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外战外行有什么好吹——三致“中国龙”

火烧 2009-03-02 00:00:00 历史视野 1025
文章揭露国民党宣传材料夸大国军战绩,指出抗战中中国战场的作用及国军实际表现,强调历史真相与史实,反思抗战期间国军的败退与影响。

外 战 外 行 有 什 么 好 吹  

——三致“中国龙”  

看了“中国龙”从哪搬来的当年国民党当局宣传部糊弄老百姓的宣传材料,真是感到可笑可悲。如果按照那些材料的描述,国民党军队那么多大捷,每次又是动不动就歼敌几万人,日本鬼早就被赶回到它那几个小岛上去了,何劳美军舰队还要在太平洋上大规模厮杀;何劳麦克阿瑟在千百个岛屿群中采用“蛙式跳跃”战术,一步一步向日本本土推进,演绎了多少像瓜岛、塞班岛、冲绳岛之类的惨烈战例;何劳苏联挥师东向在中国的东北地区以摧枯拉朽之势消灭日本百万关东军。  

在这儿本意不是为了抬高别人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只是看到那些宣传材料肆意夸大、编造得太离谱,提请国人应正视当年的真实史况。至于抗日战争,只能说中国战场起到了拖住敌人相当兵力和经济力量的作用(当然中国沦陷区也为日本经济起到了一定的供血作用)。如果硬要说二次大战的日本是中国军队打败的,未免牵强到可笑的地步。直到抗战胜利前,无论是国军还是共军(因为共军力量还很弱小,当年红军改编成八路军时只有三万多人),只要日寇一发动进攻或扫荡,基本都是处于败退之势(当然局部也有胜利的战斗,但打仗就和炒股票一样,主要是看大势,大势才决定胜败的方向)。但共军和国军最大的区别是,共军被日寇扫荡丢掉的根据地,很快就又被夺回来;而国军一溃千里丢掉的半壁河山,只有等着共军再从日寇手中夺回来。在此再次提请“中国龙”及他人读一读这篇文章http://msn.myspace.cn/t/3829478.html《不爱民的政府之下场:从苏芬战争比较中国抗战》。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没有提到你认为的国军的胜仗,那么再推荐一篇反映史实的文章给你看:http://msn.myspace.cn/t/3457931.html《金一南:一封关于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历史真相的信》(这两个网页目前看不到,因为MSN网站的论坛前不久被当局查封,文章和博客都看不到了。)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时,日军在华北前线只有一个旅团,面对的国军却有好几个军;“八一三淞沪抗战”开始时,日军只有7,000人的海军陆战队,面对的国军却有十几万人;正因为国军软弱无能,不敢勇于接敌,多数情况下是一战即溃,大大鼓励了日寇扩大战争的信心,刺激了日本灭亡中国的胃口。  

再讲一些具体的战例,由于政府腐败、军心涣散,大部分国军畏敌如虎,只要一听说日军要向哪个方向进攻,那边的国军就争相逃跑。以至于演绎出几个日本浪人就能占领一个县的传奇故事。对于连续不断进攻的日寇,国军不思身为军人应该以身效国,去用枪炮子弹迎接敌人、消灭日寇。却在敌人还远在几百里之外就在花园口炸开黄河大堤,滔滔之水天上来,没有淹到日寇的一根人 毛 ,却让几百万生其、养其的苦难同胞或为鱼鳖,或弃家流浪,形成了世上少有的大片黄泛区奇观。直到解放后,人民当家作主了,才将黄泛区治理好。  

 国军以号称最精锐的三十万蒋介石嫡系部队保卫国都南京,日本人以五万大军包围过来。一仗下来,除一部分国军突围到长江以北外,有十几万国军在南京放下武器,南京惨遭屠杀的三十多万同胞中就包含这些将士。当然,这些国军中的一部分在淞沪抗战及南京外围打的争夺战也是非常惨烈,以至于日人为南京大屠杀辩解的一个理由,就是这些中国军队曾经抵抗得太激烈,让日本军队伤亡惨重(这纯属法西斯逻辑,按国际公约,不得残害放下武器的俘虏,更不允许残害无辜百姓)。  

