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泥水工月入万元就很幸福?

火烧 2011-11-04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探讨泥水工月入万元的现象,分析其背后的真实情况与行业现状,揭示高收入背后的艰辛与不平等,引发对泥水工群体的关注与思考。


  泥水工月入万元的消息已经看到不至一次了。最先是重庆媒体报道说,去年下半年起,泥水匠里面手艺精、动作快者,月收入上万元已不是神话。该报道说到了一个来自四川省武胜县的罗师傅,干泥水匠已长达26年。据说,这位罗师傅“从2007年左右,手艺好,动作快的,每天有上百元收入。”罗师傅的活路,也从那时开始逐渐饱和,一个月收入3000-4000元成了常态。从去年10月份开始,罗师傅的月收入就保持着5位数的记录,最高一个月甚至达到了14000元。所以,他“去年开始,只要愿意,我基本没有歇活的时间。”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boardId=2&treeView=1&view=2&id=107396604


  然后又在三湘都市报看到类似的消息。2011年8月3日三湘都市报用的标题是《长沙泥水工月入万元 80后农民工不愿吃苦没人干》。消息中说:持续高温,一些从事户外工作的工种难招人,工资大幅度上涨仍难招到人。特别是在建筑行业,泥水工月工资超过万元,却依然招不到人。消息中说到一个34岁的常德人林栋兴,来长沙做泥水工,7月31日,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潮宗街的一处小工地干活。“150米长的围墙,必须顶着烈日,在两天内完成。”林栋兴说,天气太热了,房东又要赶工期,加了几次工价也很难招到人。看到很多泥水工不愿意出活,林栋兴找到了商机。他从乡下老家请来三个泥水工,组成了一支小型施工队,“人家不愿干的活,我们都干,很多人就叫我们‘F4'。”林栋兴笑称。这样拼命干活能挣多少钱?林栋兴自豪地告诉记者,一个月下来差不多1万元。不久前,芙蓉路上的一家酒店装修,两个十多米高的大圆柱子需要贴瓷砖,很多人怕热不愿干。最后找到他,差不多20多天就贴完了,7000多元的工钱就这样到了手。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52,20110803153125032.html


  我们先来讨论重庆媒体的报道。记者在发这条消息时故意回避了一个基本的事实:是不是所有的泥水工都可以月入上万元?如果是,那人们为什么不蜂涌而至都去干泥水工?这其实是在误导公众。那些在开发商的楼盘工地打工、在露天建筑工地上冒严寒受酷暑的泥水工,月收入是多少?其中又有多少不能按时拿到应得工资、需要“跳楼秀”或者挨承包商雇佣的打手黑打然后才能领到部分工钱的泥水工,他们的月收入又是多少?对于这些,记者却不说了。


  记者所报道的罗师傅,并不是一般意义的泥水工,而是装修业的泥水工。装修业对泥水工技术的要求更高一些,他们的工资比普通的泥水工高一些,这是事实。然而,即使装修业的泥水工也不是人人都可以拿高工资。装修业月入万元的泥水工也极为少见(技术特别好者,而且是干的装修高级酒家高级宾馆者,可能是这样。)对此我做过实际的调查和了解。中小装修公司的泥水工与公司之间基本没有正式的劳动关系,包括木工,油漆工,水电工,都是这样。一个泥水工、木工、油漆工、水电工,往往并不专为一家装修公司干活,而是哪里有活就到哪里干。从这个意义上讲,开家装修公司成本是很低的。一家装修公司的员工只有办公室那么几个人,加上一些办公用品,电脑,电话,打印机,就成了。其余的工人都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公司老板不必为他们办理社会保险,也不提供劳动工具,所有劳动工具都是工人自己置备,比如泥水工用的切割磁砖的工具和在墙上钻大口径孔的钻机,油漆工专为喷漆而备的空气压缩机,水管工用的加热PV管的专用工具,木工用的电锯等等,全都是工人自备。一个泥水工,在一直有活干的情况下,月收入是2000多元到3000元,此间没有休息日,没有节假日,没有8小时工作的概念。老板也不会给工人管饭,甚至不管劳动时的饮用水。如果工人想多挣点钱,那他同时要接两家公司甚至多家公司的活,能够达到月入万元,不累得半死也差不多了。泥水工挣的是份辛苦钱。那不是好挣的。一般的人吃不了那份苦。记者带欣赏的眼光看“泥水工月入万元”,其实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


  然后来看长沙泥水工的“月入万元”。这用不着细看,标题《长沙泥水工月入万元 80后农民工不愿吃苦没人干》就告诉我们那是挣的辛苦钱。盛夏酷暑季节,露天在毒辣的太阳暴晒之下,还要赶工期,挣的不但是辛苦钱甚至是透支健康的卖命钱。该报道中引用长沙人才市场相关人士的分析说:“天这么热,天天顶着个大太阳,谁愿意吃这份苦呢。另外,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也是导致夏季户外工难招的一大原因。不少务工人员是80后或90后,他们大多没有上一代农民工那么肯吃苦,维权意识相对比较强。再加上某些用工单位不发放高温补贴,也导致不少人不愿意在高温下工作。”—— 农民工就天生应该吃苦吗?在精英眼里,生为农民工却不愿意吃苦,似乎有些“倒退”。“80后农民工不愿吃苦没人干”到底是社会的进步还是退步呢?


  我当过农民,也干过农民工干的活儿。不知别人看了记者关于泥水工月入万元的报道是什么感觉,反正我觉得不是滋味。如果记者也干几个月农民工,也干几个月泥水工,也在酷暑季节去挣一次“月入万元”,我相信他们下笔时就不会那么轻松和淡定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