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历史没有如果

火烧 2011-10-3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指出历史由规律主导,而非个人意志。分析维新变法与明治维新的不同,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没有如果。

一次,朋友感触良深地对我说:“我真觉得历史是个别人创造的。你想,如果把光绪帝换成邓小平,让他去领导维新变法,说不定就会成功了呢?中国屈辱的近代史就会改写。”对此,我只有笑而无语。

这个问题本身就没有答案。因为当你用一个“如果”去揣测历史,总会有其他的“如果”来否定你的“如果”,否定来否定去,最终历史该怎样还是会怎样。一句话,历史根本没有如果。

有一句话说得好:冥冥中自有天定。这里的“天”不是指唯心主义里面所认为的“天 ”,而可以引申为规律。不错,从某些角度来说,历史上的有些事件似乎只是一些偶然现象,可就在这些偶然的背后总会有一根必然的绳索——规律,串起这些碎片,组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历史画卷。

正因为规律的作用,决定了历史只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而不能为某一个人所左右。难道没有秦始皇,当时的中国就不会统一?难道没有慈禧太后,“维新变法”就能成功、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就能改变?答案显而易见。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将来还可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历史一直是循着自己的脉络发展。就拿封建社会来说吧。当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已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改革便发生了,封建社会开始取代奴隶社会。进而这种生产关系的变化又影响到上层建筑,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统一稳定的社会局面来作为保障。所以秦始皇“扫六合,平天下”是顺势而为,即使没有秦始皇,也会有赵始皇、齐始皇、楚始皇来实现春秋大一统。而当封建社会发展到后期阶段,由于落后的生产关系开始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矛盾开始激化,当这种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便只有通过激烈的阶级斗争来解决。不会说封建社会经过自己的改良就可以维持封建统治,实际上在矛盾的激化到缓和、再激化再缓和这一过程中,量变已经在积累,最终会由一个激烈的斗争来促成质变——封建社会结束,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我国比较特殊,这里不方便多作讨论)。

日本的“明治维新”被看作改革成功的经典范例,大多数历史学者都把“明治维新”视作日本近代化的开端,对此我持有异议。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而“明治维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统治阶级遵循自己的意志、借鉴西方经验发起的,它不是人民自觉的产物。在那个时期,日本的普通民众对近代西方文明的认识是很有限的。当然,也不能说“明治维新”与人民无关,它是对人民渴望发展的需求的一种回应,并用一种积极的方式去引导人民创造历史。我只是想说:简单地用一个历史事件去概括一段历史,会模糊历史的本来面目,任何偶然事件的背后都有其内在的必然性。所以我觉得现在中学历史课堂上的教学方式也应该改革一下了,当我们去读一段历史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应该不仅是时间、地点和人物,也不仅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果,我们更应该深入探讨其背后的东西——求历史之真,才能明白历史没有如果。

读史使人明智。面对历史,我们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去审视它。只有这样,循着历史的脉络来看今天的发展,才能真正做到以古鉴今。历史没有如果,所以我们更应警醒!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