南京一战让蒋的嫡系部队损失很大,以至于蒋介石连呼:唐生智误我,唐生智误我!因为淞沪抗战后退到南京的大部分部队为蒋嫡系,原调来保卫南京的也多为蒋嫡系部队。蒋认为日军太厉害主张撤出南京,但以唐生智(北伐时第八军军长,与四军张发奎、七军李宗仁同为北伐名将)为首的一批将领坚决主张与日军决一死战,唐并主动请缨担任首都防卫总司令。蒋在政治上没有退路,只好把自己的嫡系部队交由唐指挥,唐发誓与南京共存亡。但在南京外围失守大势已去时,唐的“弃守突围”的命令还没下达到部下,就自己先带着司令部一干人等用机枪架在车顶上掩护,冲过尚未接到允许突围命令而阻拦不让出城的下关城门守军,逃之夭夭。  

 国军抗日打得最有名的是台儿庄会战,李宗仁调集一百多万军队(除后期参战的汤恩伯一部外,其余全是杂牌军),包围了进犯江北的二三万日军,经过激战后消灭日寇一万人左右(这是后来核实数字,当时国军宣传消灭日军四万多人)。这在当时确实是很了不起的胜利。后日寇在南北各集中二三个师团,共约十多万部队,采取南北对进“包围”过来。据《李宗仁回忆录》中说,李率领一百多万国军顺利跳出敌人包围圈。  

武汉沦陷之后,争相逃命的大批国军云集长沙。由于患了恐日病,每天都以为日军要来进攻长沙,真是闹得个一日三惊。一句“日军马上就要进攻长沙了”,很可能是日本特务放出的谣言,就让惊恐万状的国军连夜放火“坚壁清野”,可怜百姓的无辜冤魂和居住、财产都在此付之一炬,这就是抗战历史上著名的“长沙大火”。后来才得知,日军由于兵力太少,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占领了中国如此广大的土地,根本就无力南下长沙。但是被一把火烧得精光的长沙老百姓,连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也不具备了。  

再说闻名于世的西安保卫战(即中条山之战),日军以一当二十的人数之比向中条山发动进攻,国军几个军都被击垮,损失的人员比参于进攻的日军还要多。  

要是提到1944年,为了支持太平洋战场,日军要打通平汉线和粤汉线这个南北大通道,动用了四五十万兵力,短短几个月,从河南、湖南一直打到广西、贵州,国军被打掉二十多个军,二百多万军队溃不成军,光损失人马就有五十四万人。为此,十八集团军司令朱德将军还公开发表一首诗以电文形式向国军表示哀悼和慰问。这个战役是在世界反法西斯各战场都在发动反攻并都取得节节胜利时发生的,着实成了当时二战中的一条独特风景线,大大丢了中国人的脸。  

蒋介石在抗战初期看到几百万国军只顾像潮水一样的溃退,把大好河山都丢给了日寇,而看到整编之初只有三万多人的共产党八路军却奋勇向前,开发到敌后,占领大片沦陷区作为根据地,又是惭愧又是恼怒。决定在培养国军骨干力量的庐山军官训练团的培训课程里增设“游击战、运动战”课程,让国军仿效共产党,也到沦陷在敌后的大片国土上去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只可惜这个建立在压迫人民、奴役人民基础上的腐败政府和军队,完全没有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也就根本不存在打游击战的基础条件。可怜那些被派往敌后执行此项任务的军官们,大部分都成了无辜的牺牲品。最后国军只好下令中止这项行动。  

当然在这儿不是说国军就没有抗日,也不是说国军就没有打过一些胜仗,更不是说国军中就没有出一些抗日英雄。而是说国民党政府总体是代表腐朽没落的地主阶级,整个统治阶层都腐败透顶。眼看就要亡国了,还在那儿贪污走私,军用运输机不去运前方急需的武器弹药,而是装着大员们的走私物品赚大钱。真是“武将多怕死,文官皆贪财”。你说,国民党政府在八年抗战中的主体是不是丧师辱国,败坏了中国人的名声?  

你要和我讨论读书,我可以和你这么说,从小我就没有什么特别爱好,唯有书报难以释手。国军抗战的那些书我想大部分都读过,至于当年我读的大量内部《文史资料》,都是国军被共军俘获或起义投诚的将领们所写,也许你就未必读过。这些描写国军抗战的回忆文章,是在既不受共产党限制(回忆抗战,又不是回忆剿共,没必要限制),又不存在为国民党军作宣传的任务,因此应是比较翔实的。你在那儿反复提到的什么“杜聿明兵败野人山”、“昆仑关之战”、“腾冲之战”、史迪威坚持要打的“缅甸密支那之战”等,我是多少年前就了解了。广西桂林被日寇围困时,不远处就有国军几个军,但都被日寇吓破胆了,谁也不敢冲上去解围。就像北宋末年金兵围困首都汴梁,几十万勤王大军就在离城不太远的地方安营扎寨,眼睁睁地看着汴梁城破,徽、钦二帝被俘北上。守在桂林城里的师长,眼看弹尽粮绝,为保剩下来几千弟兄的活路,一面以司令官的身份通电日军宣布守军投降,一面拔出手枪自戕。让我觉得亦是可悲可叹!  

