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战略与金融发展
国防战略与金融发展
吴治宇
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部署,这是党的17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领域的要求,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我们要从国家战略思想的变革来深刻理解。在现在国际金融危机后时代怎样利用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方式转化和产业升级,提升国家竞争力,实现中国崛起发展?首先需要有明确可操作符合实际的国家发展战略;着力国防军队武装力量的建设,这是国家崛起和发展战略的保证;我们要谋划和看到国家金融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这恰好是富国与强军的紧密联系桥梁。所以科学把握好国家战略、国防军队战略和金融发展的辨证关系是现在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 国家战略与国防战略
国家九部委最近印发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通知,提出要进一步改进对我国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这说明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振兴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位置。古今中外,国家富强发展的战略都是强调文治武功的文武兼蓄战略。现在广义上讲“文”应该是指科学技术和教育文化;“武”应该是指国防军队武装力量;现代意义的文武兼蓄战略之一就是军民融合战略。国家战略是国家崛起和国家之间竞争发展的首要因素,一个明确符合实际的国家战略,既可避免部门之间的利益矛盾相争,也是我们国家外交活动和对外战略的基础。
战略作为特定时空下目的与手段的转换和协调关系,在不同战略层次的目的与手段可能是互为转变的。国家部委的发展战略目标可能是配合国家发展战略的实现手段。国家崛起的战略选取必须立足于社会历史发展和高科技发展的趋势,所谓战略应时而生。从现在国内外战略环境看,中国崛起战略的基点应该是国家安全和军队战略。中国有些朝代有意在体制上压制军队的发展,结果国家被灭亡是深刻的教训。国防军队武装力量是国家战略制定和发展的基石,武装力量约制了国家战略规划的广度和深度,例如我们的海洋资源和权益受损主要就是受制于我们的军事力量。现在南海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事实变成我们搁置、别人开发。有些算经济帐的观点,忽视了国家安全和天空海资源和权益。如果能在南海共同油气,即使狭义从经济上考虑,制造航空母舰和开发五代战机等军事费用早赚出来了。这当然需要战略上的部署。
中国崛起发展实质上也是社会主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目标实现的过程,体现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上。形象讲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的关系是:经济负责做饼;政治负责分饼;文化负责评价制作和分发饼的效率和公平;国防军队武装力量负责保护饼不被外国毁坏占有。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国防军队武装力量的重要性是显然的。所以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是国家战略的主体;政治社会外交建设是国家战略的关键。中国崛起过程中民族创新及尚武精神所需的勇敢顽强品质是实现国家崛起的灵魂。
中国现在崛起的事实已经使我们国防军队的战略和费用倍受国际关注。我们国家崛起过程中国防军队的科学合理开支费用应该是要平衡我们国防军队战略任务的需求和国家经济发展的现实承受力;以及也考虑我们国防经济能够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我们不仅要从国家经济GDP发展的比例合理提高国防军队的费用,也要走国防经济能够推动国民经济的军民融合装备技术发展道路。随国家经济发展科学合理增长的军费可以主要应用在提高军人待遇和核心军事装备的研发,留住军事优秀人才和发展高、精、尖武器就是着力提高军队战斗力。发展一般的高科技现代化军事装备的费用投入要充分利用军民融合的战略,从社会和市场上解决国防军队建设所需的资金。
提高军费开支这个敏感问题免不了有国际舆论的反映,特别是中国威胁论的噪音。古今中外历史看,一个国家崛起发展必然引起些利益格局和观念的变化。我们要充分利用党中央国务院判断的战略发展机遇期,积累国家崛起所需的物质和精神准备。辨证看,国家发展了又可以遏制战争,争取更长和平发展时间。
我们要坚持有理有利有节战略上积极防御、战役战斗上有先发制人制胜能力的战争指导思想。用事实说明中国的发展是维持世界和平的力量。国防军队现代化的物质装备是实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保证。考虑国内外现在的战略环境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防军队建设和国家经济建设可以也需要统筹协调发展。
二 国防军队战略与国防经济
国防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0年初的国防科技工业会议上强调国防科技战线要围绕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为总目标。这个目标是国防军队发展战略的一个基础,也是中国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新科技大部分与国防科技相关,大力发展军民两用高科技可以推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最重要的是避免国防军队费用开支和国家经济跷跷板的结构。军民融合式发展要落实到具体金融经济政策上,才能发挥作用和加快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创新。
