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胡宗翰老师《说“跪”》的遐想
读 胡宗翰 老师《说“跪”》的遐想
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必须要有崇高精神追求,严肃态度,敬畏之心。这样才能提升自己,提升人类。从这个意义上讲,即使教人愚昧糊涂的宗教,也高于教人虚伪麻木的儒家的道德说教,更高于叫人走向颓废、堕落成猪狗的“拜物教”。这就是说,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必须要有品位。个人才能立于世,国家才能立于世界之林。
人因思想而美丽
——憎爱分明不糊涂
人因品格而高贵
——独立人格不媚俗
人因文化而充实
——读懂鲁迅毛主席
思想品格与文化
看出有或无品位
(个人和国家都必须有自己的
科学的文化体系)
物质不过是基础
意在营造更高层
——有品位
物质即是终目的
爱慕虚荣贪富贵
——无品位
欲望如仙鹤亮翅
鹰击长空,爱之舞
——是审美
欲望如帅狗美猪
老鼠大米乐
——是感官的奴隶
有品位的人,
不屑于人的以名利地位和
各种社会符号的相遇,
不甘于永远逢场作戏
自欺欺人的活一辈子
始终追寻以思想文化品格和
生命本身的相遇。
全部问题,是物质和意识,存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这一问题有两个方面:
1,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水岭。
2,意识对物质是否有能动的反作用。如果认为意识不能正确反映物质,不能对其产生反作用,那么就是机械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如果不仅认为物质决定意识,也认为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那么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物质是基础,精神是主导。无物质基础的精神,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空中楼阁,是无花的蔷薇。无精神主导的物质,是臭皮囊,是猪狗,是东亚病夫。
胡宗翰 老师说,我亲耳听见一位大军区文工团的退休歌舞演员满怀深情怀念毛主席的时候说过的这样一句话:“国民党是叫我们大海一样的革命歌曲给唱垮的。中国革命就是我们唱出来的。”毛泽东思想是威力无比的精神原子弹。没有崇高精神追求,没有毛泽东思想,便没有中国革命的成功。没有崇高精神追求的人,只配做猪狗。
再说说“敬畏之心”。敬畏之心是崇高精神追求的最高境界,或曰终极。达到这个境界就称之为信仰。有人说,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但对于那些崇高精神追求达到痴迷的人来说,毛泽东就是神。对神自然产生敬畏之心,顶礼膜拜,无条件服从乃至牺牲生命都在所不惜。然而,一切的崇高精神追求的结果,都有可能产生“敬畏之心”。比如宗教的殉道者,儒教的殉道者,甚至法轮功的殉道者。这就必须要求要有科学的“敬畏之心”。即科学的信仰。
信 仰
燕妮问马克思
你信奉什么
马克思回答
我信奉批判
我的最高权威就是批判
除批判外别无权威
在真正开创局面的披荆斩棘的科学家那里
没有上帝,只有批判
连上帝也可以批判
必要的时候甚至必须批判
马克思主义
是对“三个来源”的批判
毛泽东思想
是对马列主义及传统文化的批判
尼采说,上帝死了
是对基督教的批判,
鲁迅
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
由此推理,请坚定起我们的信仰
那就是对历史,对现实的批判
对伟人,对小人的批判
何谓批判
批判即是学习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用自己的脑子想
用自己的眼睛看
树立起自己正确的
幸福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在彻底的唯物主义者面前
在辩证唯物主义法宝面前
宗教,迷信,封资修
等等青面獠牙,温文尔雅的骗局
必将原形毕露
必须说明的是,信仰即敬畏之心,是崇高精神追求的终极,是批判学习的过程,和批判学习所得。这就说,不一定要求所有的人都达到信仰的程度。因为许多人达不到那个境界。对大多数人来说只需要有崇高精神追求。要把有无崇高精神追求与有无信仰分开来说。说当代人信仰危机,要求太高了,因为形成信仰的人还是少数人,应当说是崇高精神追求危机。所以对大多数人,只要求他们有科学的崇高精神的追求,而不是要求每一个人都能树立起崇高的信仰。
我提出两点,以此两点作为人生的支点。一是批判地学习,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找准正确的崇高精神追求的目标。二是照着这个目标追求,做一个有品位的人,也就是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中倡导的五种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对崇高精神的追求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
举例说明追求与信仰的关系。比如对爱情的追求。(当社会和集团丧失了崇高精神的追求,作为独善其身的个人,对爱情的追求显得弥足珍贵,她是人类共产主义在个体中的萌芽)。如果人人懂得爱情,并矢志追求,就很有助于人的品位的提升。
什么是爱情?。爱情是两个相似的天性在无限感觉中和谐的交融,是异性间赏心悦目的审美心理过程。这个过程,是互相追求,互相倾慕的过程。在长期的交往和磨砺中,最后互相认可,包容,直至愿为之生死。“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随”。即达到了爱情的最高境界——信仰。多数人可能达不到爱情的最高境界,但只要有对爱情这个崇高精神的追求,这个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
下面所描述的爱,应当是信仰之爱,是经过批判后的爱。
她这个人
她太善良,善良地几乎近于驯良
她太美丽,美丽地几乎成了错误
她太真诚,真诚地几乎忘记了陷阱
她太谦卑,谦卑地几乎消弭了自己
她太随和,随和地几乎丧失了独立
她太灵动,灵动地被人嫉妒为巴结奉迎
她太勤劳,勤劳地总让我埋怨她傻出力
她太软弱,软弱地总让我担心怕她遇上坏人
(现在才知道她的血压低)
她总是不愿意指使别人,所有的事情都自己扛
她金子一样的心,却是我一生的折磨
有道是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应当说明的是,性爱不等于爱情,是自然属性。责任、义务、感恩不等于爱情,是社会属性。节烈不等于爱情,是愚弄。多少欺骗,借了爱情的名义。
爱情、信仰都不是盲目的。贾府里的焦大是不爱林妹妹的,贪官污吏是不信仰共产主义的。基督教、儒教都是为那个阶级服务的。信耶稣的教徒并没有改变他们的命运。
所以要确立科学的信仰,是批判后的信仰,批判后的敬畏。而非宗教的,儒教的,迷信的,法轮功的以及伪爱情的盲目的愚蠢的信仰或曰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