另外我对你发出的有些文章中提到的国军名将名单感到有点问题,这不得不让我帮你的国军将领说说话了。我想,解放战争中,国军十八军军长胡琏你应该不陌生吧?这个十八军可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号称五大主力之首的蒋的御林军(五大主力之首应该不是你引来的文章中所说的七十四师,把七十四师说成五大主力之首应该是共军散布的。因为七十四师于1947年就被共军消灭,而另四大主力都是在1948年年底才被共军消灭,共军在消灭七十四师后,为了突出自己胜利的伟大,打击国军的士气,就把七十四师抬高到五大主力之首的位置上),其前身是由陈诚担任首任军长,当年对中央红军进行第一次大围剿时,就是由该军十八师担任主力的。可惜:雾满龙冈千幛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这位围剿军的前敌总指挥兼十八师师长,就这样被 毛 泽东小试牛刀消灭得干干净净。他也可以算作后来的军长胡琏的前辈了吧。不过十八军这个王牌确实也不是吃干饭的,淞沪抗战时守卫上海宝山、嘉定作战,较有成效的就是这个十八军。日军一度想乘胜拿下国民党陪都重庆,这位御林军将领(时任十八军十一师师长),率军血战宜昌,打红了三峡水,算是遏止了日寇的攻势,保住了蒋介石的西南小朝廷。  

解放战争中,又是这个十八军在豫东之战中,差点让包围它想吃掉它的粟裕反被包了饺子,真是命悬一线。在大别山追赶刘邓使其无处藏身、吃尽了苦头的,也是这个十八军。淮海战役时,蒋介石以十八军为核心组建十二兵团增援徐州,本欲任命胡琏为兵团司令,可是因为国军华中战区司令长官白崇禧与胡琏犯对,蒋怕影响战场上的团结,只好任命黄维为兵团司令,胡琏只担任了兵团副司令。这种做法和共军就大不一样,在准备打淮海战役时,为了解除不会打仗又喜欢乱发言、乱指挥的陈毅对粟裕指挥大军作战的干扰,参与前线指挥保障的华东局书记饶漱石向 毛 主席建议调离陈毅,由粟裕接替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的职务。结果是将陈毅调到中原野战军任第一副司令,由粟裕出任华东野战军代理司令员,全权指挥调动全部华东的作战部队,这才使粟裕能够完全发挥其军事才能,保证了淮海战役的巨大胜利。  

当国军十二兵团组建和增援途中,恰好胡琏染病在南京休息。胡琏没有担任兵团司令及其又赶上生病这两点,使得国民党最精锐的十二兵团(即十八军)被彻底断送。由于黄维实战经验不足且优柔寡断,十二兵团被共军中原野战军包围在双堆集。由于十八军战斗力非常强,刘伯承邓小平下令多次发动进攻均告失败,但十八军已经面临绝境。胡琏得到消息后不顾病体未愈,在包围圈中的国军官兵都想插翅飞逃的情况下,乘飞机降落到包围圈中。十八军官兵看到老军长胡琏来到身边都齐身欢呼,战斗力倍增。据认为,由于胡琏的到来,虽然已无力回天,但却使十二兵团多坚持了一个多星期。由于 毛 主席坚持先解决双堆集的十二兵团,后消灭粟裕包围的杜聿明集团,而刘邓对十八军又久攻不下,粟裕派了华东野战军参谋长陈士榘带领一个加强兵团增援刘邓。  

