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永贵的任用,看看毛主席的干部政策
从陈永贵的任用,看看毛主席的干部政策(原创·有修改)
[银川骑] 于 2006-07-21
经常有老右在浅水区拿陈永贵开涮,说大老粗也可以提拔当总理,还透露陈永贵抗战期间当过汉奸什么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明里是骂陈永贵,暗里还是攻击毛主席的干部政策不行。值此省市县领导干部班子大调整的时候,谈一下毛主席的干部政策,也还是蛮有意思的。
毛主席在的时候,中央选拔干部,我看可能是重实干的本领,而不重有没有外国文凭、有没有皇亲国戚、是不是崇洋精蝇。就拿陈永贵同志来说,也没有杜润生那样的本科文凭,就会一条:造大寨田。陈永贵信共产党信毛主席,【人民公社好】嘛,【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嘛,【水肥土种密保工管】嘛,这七沟八梁一面坡的穷山恶水,劳动人民的生活怎么办?就是靠集体力量大造梯田。几战狼窝掌,失败了总结经验再干,最后成功了。大寨人民到现在还在享那时候前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下的基业的福。
陈永贵提拔了,大寨田模式就推向了全国。大家不是去霉国考察,而是自带窝窝头来大寨学习,各地农村都开展了改田换土、改善水利的群众运动。这样就改善了农村的生产条件,增进了农民的生活福利,发展了农村集体经济。提拔一个陈永贵,打开了广大农村的发展局面,抵得上进口多少拖拉机挖掘机推土机啊。而信用了那些有文凭的善于惑悠人的右派精蝇呢,只换来了一个感人肺腑的【三农问题】。
所以,毛主席注重提拔有实绩的实干型的工农干部,对推动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来说,应该是很成功的。毛主席还提拔了木匠青年突击队长李瑞环、商店优秀营业员和纺织女工来当领导干部。这些普通劳动者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是根本不可能当官的。毛主席就是不要看那些一心钻营、精于应试、媚外吹嘘靠卖嘴皮子混饭的所谓文人精蝇,知道它们是一群欺骗老百姓说“没霉国世界上就不会有飞机,没精蝇右派老百姓就没饭吃”的政治骗子。
毛主席的干部政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有成分论、不唯成份论、重在看表现”。干部的阶级成分还是要看的,你从强坛一些右派对中国革命的刻骨仇恨来看,不难判定它们出身于跟共产党有血仇的家庭。另一方面,不能唯成份论:许多出身剥削阶级家庭的人接受了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成长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而不少本人出身工农,也保不住在一定条件下就叛变革命。所以,重在看表现才是正确的。右派不是拿陈永贵年轻时说事嘛,假定右派说的是真的,也不妨碍解放后的“重在看表现”嘛。
我认为,人一般可分为“一贯红”“一贯白”“先白后红”“先红后白”四种类型。前两种我们不去谈它。后两种就比较有意思。“先白后红”就是原来是反对人民反对革命的,后来改邪归正,成为革命者了。这种人很多,象许多国民党起义将士。对这种人,我们应该鄙视,还是欢迎和尊重呢?无疑是后者。所以,陈永贵无可厚非。而对“先红后白”的人,也就是原先是革命队伍的人,后来屈服于敌人的强大、金钱的诱惑,而投靠敌人的人,如匍志高戈尔叭之流,那就是可耻的叛徒。谁都看不起它们。
毛主席干部政策还有一条,就是“老中青三结合”。每一级班子里都要实现“老中青三结合”,以发扬老年人经验丰富、中年人工作实在、年青人热情好学的互补优势。有政治思想好的年青人应该可以越级提拔,早日得到实际领导岗位的考验历练;有共产主义信仰坚定的老同志不到退休年龄就应该任用,以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应该象现在这样规定某一级干部不得超过某一年龄档的做法其实是很不科学的,应予取消。