建立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标准应该体现在充分利用现代金融工具对军工企业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和专业化重组,提高武器装备研制的自主创新能力;根据我们的战争指导思想,把握好撒手锏装备和重点装备的创新能力以及常规装备生产持续能力之间的关系;构建军民融合、寓军于民的生产和研发体系实现我们的战争指导思想。
精确、远程和隐形战机等天基军事武器的使用已经使现代战争形态的变化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战争的时空概念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如果机械化军事装备应对这些陆海空天电网一体的现代化军事装备,犹如一个多世纪前用大刀长矛对付洋枪大炮。所以我们现在的军事战略应该主要是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以及发达国家的军事战略的调整带来战争形态的演变的挑战。致力于信息化和现代化军队的建立。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为目的;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海洋和天空资源权益;大力加强军事斗争准备。这是我军现在重大的战略任务。
国家安全和军事战略决定了军事力量及装备的发展方向,军事力量及装备是完成国家战略任务的基础。我们要着力分析和解决完成这些重大战略任务和现有技术装备之间的矛盾,根据我军的战略任务提出武器装备要求,武器研发制造战略特别要注意国内外高科技动态发展成果和方向。我国军工企业的改革创新要以我军战略任务和武器装备要求的现实性和可能性为基础逻辑。
最近国家准备提出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方向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显然这七大战略新兴产业方向中大部分高科技可以军民二用。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都在寻找经济增长点,确定战略新兴产业类似,我认为出现新的产业革命的高科技现在还没有充分出现,在这些战略新兴产业方向有高科技突破的可能性很大,我们军事装备预先研究和先期技术开发一定要把这些战略新兴产业高科技研究做基础。这样的考虑就把国防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军民融合的“融”字充分体现出来,但要有军民融合的适当体制和机制保证才能发挥军民融合的功能。比如航空航天是现代军事装备的重要发展方向,如果有很好的体制和机制,可以使军事装备专家和地方专家学者共同讨论磋商,提出一个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战略新兴产业。这样才能建立军民融合、寓军于民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现代军队联合作战指挥体系C4ISR(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察)的效能主要来源航天高技术在外层空间的通信、侦察形成的高效战场监视体系。除人的因素外,说到底机械化战争是钢铁和技术的较量,现代化战争将是技术和信息的较量。所以现在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是有条件促进和带动国民经济和整个高新技术发展。
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上就阐明:“指挥员使用一切可能的和必要的侦察手段,将侦察得来的敌方情况的各种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然后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加上去,研究双方的对比和相互的关系,因而构成判断,定下决心,作出计划,这是军事家在作出每一个战略、战役或战斗的计划之前的一个整个的认识情况的过程。”这段精辟的论述比美军的OOAD(观察、目标、决策和行动)作战概念更具体实用,从高新技术发展和战争规律发展看,作战指挥体系C4ISR无非就是把毛泽东军事战略智能化,指挥速度快速化、控制能力集中这是机械化走向信息化的必然结果。这也要求我们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战略以信息化为主导,着重宇天航空技术,促进机械化完成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我们军工企业必须走以信息化为重点跨越的复合式改革创新之路。
军工企业是各学科的尖端应用产业,历史上看,高新技术首先就会应用于军事目的。高新技术产业的主体是在国防军工企业,包括航天航空、核工业、船舶、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技术和生物等。根据统计70%国防高新技术都可军民两用,互联网应用起于军事目的就是例子,这是军民融合、寓军于民的基础。
国防科技工业是知识密集、资本集中的高科技技术领域,我们要充分发挥金融的功能,构建国防军队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共同支撑的国家高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军民融合的战略就是要融合国防、社会的资源,统筹国防军队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十七大提出我们要深入研究新的历史条件下建军治军特点规律和人民战争战略战术,这样的军民融合寓军于民的结构和体制就提高了平战转换效能,为现代信息化时代的人民战争战略提供了基础,特别要注意到信息和网络战中先发制人与后发制人在时空上可以是瞬间和无疆域的差异,这是与机械化时代的闪电战有质区别的特点。军民融合战略奠定了动员组织人民群众的力量,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确实是颠扑不破的规律。
