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竞选人民代表会是什么政治局面?
群众竞选人民代表会是什么政治局面?
乌有之乡这次荐了《“一次有意义的行动胜过无数次的空谈”》,读者多了,评论也多了。我表示感谢。
昨天我回复了乌有网友【42631146092】的评论“你的文章虽然没有长篇大论,但你的观点,特别是重视实践的观点,我很赞成!”不要坐而论道,要实践,不只是我的观点,网民早就要求实践,经常提出“我们怎么办”的问题。上篇文章的题目来自网友的评论,本文的题目,也来自网友的一个评论:“群众参与竞选党代表和人民代表,会是什么政治局面?” 我只是吸取了大家的意见,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
乌有网友雨在云中评论说我“称得上是真正的革命家”。我想当,当现在还当不起。无论是关注赵东明,还是公诉茅于轼,以及这次桑文英竞选,前几年的反思改革,等等,都是有人发起,我跟着呐喊。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所以,我每天都要到各个网站——无论左右——跑马观花看一遍两遍,看看群众有什么新观点,有什么创造行动。这次就发现桑文英的创举。
其实,我说桑文英创举是我孤陋寡闻,囿于派性,只是在“左派”这个圈子里的认识。事实上,中国“独立竞选”已不只桑文英这一例。联合早报发表的韩咏红的文章《中国基层民主选举小碎步前进》里,就讲了“北京‘世界与中国研究所’的数据显示,迄今中国各地已经有140多名独立候选人参加选举。”文章说“新时代的独立候选人,包括维权律师、媒体名人,也有下岗工人、访民。他们利用互联网争取选票,宣示主张,当中有的遭到阻扰打压;也有人取得成功,例如广东佛山就有两名独立候选人赢得选举。”
中国已经有140多人参加竞选了,而且还有两个竞选成功,而我们才只有桑文英一个在争取竞选,是不是落后了?
也许有网友会说,那是右派的“宪政民主”,我们不能参加,搞“左右合流”。
我感到,我们有的朋友是不是眼界狭隘了,只是在一个小圈子里转,是不是应该把眼界放宽些,了解一下外部世界。不只是我们这个圈子的才是革命的,即使另一个圈子是一堆牛屎,也不能说从中长不出鲜花,即使它自身长不出,用来做肥料,也能改良我们这个圈子里的土壤,长出好庄稼。
乌有网友【hedongjun】评论说:“支持桑文英参选人大代表,但看情况很难实现。议会斗争是一条路,但当工农阶层被有意识地排斥在议会之外时,这条路很难走通。再说,假如这条路有作用,主席当年就不用发动文革了。”我认同桑文英竞选难,头难头难,万事开头难嘛,但是一次次地撞击,再坚固的城门也会被撞开。这个认识,我昨天已经讲了。什么事情,光说不做,是不成的,一定要实践,只有做才能成事。我今天要和网友【hedongjun】讨论“议会斗争”问题,这也是我昨天回复长江边讲的:“这件事的具体意义,这个留在下一篇文章探讨。”即要谈谈我对桑文英竞选的第二个看点。
我一直主张对问题要分析,不能停留在概念上,更不要凭空制造概念。这一年多来,左派内斗争不断,实际上就是打概念仗,帽子满天飞,什么“党”呀“派”
呀的,不分析。这些网民中的“党”“派”在哪里,有几个人呀?他们在中国有多大的力量,构得成主要矛盾、威胁吗?我看,象我读书时候看到的一部小说(书名大概是《金融家》)里写的,饭馆门旁储橱窗里龙虾与章鱼的争斗,都不知道自己都是饭馆老板的宣传品,最后是食客餐桌上的两道菜。
社会主义国家的人大不同于议会。但是现在中国的人大不如西方的议会,就是大家说的是一枚“橡皮图章”。这与人大代表的成分和产生关系很大。绝大多数人大代表都是“干部”,是领导指定的,他们和人民群众没有关系。他们既不是从群众中来,也不到群众中去。他们是“官员代表”,不是群众代表。他们唯产生他们的领导之命是从,不代表民意,不做橡皮图章做什么?所以,人民代表大会本来优于议会,现在反而不如西方议会还能够给政府一定制约。所以政府可以随便拿几百亿去搞转基因,高铁,可以随便卖国有企业、资源,而人大可以闭眼不问。西方政府哪能有这样随便?如果按西方规矩,不知道中国的许多官员要逐出官场,哪能容得下这么多“裸官”,胡言乱语的昏官,违法乱纪的恶吏?如果概念地论问题,我这些话都可以戴上“西化派”帽子不加分析地反对。但是客观事实是中国现实的国家制度确实不如西方,应该改革。我不想用毛主席的话来压人,不简单地说修正主义上台,是最反动的资产阶级专政,而是请大家具体考察分析实际情况。相信多数人会实事求是地看问题。
我们支持桑文英竞选,不是要走议会道路。议会道路是党派争权夺位的斗争,桑文英竞选是普通民众实现监督和管理国家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毛主席文化大革命的一种形式。比美国的“占领华尔街”、“占领华盛顿”要高级的民主斗争。
美国民众的“占领华尔街”、“占领华盛顿”、“我们属于99 %”这些口号是人民革命的口号,但是它的实际不能实现这些口号。我说过,他们的占领,不过是“路宿街头”,而交易市场照常交易,白宫照常办公。这样的“街头革命”不是被镇压,就是被利用,可以起改良作用,成不了革命。
桑文英的竞选,就不同了。一个两个十个百个普通民众竞选或者竞选上,可以起改良作用,但是,正如网友评论的“群众参与竞选党代表和人民代表,会是什么政治局面?”那就是:革命。
这里,量变引起质变。一旦人民代表普遍实行人民竞选,人民代表就真正成为人民代表,而不是官派代表,按照宪法人民代表大会产生政府,而不是政府决定他们中哪些人作代表候选人。国家的性质就根本改变了。
桑文英竞选的具体意义就在这里。人民代表是人民。许多专家学者政治精英喊了多年的民主政治改革,我们看到,还是跑官买官,还是官府铺张浪费,胡乱花钱,还是民众申诉无门,上访被抓,还是讨薪被打,还是镇压工人罢工,如此等等,有几个人民代表出来代表人民说话?没有。因为是“官民一体”,当官的就是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就是当官的,怎么制约?
我们看到,桑文英竞选,她印发了《社会问题了解调查》问卷,发表了《桑文英竞选演说词》,还提了“口号”,实质就是誓词。韩咏红的文章《中国基层民主选举小碎步前进》里也讲到:“新时代的独立候选人,包括维权律师、媒体名人,也有下岗工人、访民。他们利用互联网争取选票,宣示主张”,这里表现出一个共同性,就是要当人民代表,就须要了解人民,也让人民了解你,还必须发誓效忠人民,不得背叛。什么是民主改革?这就是最基本最实在的民主改革。如果这普遍化,成为国家制度,那是“什么政治局面?”还需要我回答吗?这篇文章很长了。
从桑文英发文两次,我也发文两次的反映来看,此事仍未引起左派网站重视,我不知道他们现在注意什么?我认为,问题不在网友,是在于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