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该向世界表明自己坚定的战争态度
中国应该向世界表明自己坚定的战争态度
田忠国
中国想发展、想崛起吗?如何发展、又如何崛起?这个问题摆在每个中国人的面前,特别是在经济危机四处肆虐的今天,就更需要思考了。当然,人们会说,中国当然要发展、需要崛起,这应该是个应有的时代主题。但问题是,在这个非常糟粕的国际秩序中,怎么发展、怎么崛起呢?发展或者崛起,在美国对我国完成陆空包围后,其战略目标又盯在我国的门户上的今天,战争风险不是减小了,而是增大了。因为,任何国家的自强,都意味着向强国,而且是向具有强烈霸权欲望的强国的挑战。从这个角度说,美国对我国的陆空包围也好,盯住我国的门户也罢,都是出于霸权战略的考虑。我个人认为,这没有什么可怕的,真正可怕的是我们自身如何从精神上自强,如何看待美国的霸权,又如何应对。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主题思想也非常简单,但是在美国,其影响巨大。原因在哪里?原因就在于海明威释述了一个道理:精神不倒,人就没有被打败的时候。从另一个层面说,人类的失败是精神的垮塌,而不是精神的独立不羁、自强不息。我个人认为,海明威塑造的老人形象,其实塑造了美国人未来的精神形象。到了今天,美国人的这种精神形象成了美国人的一面精神旗帜。
如果说海明威用艺术形象塑造了美国人茫然的精神形象的话,毛泽东却为我国塑造了愿景宏大、目标清晰、宁折不屈、一往无前的精神形象。但令人遗憾的是,海明威塑造的美国精神形象,成了美国人一面精神旗帜,而毛泽东为我们塑造的精神形象,却成了主流精英攻击与谩骂的主要对象。这种自毁精神长城的行为,必将为我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我个人认为,中国要自强、要崛起,就必须重塑毛泽东为我国塑造的愿景宏大、目标清晰、宁折不屈、一往无前的精神形象,并且作为立国的主体精神,面对动态复杂的国际形势,应对我们必须应对,也能够轻松应对的挑战。当然,塑造一个国家的主体精神,是一个国家永恒的战略主题。因为,战略制衡也好,战略制胜也罢,如果没有主体精神和主体价值观的支撑,战略就成了没有用的空壳子。
当然,这是从大的方面说的,如果从主体精神、主体价值观和战略制衡、战略制胜的角度说,当我们完成系统布局后,我国就必须表明自己的战争态度。也就是说,什么地方可以谈判、可以商量,什么地方不得挑战,挑战就意味着变相向我国宣战,我国也只能以宣战对宣战,绝对没有谈判的余地。但从我国对外的态度上看,抗议多于行动,但是,世界历史证明,口头上的坚决抗议,不如采取断然的行动,因为,应对霸权战略的最佳方法,就是打掉霸权者的霸权欲望,使其再也不敢动那块奶酷的想头,并且让霸权者懂得,通过霸权得到的比失去的多。我以为,我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我国的大国风采、大国形象。
亮明战争态度,人家才能知道你的底线,才能知道哪个可以动、哪个可以商量着动,哪个不得动,动了就得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这些都需要给世界一个明确的标准线,并且,标准线就是我国的行动线。只有这样,我国的主权空间和主权经济,才能得到有效保护。
2009年3月5日 星期四
战争态度和战争表达应该成为我国重要的外交手段
田忠国
战争与和平,是一枚铜钱的两面,因为,世界的资源性稀缺和人类欲望的无尽,本身就具有尖锐对立的矛盾性质。解决矛盾的途径,就目前看只有两条,一条是通过和平威胁或意识形态的战争,达到战争目的,另一条就是战争了,比如美国占领伊拉克,表面是为了民主与自由,其民主与自由的背后,也就是美国或者说小布什的真正目的,则是石油。和平式战争代价小,但对弱国来说,损害比之战争一点也不小。因为,军事战争可以激发人们共同抗敌的斗志,而和平威胁或意识形态的战争,由于价值判断体系的敌国化,战争掠夺往往演变成主动奉送。对于这一点,为政者和全国人民要有个共识,形成民众的共同意志,也即国家意志。需要指出的是,扼阻战争的手段往往不是礼让,因为,礼让只会激活霸权者更大的野心,而是坚定的、鱼死网破的战争态度,因为,战争态度表达的是战争底线,而战争表达则是对破坏战争底线者的强有力惩罚。因为,战争有时是和平的最佳通道。
我个人认为,战争态度和战争表达应该成为我国重要的外交手段。因为:
一、战争态度和战争表达是我国主权和利益的基本诉求
我为什么一再强调我国必须向世界表明我国的战争态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战争态度和战争表达是我国主权和利益的基本诉求!而并非为了称霸世界。从世界历史上看,称霸的野心是衰败的开始,因为,战略上的称霸需求,往往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无法同步,也就是说,霸权战略需求,往往是一个国家踏上不归路的开始。但是,不称霸并非允许别国称霸,损害我国安全和经济利益。从这个角度说,战争态度和战争表达只是战略手段,而求得和平与平等、打出和平与平等,扩展我国更大的和平发展空间,巩固我国空间主权和经济主权,造福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才是目的。
二、战争态度和战争表达是战略哲学的艺术表达
三十多年前,我不到二十岁,那时最强烈的愿望就是当一名保家卫国的士兵,但因为鼻子有问题,没能如愿。到了三十来岁,经过对我国古典兵书和文化的研究与思考,我发现,大国兴衰并不完全取决于战争,而是取决于战略哲学。因为,战略哲学解决的问题是一个国家的今天与明天,解决的是国际关系的制衡点与制胜点,解决的是如何抑止霸权并在霸权的阴影下如何走出一条强国之路的问题。而战争态度和战争表达,不过是战略哲学的艺术表达。
