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蒋中天心灵之门的密码
破译蒋中天心灵之门的密码
(作者:董永亮)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切尔.荣格说:“人生中最有意义的时光是在信仰、希望、挚爱和顿悟中度过的。”80后代表蒋中天先生滑落失却的正是破译心灵之门的密码——“心门四宝”。
蒋中天者,根据周德东惊悚悬疑小说《三岔口》改编的影片《门》是有深刻内涵和独到意蕴的。直面江河日下、人心不古的惨淡世风,门可以护佑主人,挥洒勃发出洁身自好、独善其身的风采魅力。门也讲辩证法,当一个生存空间溢满了尔虞我诈的气息,一个群体抛弃了“知善知恶即良知”的游戏法则,门也可以诱人犯罪,使主人于光怪陆离的幻想和现实之间迷失了自我,梦游自闭于虚无缥缈的精神家园中。门,原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渊源,整个世界就是一扇诡异莫测、险象丛生的大门,每个个体都拥有星罗棋布在这个世道上的小门。奔波存活于由钢筋水泥、繁华物质构筑的现代文明都市里的蒋中天,忽然有一天,发现自己关注在乎心灵的东西越来越少,而不快乐的事情越来越多。缺少“心门四宝”的他,从此徘徊踯躅于无止无休、连绵不绝的痛苦和挣扎中。
信仰是我们的灵魂。我们的蒋中天曾经是一个野心勃勃、意气风发的小伙子。作为杂志社的编辑,他才华横溢,沉醉于用文字和激情点缀营造的理想征尘中。女朋友文馨温柔漂亮,好朋友洪源仗义疏财。如果说,悲剧的实质在于将好的东西毁坏给人看,那么当爱情、事业、朋友一个个离蒋中天渐行渐远的时候,他没有发觉自己变得神经兮兮、精神分裂,只是偏执认为有人在逼他,以致让他失去了活着的“门路”。漂泊奔走于物欲横流、扑朔迷离的信仰荒漠里的蒋中天,倍感疲惫憔悴。于是,主人公喋喋不休的有关心灵矛盾剖析的自白贯穿《门》剧始终,成为该作品的最大亮点。
歌德说:“一扇门关闭时,另一扇门打开。”这是一个希望之春,这是一个绝望之冬。文馨突然消失的阴影未散,蒋中天推定洪源兼并其杂志社并导致自己失业的疑窦丛生,另一个对手李作文(涉嫌凌辱文馨)又冷不丁地出现了。我们的蒋中天自暴自弃,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苟活于熙来攘往的人世间。哀莫大于心死。我们见证了蒋中天由希望演变为失望,最后沦落为绝望的心路历程。这为他走上不归的绝路作了交代和铺垫。
挚爱无言,真情有声。当蒋中天还在为他深爱的文馨恋恋不舍,为他钟爱的工作不辞辛苦的时候,他的生活世界漂流着爱意的温馨。质朴深沉的挚爱让这个青年人春风得意,蓬勃向上。可绝情残酷的现实世界却冷冰冰地在他和自己生存依附的天地间堵上了一栋密不透风、压抑沉闷、死寂肃杀的大门。心病终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我们的蒋中天不会知道这门从何而来,更不会认识到这栋门源于他的心头大疾。蒋中天恍惚之中只感到明枪暗箭一起向他射来,所有的“挚爱”都疏远背叛了他。苟延残喘在这个现实无奈世界中的蒋中天心灵扭曲,性格出脱得疯狂变态。当我们的主人公一旦发现自己纯属是给别人制造“不方便”的多余存在的时候,仇视和报复在心灵深处烧得发颤。多面人蒋中天开始凸显残忍无情的一面。
我们推崇“谁知真患难,忽遇大光明”的境界,憧憬“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奇。困境怪圈中的顿悟,将是人生另一番别样风景。我们的蒋中天已经成为精神危机和情感病态的符号。蒋中天式心灵危机的高潮顶峰,在于他杀死了自己的好友、对手乃至女友,而他还要在内心深处为自己制造不在案发现场的说法和证据。这是一种人格错乱。顿悟,本应救赎这个青年人。歇斯底里的蒋中天深陷心灵之门的束缚倍觉窒息,不能自拔。直到他被飞来横祸撞飞、地狱之门打开的那一瞬间,他终于找寻到了一种已然陌生却终感亲切的快感,获得了解脱。真相大门也缓缓拉开。
蒋中天式心灵危机无处不在,每个人身上都有蒋中天的影子。信仰、希望、挚爱、顿悟是破译蒋中天心灵之门的密码。朋友,学习并掌握她们,用公正的脚步丈量您的人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前行方能更加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