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梦断美利坚——美式民主在亚洲的失败

火烧 2009-01-19 00:00:00 国际纵横 1029
文章分析美式民主在亚洲的失败,重点比较印度与中国政治制度差异,探讨西方制度在亚洲的适应性与实际效果,突出印度与中国的制度选择及发展差异。

梦断美利坚——美式民主在亚洲的失败

——西方政治制度的亚洲标本——印度与中国的比较

(泰山夜雨09年1月19日于泰山听雨轩)

泰山夜雨文集链接http://blog.sina.com.cn/lf19770114

印度是美式政治制度的亚洲标本。印度学习西方实行:多党制、自由选举制、三权分立、文官制度等(1)制定了一部议会民主政体的宪法。印度宪法于1949年11月通过并于1950年1月正式实施。该宪法长达十余万字(中译文),多达395条,千余项具体条款。从宪法生效起又多次修订。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从政治上确定了资产阶级在国家中的统治地位。宪法宣布公民的平等权、自由权(言论、集会、结社、居住、迁移自由等)、文化教育权和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权。(2)自由选举制度健全。印度独立后,每五年进行一次大选,从1952年第一次大选以来至1999年10日共进行了十三次大选,从未中断,议会民主制度也未发生动摇。(3)实行西方三权分立。印度国会是印度联邦的最高立法机构,分联邦院(上院)和人民院(下院)。联邦院代表各邦,有240位左右议员,由各邦议会和直辖区分别选举产生,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议员的三分之一。人民院由选民直接选出,由五百四十名左右议员组成,任期五年,期满全部改选。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集体对人民院负责;总统是印度的“国家元首”,享有非常广泛的行政权。印度最高行政机关是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4),实行多党并存的政党制度。印度政党之多可为世界之冠。根据印度选举委员会的报告,印度第一次大选时,全国政党总数为192个。第十一大选时参加角逐的大小政党多达443个。参加投票的选民达5.9亿。印度素有所谓“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之美称。美国人则把印度作为向发展中国家展示西方议会民主制度的“橱窗”(5)实行西方式的文官制度。印度是世界上最早实行近代资产阶级文官制度的国家之一。英国人在印度建立的文官制度是为英国殖民主义利益服务的。独立后,留在印度的文官被印度政府全部接受下来,同时,印度政府对文官制度进行了改革和重建,在数量上、结构上以及在法律程序上,使原来的文官制度更加完善,以适应独立后政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印度,1947年独立建国,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成立。但两个都拥有古代辉煌文明的国家却分别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印度选择了西方的议会民主制,中国则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做为两个全球人口最多、面积广阔、并具有众多相似性、起点基本相同的发展中国家,无形中展开了制度竞争。如今,一个甲子过去了,这种竞争即使没有结束,但也到了可以总结、评点的阶段。毕竟,冷战,四十多年就分出了胜负。中印两国,六十年足已。
2007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以3.5万亿美元位列世界三甲,印度则以1.1万亿美元名列第十二,甚至落后于仅四千万人的韩国。中国是印度的三倍,印度则是中国的30%。印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刚突破1000美元,中国则突破2000美元。印度基础设施落后,甚至在许多地区电力缺乏。而中国一年的发电的新装机容量就达到英国一年的总和。印度全国仅有一条高速公路,总长不过200公里。而中国每年新增的高速公路居世界首位,总里程2007年上半年就突破5万公里(更不用说中国已拥有时速高达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和时速达五百公里的磁悬浮)。印度这种基础设施高度落后也直接反映到其经济结构上。印度是世界罕见的第一产业、第三产业高而第二产业低的结构(既三、一、二结构),现实中就是加工制造业落后甚至空白(因为制造业的发展强烈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持),而软件业高度发达的状况。也就是说在一个劳动办资源相当丰富的国家,最发达的却是高资金投入、高科技投入的行业。其资源的比较利益无法在国际化中发挥,就业压力庞大。而中国则早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贸易大国和制造业大国。特别一提的是同为农业大国的中印两国,更在农业上产生了巨大的差距:印度拥有1.46亿公顷可耕地,年产粮食1.08亿吨;而中国虽然只拥有1亿多公顷可耕地,粮食年产量却高达4亿吨。