陈士榘带着粟裕的意见向邓小平提出,要他们参战,所带来的兵团就要放在主攻的位置上,总攻就必须由陈来指挥,否则他就把兵带回去。这个要求开始被邓一口回绝,陈士榘转身就离开,要把带来的一个精锐兵团带走。邓和他人商量了一下后,又急忙派人追上陈士榘,表示接受他的条件。总攻方案由陈士榘拟定,主攻部队改由陈带去的华野部队担任。当包围圈中国军首先“突围”的起义部队脱离包围圈后,陈士榘下达了总攻令,激烈的战斗开始打响。十八军虽然凶猛异常,但掉进了包围圈后大势已去,摆脱不了被消灭的命运。当共军攻到敌指挥部附近时,胡琏一看大势已去,赶紧要爬进一辆坦克,解放军一战士急忙扔出一颗手榴弹,在胡琏跳进坦克的一霎那,背部中满了手榴弹的弹片。胡琏下令坦克突围,这辆坦克一口气突破共军的包围圈南下而去。  

胡琏到达南京时,蒋介石要求他先养好伤再说。胡的伤还没养好就又向蒋请战,蒋让他到江西福建去抓壮丁重新编练新十二兵团。这二万多人还没编练好,解放大军已势如破竹突破长江天险向南海打去。胡琏奉命乘海轮增援广州,正航行中,又接到电报,解放军四野兵贵神速,已经攻占了广州,要他调转航向驶往海南岛。没行多远,又接电:金门岛遭共军攻击,火速增援。当这支新十二兵团星夜到达金门时,岛上正杀声震天。由于胡琏的增援部队及时到达,彻底改变了岛上双方力量的对比,金门岛登陆战以解放军失利而告终。胡琏取得了解放军南下后国军最大(也是难得的一次)的一场胜仗。  

金门之战简介: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于 1949年4月20日 突破长江天险之后,剑锋所指,国军纷纷土崩瓦解,10月占领厦门确定进攻金门时,上上下下都弥漫着骄傲自得的情绪。粟裕对金门战役未予推敲(因为淮海战役这一艰苦的大战胜利后,原华东野战军被整编成第三野战军,中央军委又将陈毅任命为司令员,粟裕则由代司令员恢复成副司令员,是否思想上多少有些情绪就不得而知了。这正是:高鸟尚未尽,良弓已挂壁。朽木复为梁,立柱低头扛),就把作战任务交给了十兵团司令员叶飞,叶飞又部署给所属28军去安排指挥。28军过于马虎,指派登陆的不属于同一个师的三个加强团,竟然没有指定一个师级干部去当前敌总指挥统一指挥作战行动,导致部队各自为战;没有做让后续部队增援的准备;登上岛的船只也没有安排及时回来装运后续部队,以致都被烧毁;最后使得登陆上去的九千多人血战三天三夜全军覆没。胡琏就此成了金门王, 1958年8月23日 炮击金门时,前线总指挥叶飞一心想报当年之仇。首次炮击选在午饭后的散步时间,当一片火光划破长空时,整个金门笼罩在密集的弹雨之中。金门国军地下指挥部门前小河边的小桥周围也同样落满了炮弹,吉星文、赵家骧等三名副司令都在饭后散步中一命归西,只有金门守备司令胡琏侥幸逃脱。真是天不灭曹啊!  

至于“中国龙”列为国军杰出将领榜首的薛岳将军,就显得不那么光彩了。当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解放军四野司令员林彪,违抗中央军委、 毛 主席总结金门之战教训后对四野下达的“在未达到指定条件前不得进攻海南岛”的军令(敢于抗争最高领导的将令,敢于正面顶撞 毛 主席、直陈自己不同意见的人,全军上下也只有彭德怀和林彪二人),用自己独有、世界无二的渡海作战战术(我认为是集思广益的结果),于1950年初下达了解放海南岛的作战命令。浩瀚无边的大海上,千万只小渔船乘夜向海南岛飘去;陆上作战的野炮被架到了帆船上,与国军海军的一二十艘巡逻炮艇进行激烈的海上炮战;在岛上漫长的海岸线上跳下小船的共军战士,并没有按照常规军事教程那样集中起来占领滩头阵地,而是各自为战、分头穿插,按事先指定的方向向海岛深处挺进。当时国军海南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正指挥一部分正规军围剿海南十八年红旗不倒的共军琼崖纵队(红色娘子军的故事就诞生于此),首批登陆的解放军第一梯队司令、43军师长龙书金率领首批登陆共军向国军包抄过去。  

