志、同事、同行。一些夺冠或破记录的冠军、明星,他们的光彩和名望,如日中天,而隐没在其树荫下的工作人员,便不能不如一句俗语所云那样:“月明星稀”了。《北京青年报》记者郭婷婷所写的下面的这篇文章,却让我们看到了冠军、明星升空的强大的推力所在。请有兴趣的网友,也来参观一下冠军、明星的摇篮和保姆的日子和活法,好吗?
++++++++++++++++++++++
柔道冠军背后的五个陪练
郭婷婷
++++++++++++++++++++++
世锦赛五连冠、北京奥运会柔道+78公斤级冠军佟文,创造了世界柔道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佟文出场,比的不光是她自己,更是一个团队。一个好女五个帮,耀眼的光环背后,除了有一位果敢睿智的教练吴卫凤外,五名体型各异、可以模仿各国超一流选手的男柔陪练,同样让全世界的柔道高手们艳羡不已。
基层岗位:柔道陪练
出场人物:吕跃峰、黄磊、谢增喜、董立强和吴健
◆ 5点45分
起床5分钟后开始晨练
天津付村柔道训练基地离霍元甲的家乡很近,天刚蒙蒙亮,室外寒气逼人,佟文的男陪练们有的穿着短袖,有的只穿着跨栏背心跑到室外,一天艰苦的训练准备开始了。一年365天天天如此,包括农历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佟文正在全力备战明年的伦敦奥运会,陪练们更是没有歇息的时候。
队员们刷牙洗脸收拾利索只需要5分钟,5点50开始做准备活动,6点开始跑步,跑3000米加上休息时间,只有20分钟。整个晨练听不到教练指挥的声音,一切都是在默默进行中。
◆ 6点20分
10分钟吃完早饭
到力量馆进行30分钟的力量训练,6点50分,练基本功,徒手空做。7点20分,放松10分钟,7点30分吃早饭,10分钟左右吃完。
队员中,24岁的董立强是“五大金刚”之一,天津人,13岁到业余体校练习柔道,15岁进天津队专职做佟文的陪练,至今已经有八九年了。一碗稀饭,一个馒头和一盘火腿肠,两个鸡蛋,他吃下这顿早饭,只用了10分钟。
吃完早饭,小董马上返回宿舍清洁楼道,“佟文姐姐每天早上和我们一样,也是5点多起来,出操,打扫卫生,她这两天负责在训练馆里擦洗垫子,训练基地的卫生都是我们自己做,教练说用这样的方式来锻炼和培养我们。”
“我是家里唯一的孩子,经常几个月不回家,家里的大事小事全都指不上我,但爸爸妈妈都为我感到骄傲。小时候被招进来,有一群姐姐照顾,觉得特别好玩,长大了,陪练成了自己的工作,现在一门心思让佟文姐姐练好,只要她的成绩好,我做什么都觉得值。”淳朴的小董说。
◆ 9点
60人同时开摔
60人在训练室同时开摔,很快便热气腾腾,根本听不到是谁发出来的声音。吴卫凤总教练一旁正襟危坐,不时大声指点,教练脚下,居然是两只乖乖小狗,小狗也被主人训练得很有头脑,只在旁边观战,不发出任何声音,更不会冲进场地里。
天津女子柔道队的男陪练有吕跃峰、黄磊、谢增喜、董立强和吴健,五个小伙子的主要任务就是陪一号种子选手佟文进行各种柔道对抗练习。
佟文的五个陪练中,最高的1.92米,最矮的1.70米,最胖的180公斤,最瘦的80公斤,他们分别模拟佟文不同的对手,这五个小伙造型各异,各有各的酷法,小董个子高,力量大,专门模仿佟文对手中身高力大的一类;体重最大的吕跃峰,专门演练佟文比赛中可能会遇到的那些大胖子;长得最匀称、最帅的谢增喜,技术全面,已经拿了全国冠军,佟文需要什么,就模仿什么……
训练室里,离吴教练最近的队员是佟文和陪练,佟文一招呼,几个陪练马上依次跑过来,要做什么动作,一比划就知道,非常默契。一般同样的姿势至少要摔二三十下,被摔的基本上都是陪练。120多公斤、1.80米的佟文,即便是男孩子,被她狠狠一摔,也是龇牙咧嘴的,疼是肯定的,咬咬牙,爬起来接着再摔。这些小伙子,每天都要被佟文摔上四五百下,如果没有好的意志品质和朴实的性格,是很难承受这样的任务的。
佟文示意,这个陪练摔完了,下个再上。撤下来这个小伙马上又跑去帮助其他女孩子,接着摔。
