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发言应称呼“全国人民”而不是“全国各族人民”
政治就是人群划分,可以根据生产资料占有的角度进行阶级划分,也可以根据国家民族,文化宗教,教育背景,权力地位,性别年龄,职业,道德,地域等等各种标准进行划分。既便划分标准有客观性和必要性,但是,强调这种划分则是意识形态有意为之。
当我们强调某种划分之时,我们就强调了这种划分的与众不同,就强调了这种划分有其特殊的意义,主导意义。既有特殊的意义,那么就必然要求我们每个人绷起这种意识,按这种意识形态要求来区别对待,认真对待,看待一切,强调面对这种人群划分后政策上差异的必要性。
新中国建立,建立的新中国名叫人民共和国,不是民族共和国。国旗上的五颗星分别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共产党领导这四个阶级。最高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而不是民族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了人民的利益。
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政府文件,领导发言中称呼从“全国人民”改为“全国各族人民”,这是没有多少道理的。
从意识形态角度,文革如此强调阶级和阶级斗争,每个人必报个人的阶级出身,然而领导们发言却从来没有说过:“全国各阶级人民”,为什么现在反而要关注每个人的民族身份呢?
从实体角度,我们的行政单位是省,经济核算也是省,各省之间的文化、习俗也有不同,地方意识、省籍意识要远远大于民族意识。民国就是以“各省宣布独立”开始的,还一度掀起过“联省自治运动”,那么我们称呼“全国各省人民”是不是更有依据?
那么从文化、生活习俗角度又如何?在中华民族范围之内,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共同点远远大于差别,很多民族和汉族之间语言文字、文化、习俗乃至历史都大体相同,几乎难以区分,地域文化远丰富于民族文化,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更是有了新的更广泛的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共同的风俗。更没有必要刻意强调这种区别。
既然我们现在已经把56个民族称为56个族群,那么我们更不应该强化民族意识。虽然我们天天讲“民族团结”但是,实际上首先在人们心中投下的是民族差别的影子,先强化身份差别再来讲团结,这会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团结,民族的融合吗?岂不是南辕北辙了!
请大家试着想想,面对金融危机,老板和工人们见面讲话,互相先强调一下我是资产阶级,你是工人阶级,我们之间千万不要忘记阶级身份,然后再来讲我们大家要和谐要同舟共济,共克时艰,这是不是神经病。
强调人们的民族性并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苏联解体了,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分裂了,这都是社会主义国家过分强调国民的民族意识,将人民按民族区别对待的结果。“牢不可破的联盟” 经过多年的“友谊与勤劳中我们永远联合”,竟然一夜解体,分裂之时,无人惋惜更无人制止。这都是政府多年来民族意识强化灌输的恶果。
美国有这么多的种族和民族,从不要求公布每个人的种族、族裔成分。政府、民众考虑问题,执行政策也并不根据种族区别对待。奥巴马上台,美国人并不介意他的黑人血统,美国总统上台,面向美国人讲话,难道会言必称“美国各种族人民”,这才是民族大熔炉。美国立国200多年,前俄罗斯大帝国、前苏联也有500多年,何以一个历经内战、曾经有过严重种族问题却越来越牢固,而一个却一夜就能解体?这就是两种执政思维的魔力。
拉萨3·14暴乱,达赖集团煽动起藏人的民族意识,“吃糌粑的站出来,把吃大米的赶走!”而我们当中的一些人经过这些年的洗脑,脑子进水,遇事只会从民族角度思考,竟然把“拉萨3·14暴乱”说成是“汉藏两族的问题”。比如“改革开放的军师爷”说:“我建议,政府的自身定位不妨站得更高一些,既要做社会秩序的维护者,还可以更多地扮演调和鼎鼐的社会仲裁人角色,做中国大家庭内汉藏两个伟大民族之间隔阂、误会、冲突的仲裁人。”
众所周知,西藏的进步和发展是自59年西藏民主改革才开始的,从那时起百万农奴才开始翻身解放,共产党搞阶级解放,搬倒压迫阶级,从此给西藏人民带来了福祉。之前的西藏,对于绝大多数农牧民来说,是漫无尽头的黑暗。
而我们现在却去强调民族性。强调民族性的恶果就是把“民族精英势力”代替了“中下层民族同胞利益”。助长了民族分裂主义集团的嚣张气焰。而对于广大中下层民族同胞来说,国家分裂、民族冲突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这次“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是击中了达赖集团的要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西藏问题不是民族问题,不是宗教问题,是维护祖国统一和分裂祖国的问题。更是如何正确认识黑暗的农奴制,如何面对达赖集团一直坚持的“政教合一制”的问题,是要发展进步还是要复辟倒退,是要人民共和国还是要民族联邦国,事关全体中国人前途的大是大非问题。
中国要统一、要反分裂、要发展、要进步,就要从淡化民族意识做起。领导们发言不要再提“全国各族人民”,应恢复“全国人民”这一人人平等、毫无隔阂的称呼。
相关文章:政治就是人群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