张文木 先生认为,战略是刀尖上的哲学,事实上确实如此。因为,刀尖上智慧的闪光,意味着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语话权和影响力,而刀尖上的战略语言,则是一个国家空间主权和经济主权的最低底线。任何一个国家,如果失去战略哲学的艺术表达能力,就意味着这个国家底线的丧失和捍卫能力的缺位。而国家底线的丧失和捍卫能力的缺位,则意味一个国家在国际上受辱时代和主权空间、主权经济受损时代的到来。因此,解决好战争态度和战争表达的相互促进关系,在战略哲学上拥有艺术表达权和表达力,是我国必须尽快解决的重大问题。
三、立体外交需要鹰派和温和派的目标一致与同步互动式配合
构建战争态度和战争表达机制,需要在目标统一,但战略哲学的艺术表达上有差异,也就是保持鹰派与温和派的同步互动,形成立体外交的战略攻守格局。其中也应该包括民众表达,陆、海、空、炮四军齐发。在这种立体外交的表达机制上,高层根据国际风云变幻,择优出击,战争态度和战争表达交替使用。我以为,只有形成了我国的立体外交攻势,并有目标、有节制的行使战争表达权,才能有效阻止损害我国主权空间和主权经济的行为。同时,对于那些站在外国政治经济利益行使表达权的“专家学者”,也要建构民众批判机制,使其不敢公然挑战我国底线,为外国效劳。当然,这要确立我国鹰派的核心地位,使温和派从属于鹰派,只有这样我国才能保持国际上的强势地位,占领道德制高权和战略制衡、战略制胜制高权。如果放弃道德制高权和战略制衡、战略制胜制高权,就等于放弃我国战争态度和战争表达的主动权,处处处于被动地位。
在本文中我之所以说我国应该展开以鹰派为主体,以温和派为辅的立体外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鹰派展示的是捍卫我国核心利益的战争态度、战争决心和战争表达,而温和派则展示的是一个国家对战争的中性状态,二者交替进行,所谓恩威并加,只有这样才能打出我国国际的战略空间,使某些窥视我国核心利益的国家不敢轻举妄动。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道德制高权占领的是国际上的无形空间,而战略制衡、战略制胜制高权,则是占领的可以约束战争发生的有形空间。二者相互配合,才能构筑成我国在国际上的高端表达权,而不是处处受制于人。
四、战争表达是我国主权和利益最后的完整表述
有人可能以为我是个战争狂,但是,当霸权成为控制世界的主流思潮时,任何一个国家在霸权面前,只有行使了战争表达权,才能有效的制约战争,这是一。其二,战争表达是我国主权和利益最后的完整表述。因为,只有战争才是捍卫我国主权空间和主权经济的最有效手段。从这个角度说,温和派起的永远只是个调节作用。其三,在核心利益和主权空间的底线上,如果没有战争表达,就没有底线。因为,预设的底线,唯有战争表达才是个完整的战略哲学艺术语言。也就是说,没有战争表达就没有底线。
五、破解封锁的最佳途径是在霸权者脑门上砸钉
有的霸权国家对我国从陆、海、空,包括外空实施封锁,有人很不理解。我以为这没有什么不可理解的。因为,任何一个国家要想达到世界霸权的目的,唯一有效的途径就是有效控制有与之抗衡能力的潜在国家。而这,就是美国为什么一直把我国视为潜在敌对国家的原因。有人认为这是美国对我国的不了解、不理解,我国也没有给予充分说明造成的。其实,如果认真研究美国智库的相关东西,人们不难发现,美国对我国各方面的了解和理解,比我们自己还清醒千倍万倍,这就说明,所谓美国对我国的“不了解、不理解”,不过是美国实施世界霸权,扼阻我国发展的一种手段。所以,不论我国怎么解释、怎么让步,不仅不会使美国对我国有所“了解、理解”,而是相反。因为,只有这样,美国才能保住对我国实施军事打击的权利。因此,我个人认为,摆在我国面前的主要问题不是解释,更不是让步,而是破解美国对我国的战略控制。
我还认为,破解美国对我国封锁的最佳途径,一是守住门户权。二是在霸权者脑门上砸钉子。比如,在美国的门户前建立军事同盟国,保持随时都能摧毁美国首脑的主动权。
结束语
战争表达永远是捍卫国家底线最完美的表达方式,因为,外交表达失去效果后,战争表达就是一个国家捍卫国家利益的最后也是唯一的正确选择。有的多民族国家,在经历了族群冲突的折磨后,反对民族主义,这是一个国家维护族群和谐相处、共同生存的必要条件。但是,在我国,某些人以反对民族主义的名义反对爱国,这就是不智之举了,试想,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爱国主义,假如有外敌入侵,谁来保家卫国?所以,我们一定要分清楚,爱国不是民族主义,民族主义也不是爱国。民族主义是一个国家内部族群冲突之源。但国家与国家之间,所谓民族主义,只要目的不是为了灭绝另一个民族,而是出于维护本国人民共同生存、共同利益的需要,就是一个国家多民族形成共识后的爱国行为。因为,任何国家之所以形成国家,并在国家共识的指导下,采取对外的共同行动的原因,就在于,一,国家的主体是民众。二,一个国家民众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国土。由此可知,所谓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就是一个国家民众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安全的问题。也由此可知,没有战争态度和战争表达,就无法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
2009年3月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