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古人无忌讳

火烧 2009-03-11 00:00:00 中华文化 1027
文章探讨古人无忌讳的历史真实,涵盖孔子、孟子、宣太后等人物,揭示古代文化中坦诚与直率的一面,挑战后世对历史的扭曲与隐讳。

  

《礼记-曲礼上》比较详细地讲了“讳”,明确提出【君所无私讳,大夫之所有公讳。】,就是 国 君不要以自己的名字喜恶搞什么隐讳,官员对国家要讲组织原则有“公讳”——后世至于今日,恰恰与此相反,是君有“私讳”改字甚至“文字狱”,“大夫”学者无“公讳”讲国外的党名好人性好甚至“殖民有功”。  

读《容斋随笔》,有《古人无忌讳》一篇,深为赞同,于是继续补写。  

孔子合葬父母,违反【不封不树】,封墓,【崇四尺】,也就是半人高,是今日“坟山”葬法的开创者。  

孔子哥哥是个跛子,叫孟皮,据“训诂”说法就是“孟跛”的意思。晋、鲁、郑与周同姓,姓姬,周庄王时候有谋反的周公黑肩即姬黑肩,鲁成公黑肱即姬黑肱,晋成公黑臀即姬黑臀;郑庄公是难产而生,《左传》说【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如果说孔子的哥哥的名字还有疑问,姬黑肩、姬黑肱、姬黑臀,郑庄公姬寤生,则是确定的【以隐疾】起名。  

孟子见齐宣王,齐宣王在朝廷之上自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完全没有【公庭不言妇女】的修养,亚圣孟子却不以为意,甚至说周文王周武王的祖宗古公亶父就是好色的,只要【与百姓同之】就好!如此比拍马屁还肉麻的话,显然不是亚圣没有骨气,因为在治国问题上马上就把齐桓公追问得“顾左右而言他”,是需要相当的骨气的。《礼记-内则》讲圣人言【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礼记-坊记》讲【男女授受不亲】,孟子也笃信这些,虽是如此,显然孟子给齐宣王指出的道路,远后人隆重推出的贞节牌坊和二十四孝,要合天理人情。  

如果说齐宣王的【寡人有疾,寡人好色】言论还算过得去的话,《战国策-韩策》中秦国宣太后的言论,就是后世某些学者完全不可接受的了。秦国宣太后在韩国使臣面前,以自己的性交经验讲清楚了物理学上的“压强”、军事学上的“集中优势兵力”原理,再解释救不救韩国的外交问题,韩国使者以此归报。并且,除了宣太后见韩国使者的行为本身就是后宫干政,是后世所谓儒者所深恶痛绝的。  

晋平公姬彪跑到秦国求医,秦国医生直言晋侯因为没有节制地淫于女色,以阴阳五行讲解女色是【阳物而晦时】,在女色问题上没有节制,【淫则生内热惑蛊之疾】,所以晋侯【疾不可为也】,已经只有死路一条了。如此直言女色和诊断结果,那也是没有一点忌讳的。  

即便到了汉朝,忌讳也不比大周多。司马迁记载孔子是“野和”出身;杀少正卯,“夹谷会议”时将一大把承担劫持鲁定公计划的齐国舞者【手足异处】,建设武备后堕三都并武装镇压费和成的造反,一系列行动都相当铁血。这样的孔子在司马迁心目中很伟大,司马迁对孔子是【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后来的所谓儒者,一来隐讳孔子的出身;二来隐讳“仁”的孔子杀起人来如麻,很不符合“仁者无敌”不见血的“普世价值”;康有为写《孔子改制考》将孔子描述为一代改革家的正面形象之后,疑古的一些匹夫从五四至今,更是把孔子歪曲成一个维护“专制统治”的走狗、只会吃软饭的匹夫!  