提起龙书金,不得不先介绍一下,此人是传奇人物,骁勇异常。抗战时期,在河北被日寇炮弹炸坏左手臂,如不立即截肢将有生命危险。但当时八路军受到国民党政府的封锁,缺医少药没有麻药,医生说要把龙书金绑在一块门板上动手术。龙书金笑道:哪有那么麻烦,我把胳膊放在桌上你就大胆操作吧。医生一边截肢,龙书金一边坐在那儿对他人谈笑风生,只见龙的脑门上豆大的汗珠往下直流,医生动完手术后,浑身衣服像水洗的一样。从此龙书金成了独臂将军,被人们美称为“当代关云长”。1971年9月,林彪出事以后,中央召开紧急会议批判林彪,时任新疆自治区第一书记、革委会主任兼新疆军区(当时为大军区)司令员的龙书金坚持异议,以至于在中央首批下达的批林文件中称:会议上西北的同志持有不同意见。  

言归正传,薛岳调动起看家的主力部队又从后面向龙书金包围过来,想乘疲惫的解放军立脚未稳时内外夹击予以消灭,战斗没日没夜地激烈进行。海南登陆战前敌总指挥、解放军十五兵团副司令、43军老军长李作鹏又乘夜率领第二梯队漂海杀到,薛岳再次调兵包围过来。李作鹏不管后面包围的追兵,奋力向战斗中心冲杀,终于攻破夹层包围圈,与龙书金合兵一处。龙正向李报告战况时,看到天上有一架飞机向台湾方向飞去,就指着它对李说,薛岳逃往台湾了。李作鹏当时不信,国军现在的力量还远大于登陆共军的力量,正里三层外三层包围住共军呢,薛岳怎会在此时逃跑呢?  

原来薛岳已经被三年解放战争吓破了胆,一看小木船不断向海南岛漂过来,就向蒋介石报告守不住了,要求撤离。蒋介石一看大势已去,就下令让残存的精锐部队上船撤回台湾,龙书金看见的那架飞机正是薛岳逃跑的座机。果然国军发动的攻势越来越弱,解放军趁势发动反攻,海南岛宣告解放。  

写了半天有些走题,大部分是帮着“中国龙”的国军做宣传了。总之有一点,政府腐败失去民心,招致国家积贫积弱,使中国成了待宰的羔羊。谁要是有点实力都会拿刀上来捞一把,即使有几个像胡琏这样的英才也是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整个抗日战争,国军闹出的笑话比战绩多,外战外行的形象早已是风传全世界。以至于其他国家都认为东亚病夫根本没有战斗力,谁来都可以欺负你。  

在世界抗日战争中,中国做出的牺牲最大,作为盟国方面是战胜国之一,但由于当时中人民的救星——中共的军事力量还不够强大,因此没有能够依靠中国自身的力量把日本打败。直到几年后,中共力量强大了,才在朝鲜为保家卫国,显示了中国人有打败一切敌人的勇气和力量。  

  主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是在武器装备极端落后(如我前文已举过例,38军因为把当年缴获国民党王牌新一军、新六军的美式装备全部在云南武装了越南由游击队新组建的308师(后来号称无敌308师),在东北匆匆把南下进关时封存在仓库里老掉牙的日式三八大盖枪拿上就到了朝鲜,却意气风发一口气把不可一世的二次世界大战的“英雄”赶回到三八线),条件极其艰苦的状态下,打败了被美国人视为二战最大英雄的那位指挥太平洋战场直至占领日本的麦克阿瑟将军。让全世界真正看到一个崭新的中国站立起来了!  

当然我又看你在跟贴上说什么朝鲜战争显示的是会打架,不能算站立起来。我不禁要问,难道中国把脖子伸出去让人随便宰割、让人左一耳光右一耳光、割肉放血、两次攻下首都北京、一次攻下首都南京、毫无还手之力,这才是站起的中国吗?  

 毛 主席领导中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蒋介石在逃离大陆时将整个国家的黄金和各种财富都掠夺一空,只留下了嗷嗷待哺的几亿老百姓,详情有很多文章都有介绍,在此不多赘言),只用了短短十几年时间,就建成了初具规模的工业体系,科技水平也赶超到世界前列,原子弹、氢弹、导弹、卫星、核潜艇一项一项获得了成功。使帝国主义不敢轻视站起来的中国人民,为中国人民的和平建设创造了最最重要的基础条件。  

  毛 主席领导中国人民昂首挺胸屹立于世界民族自林,吃水要不忘开井人!更要警惕那些新时代的汉奸们用各种政治的、经济的、内外勾结的方式,再让中国跪下去啊!  

(这方面的道理很简单,大家一看应该非常明了。为了抽点时间再写点别的文章,以后不在这方面多费笔墨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