有些特别的动作,一个陪练的力量可能不够,还要加一个人,佟文时常“享受”两名男陪练同时陪的高规格待遇,五六百斤的力量同时压在佟文的肩上,斗大的汗珠滚落下来,柔道服里的T恤衫瞬间又湿透了,没听佟文喊一声累,或是招架不住要服输,而是一次次地跪倒,又艰难地支撑起来。连吴教练都看得受不了了,喊道:“佟文你不要这么实在,这个动作可以站着练,或者半弯腰,不要用腿,你这样每次都屈膝,用不了几天膝盖就积水了。”
◆ 中午12点30分
运动员吃特灶
吴卫凤教练和佟文陪同记者来到食堂特灶餐厅,队员们一见吴老师来了,全部放下手中的筷子,齐刷刷地站了起来,等教练就座才坐下。
特灶的菜营养很好,有荤有素,清淡,看不到辣椒一类的调味品。“我们自己养了羊,还有猪啊什么的,吴教练还带我们种菜,我们这里是一片净土。”陪练董立强告诉记者,“佟文姐姐被禁赛的时候,我们看着特别难过,她的官司赢了,我们在训练室里欢呼,只有像她这样的英雄才能挺过那么难的事情,换了我,可能早趴下了,所以我们都特别佩服她,只要她需要,我们就陪到底。”
佟文吃饭很快,吃完取来饮料,她乐呵呵地说:“我不用控制体重。”吃饭时,还不忘拿陪练谢增喜打趣:“您看我这帅弟,已经是男队的主力了。”
因为长得帅,小谢的爱美都出了名,连队友出去比赛,回来都给他买衣服和化妆品,但他的“柔道耳”却是所有队员中最明显的一个,4年前他就自豪地向记者展示过,现在看起来越发卷曲了,他说:“这都是被摔出来的,耳朵很容易骨折,卷在了一起,在日本,像有我这样耳朵的人,是很受人尊敬的。”
◆ 15点
陪练成绩稳步提高
重新回到训练场,吴卫凤教练告诉记者:“今年我把男队接过来了,比以前累了,主要是考虑到这些男陪练队员的出路,常年陪佟文这些女孩子练,他们的付出实在是太多了,要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参加比赛,取得名次,有成就感,多拿奖金,将来多一些出路。”“做陪练的人既要有高超的技术,也要有平和的心态,佟文禁赛的时候,也需要她心甘情愿地陪师妹练,如果没有一定境界,很难做到。”吴教练说。
小董说:“今年我们代表天津队参加了全国男子柔道冠军赛,取得了历史上的最好成绩,团体第三。每次教练跟佟文姐姐讲解战略战术和技术问题,我们都在旁边听着,到了赛场上,心理素质比一般的运动员好,很多情况我们都研究过,所以虽然是在做陪练,我们的成绩也一直在稳步提高。”
◆ 20点30分
晚训练后分析对手
下午的训练一直持续到傍晚18点,18点30分吃晚饭。19点30分开始晚上的训练,主要是针对白天训练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技术性训练,20点30分,晚训练结束。陪练队员们开始看录像,分析佟文的对手,写当天的训练日记。21点30分,熄灯睡觉,第二天早上5点多,准醒,生物钟已经定格,一天艰苦的训练又开始了。
(《北京青年报》2011/10/11 ■文并摄/本报记者 郭婷婷:《柔道冠军背后的五个陪练》)
按说,这是一篇描述和表彰幕后工作者的文字,读者应该是首先因他们而感动才对。奇怪的是,我却先被他们“培养”出来的冠军佟文感动了。身为这个团体的标志和主角的佟文,日常竟然与陪练们没有更多的区别:“佟文姐姐每天早上和我们一样,也是5点多起来,出操,打扫卫生,她这两天负责在训练馆里擦洗垫子,训练基地的卫生都是我们自己做,教练说用这样的方式来锻炼和培养我们。”她依然是这个单位里普通的一员。这在我们社会里为数不少的颇为特殊化的款们、腕们、官们。。。。。。中间,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依我看来,难得的倒不是依然保持着普通劳动者、普通一兵的生活方式,而是透过这种生活方式流露出来的精神状态:她和陪练们的关系,是平等的几乎没有差别的同志、同事、同行,的确是“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也许,正因为她深知自己的根基在哪里,动力在何处,她才能飞升到如今的高度的吧?她凭什么又怎能怠慢她的兄弟姐妹和老师同学呢!大家都是在为祖国为人民为自己的前途而竭力付出的啊。。。。。。
