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生物科研现状
细胞学是现今最难理出头绪的学问——无法形成科学系统理论。但相关科学家又故意回避这样一个基本事实——生命体的精微结构和联系变化都达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找不到可类比的其它事物),其中任何一种生命物质(原子、分子,或基本粒子)的属性都不能简单地用已知物理化学规律去认知,而应该用物质临界域变规律去探索。对生命体而言,当代认知无生命的纳米材料是一个成功的低层次的科技开端,具有借鉴意义。那些将生命体拆分为元器件(零配件),或组装车间、加工流水线等而进行研究的,自然进入无限循环之中——细胞→拆分→机制→细胞。这就违背了物质临界域变规律,如我们常见的水,其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由各自的质子数决定的,尽管还有中子(夸克)等结构成分,但并不影响其化学性质,而生命体中的水与我们常见的水就有本质的区别——此水非彼水。这个本质区别是什么?要么不承认,要么无法回答。这就是生物科研的基本现状。核心科学问题是我们不知道如何探知水的“临界域变”的方法(请注意:水结成冰或汽化与温度有关,玻璃态水则介于水与冰之间的一种物理状态,这些现象都与“临界域变规律”无关)。
就当代科研水平而言,由于有了放大倍数自调范围宽、图像分辨率高、景深大,可扫描成像,可跟踪(包括染色)等优点互补的电镜及相关仪器,人类已能打开各种(观察)细胞的大门(注意:与原生命细胞有着本质的区别),但仍然处在“黑暗摸索”的未知阶段。你有机会在细胞内摸到一样东西,就说这个东西是干什么用的,或者你把摸到的东西挪到别的细胞内,就说这是人造细胞,显然都具有极大的片面性,甚至被名利置换了理性。这说明现代和当代的科学家对生命体的精微结构和联系变化的认知过于肤浅,那些自称重大发现,定性结论,或叫做科研成果的东西数不胜数,若随着他们的思路看其理论是头头是道,但一旦转换思路却找不到一个经得起反驳的科研结论——都从本质上将生命体说成无生命体(用“活性”加以忽悠)。虽然个别系统生物学家敢于直言这些科学家将“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当做简化论研究策略会“阻碍人们去理解一些无法单独靠分子相互作用解释的复杂系统”。这也许是惟一比较负责任的见解,但问题是就生命体而言,其中有多少可“单独靠分子相互作用解释的”东西呢?又有谁愿意废除“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生物化学(功能)→遗传学(基因)→分子生物学”这种循环怪圈?原因在于这里面有一个强有力的经济利益链接。直接受益的是垄断资本集团和“科研”人员,间接受益的是垄断资本政府;直接受害的是病人或相关消费者,间接受害的是广大百姓。以氨基酸为例,目前用作药物的人造氨基酸已有100多种,其中包括人体内构成蛋白质的人造氨基酸20种,其它则认为是构成非蛋白质的氨基酸。
在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从1932年C·S·谢林顿和E·D·艾德里安“发现了神经细胞活动机制”到1933年T·H·摩尔根“发现了染色体的遗传机制,创立染色体遗传理论”以后,细胞研究处于停滞阶段。从1958年G·W·比德乐和E·L·塔特姆“发现一切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都是由基因逐步控制的”及J·莱德伯格就“基因重组以及细菌遗传物质方面的研究”作出贡献以后,除1973年(比较行为动物学)、1979年(扫描仪)、2003年(核磁共振成像)、2005年(“补发”20年前的研究贡献)外,其余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全部颁给细胞研究领域的科学家了,尤其与基因有关的研究领域。这78年是错误导向的78年。
由于长期的错误导向,造成了一个严酷的人为事实——基因工程的巨大破坏性。不少国家的科学家打着“造福人类”的幌子研制生物武器,其中病毒和细菌及食物是被利用的重点对象。以细菌为例,我们已知很多细菌具有以下某些特性:1、适应极端环境;2、自力更生求发展;3、“开荒耕种”辟天地;4、解除宿主防御警报;5、编制群落感应网络;6、耐药性不断进化;7、菌落随机切换;8、与宿主基因整合后再复制;9、芽孢休眠可超过500年。等等。而我们人类的个体其实就是“会走的细菌群体”。显然,当一个被人工恶意组装的细菌进入人体后,后果难以预料。大家都相信人是会犯错的,那么控制基因武器的人也会犯错,控制核武器的人同样会犯错。惟一的办法就是消灭生物武器,消灭核武器。
如果做不到“消灭”,那就是竞赛,以威慑对待威慑,恶性循环,最终由人类自己消灭自己。难道不是这样吗?有人说事物总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这是放屁!就人类社会系统而言,何为好,何为坏?纯属人为定性,迄今为止,这些定性是以落后思想文化为主流的,先进思想文化根本就没有建立起来。
也许有人不服这个结论,且可以拿出基因工程,或细胞研究成果已经造福于人类的“证据”。我们在这里就可以回答这些人:可惜迄今还没有发现一篇相关论文能够经得住“一票否决”。我们认为那些探索大多是可以理解的,也有不少是有益的,但在根本研究方法上都犯了大方向错误——用放大镜描述电流,或盲人摸象。糟糕的现实是,我们所重视的生物研究,正是危害人类的东西,从一粒药片,到一粒粮食,从一根纤维,到一台仪器,无不浸透着资本集团利用科研人员的良苦用心——金钱+主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