再看贫困人口和城市化。目前,按照联合国按照人均每天消费一美元的标准,印度贫困人口高达4.5亿,高居世界第一(2008年数据)。名列第二的是中国,为1.35亿,其中农村人口1.26亿(2006年数据)。(中国日收入低于2美元者占总人口的比例约为35%,而印度则超过80%。)考虑到印度总人口比中国少两亿,这个差距是惊人的。而中国的扶贫事业取得的成就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评价。前世界银行行长沃尔夫威茨2007年曾表示,“过去25年的扶贫成就67%应归功于中国。”现在印度70%的人口生活于农村,中国则为55%。

如果从社会发展来比较,双方的差距仍然是相当巨大。印度的识字率为61%,中国识字率96%(1949年时20%)。印度预期寿命68.59岁,中国72岁(1949年时不到30岁)。中印两国都是贫富差距较大的国家。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国际公认的安全线。城市与农村的差距长期严重存在。而印度除了这些不平等外,还有一种现代文明所无法接受的出生不平等带来的贫富差距,即已有四千余年历史的种姓制度的影响。尽管自印度独立以后,废除了种姓制度,但是今天的印度社会仍然保留着种姓制度的残迹,积习难改。种姓层级最高的婆罗门不及人口的4%,却占有七成的司法权及接近半数的国会席次。这种出生就决定一生的命运对人性的摧残可以说是毁灭性的。至于体育,中国已是一个举办过奥运会并在金牌榜上超过美国的体育新超级大国,而印度在其历史上仅仅获得过一枚奥运会金牌。

最后,我们再来比较一下两国政府的清廉程度。根据国际透明组织2008年最新的廉洁排名,中国名列72,而印度则名列85。从美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历史以及其他一些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看,两党或多党政治不仅不能有效地遏制腐败,反而是诱发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西方政治制度中对腐败进行遏制的机制主要不在政党政治中间,而是主要通过行政体制中的权力分解与制约。也就是说,腐败问题主要是通过政权与行政体系的内控机制的建立健全而逐步得到控制和解决的。总之,即使是根据西方的经验,遏制腐败与两党制、多党制也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我们不能误读西方的民主政治,那样做不仅学不到西方好的东西,搞不好会把坏东西搬了过来。

连美国的智库高盛投资集团也不得不对印度提出建议表示,印度如果想在二零五零年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和中国大陆的第三大经济体,就必须进行激进的全面改变,在政治体制上必须追随中国的模式。。(摘自印度「金融快报」08年10月4日)

这说明,美国智库已经看出,印度在现行政治制度下发展,是永远也不可能赶上中国的了。美国人着急呀!

美国人做梦都希望在中国的南面出现一个具有能与中国抗衡的实力的印度,可是印度的现行政治制度实在不争气呀!据报导,高盛首席经济研究员欧尼尔是在印度第一工商大城孟买举行的印度第二届基金世界年会中,作了上述表示。

显然,六十年的发展过后,印度和中国相比,不仅经济大幅落后,政府更为腐败。两种制度孰优孰劣到今天应该水落石出了吧。至少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的制度在中国的表现要胜过印度的制度在印度的表现呢?我们是否还可以再提出一个问题:何以印度会如此的失败?如此的落后于中国?但更令我感觉不可思议的是何以一个比中国贫困和腐败的国家的人民,仍然对自己的制度持肯定态度?这种制度的洗脑能力实在是超乎想象。中国别说比印度落后,就是比美国落后,人民都不满。反差之大令人震撼。

[附]:关于印度腐败的一篇报道:

民主的印度竟然是世界上最腐败的国家!

总部位于德国柏林的“透明国际”(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简称TI)的资料表明:印度是世界上最腐败的国家

腐败“到家”了

印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宪政国家,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亚洲乃至全球最腐败的国家之一。来自全球反腐败组织的一份最新资料显示,印度人为获得政府提供的一些最基本的服务每年要掏出46亿美元贿赂各级官员,这些项目包括国家垄断的水电、医疗、教育和税收等具有基础公共价值以及非营利特性的服务。

这项名为“2005年印度贪污研究”的调查收集了近1.5万名居住在印度的受访者信息和意见。6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都曾有过直接贿赂或者通过关系贿赂官员以获得一些最基本服务的经验。警察部门、医疗教育、国税部门和初级法院等是印度人重点贿赂的目标部门。这其中,包括法院在内的印度执法机构被认为是贪污最严重的政府部门,80%与警察打过交道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必须用钱来解决问题;其次需要居民用钱来摆平问题的是国有电力、水力系统以及政府的税收机关。

接受此项调查的人表示,他们不得不付钱给官员,是因为如果他们不这么做,他们不但享受不到政府提供的免费公共资源服务而且有可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受到“非正常”的骚扰。由此看来,在这个泱泱民主大国,腐败的顽症已经深入到贫民百姓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正可谓腐败“到家”了。

想搞清白,难!