当然,我更不能不被那些从事陪练工作的诸多的无名英雄们感动了。他们要按照实战的预想和训练的需要,作为对手去为难对手,然后又成为对手为难的对手。而在这中间,丝毫不能有不认真、不尽力的时候。虽然这是他们的一种本职,应该努力去完成任务。但是,他们的付出却并没有停止在这里。他们的言行体现出来的却仿佛是一种本分。是的,夺冠者、破纪录者是金字塔的塔尖,陪练者甚至教练者则是金字塔的塔基。可是在他们眼里或者头脑里,夺冠者、破纪录者,却是他们的代表。夺冠者、破纪录者,为祖国、为人民取得了成绩,获得了荣誉,也就是他们为祖国、为人民取得了成绩,获得了荣誉:在那辉煌的奖章、奖状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我想这不是在下的杜撰。因为,“这些小伙子,每天都要被佟文摔上四五百下,如果没有好的意志品质和朴实的性格,是很难承受这样的任务的。”“佟文示意,这个陪练摔完了,下个再上。撤下来这个小伙马上又跑去帮助其他女孩子,接着摔。”
如果没有把本职当成本分,谁能够有如此这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拿多少钱干多少活,那是不会这样“卖命”的啊!
让我感动的人,还不能不提到他们的教练。在这里,我不想再去夸奖他指导和训练出优秀的杰出的,为祖国、为人民取得了成绩,获得了荣誉夺冠者、破纪录者,那是他的本职以至本分嘛!我只想指出他对陪练们未来的关爱和照顾。如果确实是事业和岗位的需要,他让一些人当一辈子陪练也不是不被允许的。但是,若是主客观的条件都具备,作为主其事者,作为担负点领导责任的同志,为什么不可以或者说应该给充当无名英雄的人和普通的一兵,也有充当叱咤风云的英雄和运筹帷幄的将帅的机会呢?给自己的手下以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不是设置玻璃天花板,那才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啊!“今年我把男队接过来了,比以前累了,主要是考虑到这些男陪练队员的出路,常年陪佟文这些女孩子练,他们的付出实在是太多了,要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参加比赛,取得名次,有成就感,多拿奖金,将来多一些出路。”这是教练吴卫凤告诉记者的原话,很实在的话,很有水平的话,而且具有崇高品德的话。这种风度,这种胸怀,的确令人佩服。无怪乎,他能够有象佟文这样的弟子!
啊!在这个不算很大的事业单位里,或者说只是很小的社会细胞里,我们明显地感觉和触摸到了一种秩序。人在那里面,融洽、协调、团结、和睦,各有其位,各有其为,各尽其能,各展其长,各有其得,各有其路。。。。。。此情此境,现在看来,似乎很新鲜,很少见。其实,这是我们年纪稍微大一点的、有生活阅历的人们,谂熟得很的、暌别不久的秩序。那是在我们革命队伍中日常人际关系的写照,上下关系的准则,公私关系的尺度。。。。。。可惜,近些年来,她逐渐被淡漠了,冷落了,被仿佛脉脉含情、津津有味的金钱、权势、得失、利害等等的计较和争夺淹没了,替代了。如果您不相信在下的这种估计和评价,那么您就去问问您家的老人,听听您家老人的吧!
想到这里,鄙人十分感慨:我们的体育队伍,我们的别的什么队伍,都能够象《北京青年报》记者郭婷婷所写的这个队伍那样么?未必啊!我知道,有很多人在很怀念和向往着以前的那种崭新的、革命的秩序!而这正是在下要罗罗嗦唆写出如上的狗尾般文字的缘故。见笑于方家了,赎罪则个!
(2011/10/24)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