饮食男女,春秋战国著于经传的言论,按洪迈的感叹已经是【以古方今,相去何直千万也。】古人出于衷心而提出的经纬天下、经邦济世的政见,更多有被歪曲至距离古人本意【相去何直千万】,且以歪曲之意来反诬古人没有衷心,尽是压迫阶级的一肚子坏水。  

于今日两会的汉字繁简鼓噪,更应读《论语-述而》记载的孔子言行:【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作为鲁国人的孔子,平时大概说鲁国方言,但上课讲学和行礼司礼时,是坚持说上古普通话“雅言”、即周朝的国都丰镐地区的语言,是上古大力推广“普通话”的有记载的第一人。说话如此,写字就不会“复古”写什么甲骨文避免“文化断根”,穿衣服更是《儒行》说的入乡随俗【……其服也乡;丘不知儒服】——无非是有天下观的知识分子近于天理人情、与时俱进、远离乱七八糟的忌讳的基本修养,后世却成了难以企及的圣人。  


附表:  

宋·洪迈  

容斋随笔  

古人无忌讳。如季武子成寝,杜氏之葬在西阶之下,请合葬焉,许之。入宫而不敢哭,武子命之哭。曾子与客立于门侧,其徒有父死,将出哭于巷者,曾子曰:“反,哭于尔次。”北面而吊焉。伯高死于卫,赴于孔子,孔子曰:“夫由赐也见我,吾哭诸赐氏。”遂哭于子贡寝门之外,命子贡为之主,曰:“为尔哭也,来者拜之。”夫以国卿之寝阶,许外人入哭而葬;已所居室,而令门弟子哭其亲;朋友之丧,而受哭于寝门之外;今人必不然者也。圣贤所行,固为尽礼,季孙宿亦能如是。以古方今,相去何直千万也。  

孟子  

梁惠王下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对曰:“昔者太王好色,爱厥妃。《诗》云:‘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曲礼上  

卒哭乃讳。礼,不讳嫌名。二名不偏讳。逮事父母,则讳王父母;不逮事父母,则不讳王父母。君所无私讳,大夫之所有公讳。《诗》、《书》不讳,临文不讳。庙中不讳。夫人之讳,虽质君之前,臣不讳也;妇讳不出门。大功小功不讳。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曲礼下  

居丧不言乐,祭事不言凶,公庭不言妇女。  

王制  

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三年之丧,自天子达,庶人县封,葬不为雨止,不封不树,丧不贰事,自天子达于庶人。丧从死者,祭从生者。  

内则  

凡名子,不以日月,不以国,不以隐疾;大夫、士之子,不敢与世子同名。  

战国策  

韩策  

楚围雍氏五月。韩令使者求救于秦,冠盖相望也,秦师不下殽。韩又令尚靳使秦,谓秦王曰:“韩之于秦也,居为隐蔽,出为雁行。今韩已病矣,秦师不下殽。臣闻之,唇揭者其齿寒,愿大王之熟计之。”宣太后曰:“使者来者众矣,独尚子之言是。”召尚子入。宣太后谓尚子曰:“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支]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韩,兵不众,粮不多,则不足以救韩。夫救韩之危,日费千金,独不可使妾少有利焉。”尚靳归书报韩王,韩王遣张翠。……  

昭公元年  

晋侯求医于秦。秦伯使医和视之,曰:“疾不可为也。是谓:‘近女室,疾如蛊。非鬼非食,惑以丧志。良巨将死,天命不佑’”公曰:“女不可近乎?”对曰:“节之。先王之乐,所以节百事也。故有五节,迟速本末以相及,中声以降,五降之后,不容弹矣。于是有烦手淫声,慆堙心耳,乃忘平和,君子弗德也。物亦如之,至于烦,乃舍也已,无以生疾。君子之近琴瑟,以仪节也,非以慆心也。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五声,淫生六疾。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过则为灾。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女,阳物而晦时,淫则生内热惑蛊之疾。今君不节不时,能无及此乎?”出,告赵孟。赵孟曰:“谁当良臣?”对曰:“主是谓矣!主相晋国,于今八年,晋国无乱,诸侯无阙,可谓良矣。和闻之,国之大臣,荣其宠禄,任其宠节,有灾祸兴而无改焉,必受其咎。今君至于淫以生疾,将不能图恤社稷,祸孰大焉!主不能御,吾是以云也。”赵孟曰:“何谓蛊?”对曰:“淫溺惑乱之所生也。于文,皿虫为蛊。谷之飞亦为蛊。在《周易》,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三。皆同物也。”赵孟曰:“良医也。”厚其礼归之。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