毛主席的干部政策最重要的是提出了无产阶级接班人应该具备的五个条件。这次越南选拔领导干部也搞了七条。我认为,在理论上越南的还是不如毛主席的全面深刻。一个人的政治路线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其担任领导职务的必要条件。只知赚钱不知政治方向的人最多只能当副职,绝对不能担任正职。
这次省市县领导干部调整,牵涉到如何考核领导干部的问题。现在我们考核领导干部,无非是找班子成员了解或者在该单位的干部中了解情况。这个办法经实践检验是不行的,是考虑不周的。许多贪官用这样的方法都没有检验出来,反而得到了提拔重用。问题一是出在我们考核的内容,实际上不是考核其政策行为的对错、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好坏,而是在考核其单位内部的人际关系好坏、其控制力度的大小。二是出在我们考核的范围。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在考核里关于群众的定义。我们应该把它定义为该领导干部工作范围所涉及的机关外的劳动人民。这样,从他的服务对象那里了解其政策行为,可能就比较科学了。
干部政策里有一个如何培养年青干部的问题。现在一是考试选拔,一是下派挂职。毛主席的时候,是主张年青人在大风大浪里在艰苦的环境里锻炼成长。董家耕没有大学文凭,就是个决心参加农村建设的回乡知青。在农村他表现很好,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就提拔为正处级县长还是书记了。仔细想想,做共产党的领导干部,有没有为人民服务的觉悟比有没有哈佛的文凭更重要。领导嘛,毛主席说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不懂的事就要不耻下问,搞调查研究。有一定的文化就可以了。我一直怀疑,规定干部任用要本科以上的老右是不是右派有意想臭一臭我们第二代领导人?须知那一批领导人里还大多是打仗出身,没有什么本科文凭呢。所以,现在搞的什么“考试选拔”“挂职锻炼”都是不符合毛泽东思想的,也是效果不好的。现在下面有些县处级干部,本职工作不用心搞好,每天努力学习选拔厅局级领导干部要考的学习资料,还叫秘书给他收集各级领导讲话,终日“揣摩圣意”,准备应试。这样的人还往往考试优异,成功提拔。但是这样的善考干部老百姓需要吗?再说现在的挂职干部,很少沉得下去做调查做实事。他们的第一要务是巧妙搞定上级有关领导和组织部,以便熬到点了给安排得好点;其二是与当地领导干部搞好关系,以便走时闹个好评语。老百姓那里基本不去的。组织部如果去问老百姓,老百姓大多摇头说“不认识”,至多有人会补充“电视里看到过的”。所以,我建议,以后还是搞免职下派的好。就是免除一切职务,只承担“言官”的职能,拿当地中小学教师平均收入,真正在人民群众中锻炼三年,搞调查研究,帮当地干部和老百姓出主意想办法。这样,肯定会涌现出乐于为人民服务的、会搞调查研究的、智勇双全的人才来。这样培养的人才,才是劳动人民喜欢、中央可以放心使用的将才。
这次省市县领导干部调整,涉及一个干部能下的问题。过去毛主席搞过干校,就是把许多干部集中起来边学习边劳动。这个办法还是不错的,可以恢复使用。不过与时俱进,应该做一点改革。过去文革中搞的干校,进的人太杂。许多不属于党的培养对象的人,象一些文人酸儒也进了干校。这些人不爱劳动,也不爱劳动人民,哪怕照顾它让它做管管仓库一类轻松活,它后来还要出书控诉说受到了严重的迫害,装成一个与打天下的老红军一样的开国功臣似的。所以,干校就是干部培训学校,只收有培养前途的备用干部,重振干校英姿勃勃的雄风。千万不能办成垃圾箱,什么人都收。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我上面提的直接免职下派到农村工厂做“言官”,等于中央多了许多双眼睛。
从陈永贵、李瑞环的任用,我们可以看到毛主席的干部政策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的东西。我们应该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深化改革,改掉不利于党的共产主义事业的错误做法,探索新的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干部政策制度,为人民当好家。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