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价问题的文章摘录
高房价问题的文章摘录
一线城市楼市降价潮汹涌
2011年10月28日 10:01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上海、深圳、北京、广州四大一线城市,楼市降价销售已成为潮流。深圳自5月就揭开了降价大战的序幕,北京周边地区“寒风”劲吹,广州有房子一下陡降6000元……中原地产调研结果显示,除一线城市外,部分二线城市新开楼盘成交价格也在下跌。杭州新开楼盘较周边楼盘的降价幅度在10%-20%,成都降价幅度大部分在5%-10%之内,南京新开楼盘均价降幅约10%,天津的新房均价降幅则在5%-15%。从区域上看,上海无疑已经成为此轮降价潮的漩涡中心。
位于浦东的中海御景熙岸近期以团购促销的名义,将房价从之前的2.2万元/平方米降至1.7万元/平方米,结果引发了业主“维权”,也让楼市降价一下变得公开化。上周,绿地秋霞坊、中海御景熙岸等上海楼盘全面降价促销,降幅高达20%-40%。“楼市降价无论从速度还是深度上都超过了预期,房价下跌形势已经可以用惨烈来形容。”某集团分析师薛建雄表示。
中国江苏网 >新闻 >滚动新闻 > 正文
全国人大常委称楼市限购政策太严厉 呼吁调整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昨天下午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城镇保障房建设和管理工作情况报告及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对两个报告充分发表意见建议。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在审议保障房建设和管理工作情况报告时表示,目前的公租房建设政府包揽太多,要发展租赁市场,应调整小产权房政策及过于严厉的限购政策。
北京人大梁蓓委员谈80后无力应对高房价的建议
北京人大梁蓓委员谈80后无力应对高房价的建议:我觉得80后男孩子如果买不起房子,80后女孩子可以嫁给 40岁的男人。80后的男人如果有条件了,到40岁再娶20岁的女孩子也是不错的选择。 |
读刘忠良先生论高房价文章之我见(本人博客)
(三)中国高房价的实质是让中国“境遇较好的劳动人群”把自己现在的或者将来(以房贷形式)的财富“贡献”给社会以供用于:(1)建造“瓦良格航母”和“歼20飞机”一类的费用;(2)“饮水工程”、“免费教育”、“医保社保”一类“民生”与“和谐”的费用;(3)为官员的“错误”(相当多的“错误”是腐化的故意而不是失误,故严格意义上不属于错误)决策如报废的工程、无意义的工程以及国家对外经济关系中的“吃亏”(不同于可以相互平衡的亏损)等等买单;(4)造就房开企业的中国式富豪即不经历长期性的资本积累而在短时间内暴富的富豪;(5)为一部分官员的腐化糜烂生活创造条件,等等。所以中国的“高房价”的根本原因可以归结为“社会需要钱”;
政府与房价(本人博客)
今晨中央二台报道:称上海市一楼盘降价超过20%而未报告备案。可见我们的房价归根结底是由政府决定的而不是由经济规律或者单纯由房开商决定的。这种经济运行方式下,如政府的意志服从于大众,则对于诸如等房结婚一类“刚性需求”者可能是好事。但如果政府控制房价只是为了GDP为了官运一类目的,甚至滋生出腐败,则商品房严重的不等价交换即
永远的高房价就将是必不可免了,因为有的官员的促使房价下降只是被动的为了“和谐”而不是为了“民生”,毛泽东主席曾经极其强调:对待群众有一个根本的态度问题即是否真心的问题,是绝对不可能用任何其它的方法加以取代的。
鄂尔多斯人均住房3至4套斥资60亿新城似空城http://peopleurl.cn/Qf6fYv 对于银行的限贷,显然不能仅仅理解为一种政策的政治的决策,而更多的具有一种经济的决策的合理性,银行贷出的钱必须要得到利息与归还的保证。GDP是经济学家的社会创造财富量的指标,但经济学家还必须懂得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区别。
只要征收房产税特别是征收用房产获利的房产税,房价不降到造价加地价的总量的水平,就只能是中国式的咄咄怪事。高房价的实质是利用土地剥削普通劳动者。
等价交换是商品交换的条件也是规律和原则,不等价的交换是非正常的偶然的交换。因此不等价的房产交换可以获得眼前的超常利益但不可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去获得长远的利益。“地摊”商家追求眼前的利益是正常的行为,但作为国家的“家长”的政府和希望发展的商家只着眼于眼前的超常利益则是荒唐的弱智行为。
平抑高房价不用法律性质的税收而用政策性质的“限贷”“限购”,可以很灵活的调节房价的高低灵活的调整“社会和谐”与“向老百姓要钱”的矛盾。不仅政策可以随时灵活变更,而且对于不同地方政府的“松绑”和“减免鼓励”一类也可以灵活“制止”或灵活“默许”。但不等价交换是违反规律的必然要受惩罚。
中国房地产经济的文化烙印和教训(本人博客)
2009年1月20日星期二
中国房地产经济的暴利和困难的不正常状况,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不应该发生的,因为中国的社会制度决定了具有垄断性质的土地资源有被充分用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大众利益的极大的可能性。但是中国的房地产业未能摆脱尴尬困难的局面,世界经济的不景气只是加速了这一过程,而不是它的根本原因。中国房的产业存在着的健康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未能成为事实,而同样的原因和同样的结果却都存在着继续下去的极大可能性!
本来像中国这样的人口和资源大国,当基本上解决了人们的吃饭穿衣问题之后,住房的巨大需求是不言而喻的,优良的房地产市场和住房生产的充分条件,完全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因素而加速中国经济的发展,从而加强中国经济对于世界经济风浪的抗御能力。但是,当对问题的理论思考缺失时,必然出现的对于客观规律的蔑视和急功近利私欲膨胀的欲望,就会不仅仅存在于私营房地产商中,而且还包括决策大众经济生活的一些政府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