执法腐败在印度是一个腐败大项。现实中,一场小小的经济纠纷起诉到基层法院,如果不动一番脑筋对法官们认真打点一下,少则拖它个三五年,多则搞它个十年二十年也不鲜见。人们早已经不对基层执法部门抱有任何信心。而政府官员的贪赃枉法业已发展成为印度官场中高度默契的一个“铁律”。官场中人构成了一个庞大的贪官利益共同链,在这种氛围中,不腐败比腐败要难的多,任谁也不要想清白!很多被揭露出来的腐败案件都是涉及整个部门的“窝案”。

在印度,当官的有两个基本看点,一是,大官大贪,小官小贪,无官不贪;其次是,什么钱都敢捞!什么扶贫款、赈灾款、移民款,不客气地说,中央政府给予平民百姓的所有补助拨款,只要钱款打到了任何一级政府(部门)账上都要被剥层皮。处于边境地区那些贫穷落后邦的政府官员们干脆把肉啃得干干净净,将残渣碎骨留给百姓。这些历经各级政府官员层层“雁过拔毛”后的救助款到了百姓手中已经被“折扣”的所剩无几。

曾被美国《时代》周刊在2004年隆重推出的全印杰出公务员——比哈尔邦首府巴特那地区行政长官古塔姆·戈斯瓦米,竟然在2004年负责该地区的洪水救灾工作中分两次将1.7亿卢比(约合390多万美元)救灾款偷偷塞进了个人腰包,并在2005年5月罪行即将败露后逃之夭夭,时至今日仍找不到他的下落。印度中央审计部门最近接举报后对人口最多、最穷的北方邦政府一些税务官员的住所进行了搜查,许多人家里都堆满古董和珠宝,大量现金和银行存款来源不明。检查官们称,“一些税务官员的贪污腐化已经发展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而我们的部长大人还坐在总理办公桌前滔滔不绝的侈谈他的税收理念!”

印度的“衙门”

有人说,印度的“衙门”是一个什么故事都能发生的地方。的确,印度的官场非常有意思。

现代宪政制度应该是一个国家能够最大限度保证人民切身利益的政治制度,也只有在这个制度下谈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才具有实质意义,而这一切在印度似乎并不起作用。印度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的很多任谁也说不清的经济瓶颈“顽症”无不受制于此。比如,由于印度的私有产权制度对土地私有的保护,印度高速公路的建设由于成本崎高而几乎没有任何进展;反之,也是在这个宪政的名义下,印度公务员的腰包却超常规的鼓了起来。

不言而喻,落后国家的官场疽病在印度庞大臃肿的政府机构中基本上是应有尽有,随处可拾。像卖官鬻爵、钱权交易、吃了白道吃黑道这都属于“小儿科”了。但凡涉及平民百姓利益的事情则像皮球一样被各级“官老爷们”踢来踢去更是官场中最常见的。那些有权有势有钱的人则像“出庙的神”被政府机关的大小衙门所礼拜,即便是刚刚入门的最低级公务员也奢望着在富人身上揩一点油。

好在印度人几千年来始终虔诚的崇拜他们的佛祖,对被利益集团所操弄的政府在经济上的不断“试错”乃至常常“出错”极具耐力。而他们传统上原本就是一个崇尚Q主义的民族,“精神”这类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也只有常年习练瑜伽功的人才能较深刻的理喻其中的门道。当远在印度边远地区那些饥肠辘辘难忍的村民看到“上级”跋山涉水用大象驮来的投票机器时,激动的死去活来的选民们早已经忘掉添不饱肚子和在社会中所受到的那些种种不公平的烦恼。

谁会去较真?

从理论上讲,政治腐败与经济腐败是一对孪兄弟,终将拖累经济的发展。世界银行也多次提醒第三世界的领导人,贫穷与腐败互为因果。而现实中,一个国家的政治腐败和官场乱局对于经济发展的桎梏作用却远没有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深刻。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资本的流动因一个国家的腐败而止住疯狂的脚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