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几句话告诉你一段当年红卫兵长征的故事(纪念学雷锋)
用几句话告诉你一段当年红卫兵长征的故事(纪念学雷锋)
这是1966年一帮青年长征赴京的真实情形。是本网民代人写的。曾发在网上。今于纪念雷锋的3月里,本网民删去一些无关的内容,再发于此。
……十月下旬,最后形成的三十多人的串联队伍,扛着《长征××队》的大旗,在校门口庄严宣誓后出发了。
今天的青年人,一定会感到好笑,认为这是狂热。其实不同时期的人,都有着不同的“热”。这是天真烂漫的年轻人,走向成熟的必要过程。就这样,几十个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和顽强的毅力,跳进了社会大课堂。开始经风雨,见世面。
今天,恕我不能详细追叙那个近一个月的具体情况。当时,我们平均每天以一百多里的速度行进。有一半的时间,是两头不见太阳的日夜兼程。最后,全部到达北京,(不过,其中有几个人,在入京城市区时走散),人人兑现了自已的誓言。
值得一说的,是这样几件事:
1、“路线”之争
当时三十多人,还都是娃娃。不停行走的疲劳(记得只休息过半天),大大降低了人们情绪上的控制能力,并且极度疲劳期的出现,又各各不同,于是,三十多人中,常为何时出发?走那条道路?等问题发生争论,——有时还很激烈,——有的人还特别有情绪。这时,我们的几个骨干,就发生重要作用,——在争论中,意见保持一致,形成一个主导性的意见;在少数服从多数的表决中,通过“人拉人”,形成一个稳定的多数。从而,——尽管每次争论都很激烈,最终都能较为恰当地化解了“路线”之争,使总的行程未受一点影响。
2、不忘学习和宣传
今天的一些青年人也许不会相信:当时是那样的疲劳,串联的人还十分注意宣传。宣传的内容主要有“十六条”“毛泽东的有关讲话”“各地形势”等;宣传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的。有传单(当时,随队有人背一台油印机),有随机宣讲(以讲毛主席语录和文革形势为主),有田头边帮助劳动边演唱(主要是语录歌),也有晚间的“歇地”座谈,以及在革命纪念地的演讲。这些宣传,虽然时间短暂,但在当时,却极具鼓动效应。长期奔走,不少人有脚、腿的疲劳伤,但每当有人带伤“出场”,常常感动得在场人泪水满面……
如今一些“妖魔化”红卫兵和文革的人,可能无法想象这些情形。然而,这些都是事实,并且,据我所知,全国当时步行串联的红卫兵,大都是这样的。总的讲,尽管当时和后来——红卫兵犯有不少错误,但人心是向上的……
3、就是爬,我也要随队一起
说实在话,三五天走下来,就有人走不动了。这时,也常有人因此而闹别扭,——十八九岁,这可是个“在家常向父母发火的年龄”啊!不过,就在这种情况下,你如叫他回家,他会跟你发更大的火;你如劝他乘车,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会说:就是爬,我也随队一起!就这样,一直到北京。在近三十天的行程中,仅有两个女生,因特殊情况,每人乘过一天的车。
今天讲起来,有人会问,这是什么在起作用?我要说:是人的理性精神。观今思昔,今天的一些人,用金钱摧毁人的奋斗精神,是多么的荒唐啊!
3、时时处处有人帮
其实,最令人们感动的,还不是这帮红卫兵的顽强精神,倒是——当时——红卫兵走到那里都能得到的雷锋式的无私帮助,这种——两三千里间,无数陌生人之间的“接力性‘助援’”。一路上,无论走到那里,都会有“同路”的行人,帮助背一些“干粮”和行李。这些所谓的同路人,其实,决大多数都是怕我们谢绝他们帮助,而假“扮”的。无论走到那里,都会有人主动为我们安置住宿,并通常有人为我们“站岗”(——我们一般是凌晨两三点出发,他们为不耽误我们休息,为我们做好早饭,按时叫醒我们)。
4、遇到一次险情
在我们当年的步行串联日记中,有这样一次险情记载:11月10日,队伍经过一个长二百多公里,宽为七十多公里,无人居住的沼泽草滩地,经过大家和当地人讨论,一致决定横跨。经向导带领,大队伍于傍晚5时左右到达宿营地,而脚、腿伤较重的两人,加上照应伤员的两人,一共四人,却一直到晚上八时还未归队。大家判断——迷向走了弯路,如不赶紧找到,因为伤、饿,后果不堪设想。闻讯,当地的群众,自发组织了近三千人的大队伍,一字儿排开,用各式各样的照明工具,进行拉网式的救援。我们长征队的所有人,也无一人因疲劳而住下休息,都参入寻人的大队伍。经过近四个小时的寻找,终于于凌晨一点多,让这四个人安然归队。
人的意志只有在奋斗中激发,从此,三十多人更加斗志昂扬。人的感情的磨合中建立,从此,三十多个人变得相互理解,再也不在小的问题上争论不休,一直到北京。
以上是一个回忆,那是个天天都有故事的“长征”,这里仅择要讲一讲。目的是帮助某些人,去了解那段峥嵘岁月和红卫兵。那是一个有缺点,但人心向上的年代,决不是“浩动”(中央也没那么说过);当年的红卫兵是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决大多数人在斗争中,也把自已放在改造中,在不断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