改革开放后,中国保持年均9.5%以上的经济增长奇迹,金融行业既是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也是支持经济增长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金融服务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对国防科技工业提供金融政策支持,例如在企业融资和重组中,在相同条件下,优先考虑军工和军民两用技术的企业,提供合理的投融资政策,在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金融也为发挥其自身功能提供了更宽广空间。
三 国防经济与金融发展
科学技术作为国家竞争力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军事和国家安全竞争的焦点。科学技术在现在局部战争中体现的效能和威力,进一步说明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主要体现在国防军队的武装力量上。科学技术事实上是和平时期无形的第一战场。增强国家高新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摆脱对国外的核心技术和资本的依赖是国家崛起战略的必由之路。构建军民融合、寓军于民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需要落实在各部门政策、产品、技术、研发和生产层次等结构上的合理有效安排。
我们国家的“十二五”规划要充分反映国家战略和行业部门战略的关系,在总结好“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以国家崛起和国家发展战略以及国防军队建设为逻辑分析起点,需要采用国际比较和综合分析的办法研究各行业的发展战略和措施。有重点有步骤推进自主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战略,使军民融合战略的可操作实施政策体现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上。比如国防军队的信息化网络技术的研发可以和国家高科技发展规划结合起来。把国防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军民融合的“融”字体现出来,形成中国特色军民融合的国防财政金融政策,获得资金、资本和技术的支持。具体实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
金融市场服务于国民经济能够支持国防科技工业做大做强做优,金融市场的社会资源配置功能除了体现在投融资方面,也能体现在为军工企业实现和设计股权多元化,让社会资本逐步进入军工领域,为国防科技工业的产业升级和创新提供不断的技术源泉和资金支持。这需要有具体的金融政策落实在相关的融资和兼并重组政策上,才能促进军工企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现以军工企业重点战略方向的跨越,从而带动整体国防科技工业复合式发展的战略。
我们要谋划和看到金融的发展恰好是富国与强军的紧密联系桥梁,这就需要把装备技术分为三类:一类是高、精、尖武器,如两弹一星技术等;二类是常规重点现代化武器,这类装备技术大部分是军民两用可转换,如信息网络、通信、新材料、激光等;第三类是军民通用产品,如服装、食品、汽车等。第一类装备技术发展要靠国家投入;金融支持军工企业主要体现在对第二、三类装备技术的发展。这样也可避免军费开支增加太快的各种舆论影响。金融发展、富国与强军能够共同构成国家崛起的基石,军民融合战略具体实施从结构层次上众所周知需要解决的几个现实问题:
1.从管理结构看, 军民融合发展道路是国家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需要建立跨部门最高层的军政协调管理委员会,这样的决策委员会才能实现高效的宏观调控,克服军民分开管理决策的结构,这是保障军民融合实现的根本。
2.从政策法规看,政策法规需要更具体和完善的配套措施,这是军民融合发展道路的保证。可以使军民两用高科技发展顺利,例如军工生产的准入制度、军民两用产品的分类标准和鼓励社会各类资本投资军工企业的具体政策等。
3.从金融支持看,在科学合理增加国防军队费用的同时,要积极拓宽社会各类资本投入国防科技工业的融资渠道,提高军工资产的证券化率,这是军民融合发展道路的实质。
4.从信息平台看,市场交易的发展需要解决交易代理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如军民高科技信息,国内外高科技发展应用状况等。军民融合发展道路的特点就是要充分利用军民之间的资源,在国家战略平台上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国防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金融是国家崛起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金融功能主要体现在能够调动社会资源流动和交易,形成合理的资源配置,减少资本流动过程中信息交易的成本,推动资本的聚结和企业的创新,从而推动高科技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增长。所以说金融是经济的核心和命脉。解决上面几个结构层次的根本是要解决管理结构问题;关键是解决金融支持和发展问题。金融的支持将要求和推动政策法规的具体配套的完善,这是金融支持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基础;金融的支持促进金融中介的发展,事实上也就解决了信息平台和信息不对称问题。我国金融服务的创新能够在军民融合战略中发挥作用并使其自身功能开拓发展。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的拓宽也就是金融自身发展。
金融中介是金融功能发挥和金融政策落实的载体,是国家经济战略目标实现的手段。利用金融服务创新做大做强做优国防科技工业,就需要有一批既熟悉金融运作,又了解国防科技工业行业特点的专业人才队伍。我们应该在政策上鼓励支持培育这样的军工行业相关的金融中介,从事股权筹划设计、产权交易、发行上市和资产重组等资本运作,形成有服务于国防军队武装力量建设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包括证券公司、银行、保险、信托公司以及各种服务军工企业改制的基金和投资于国防军队高科技的投资基金等。比如国资委可以成立主要服务军工的资产管理公司,支持国防资产改制重组等证券化资本运作。
金融市场可以完善军工企业的公司治理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发展和盈利回报股东,这个过程也促进我国金融功能完善和健康发展,这样可以逐步建立国防军队武装力量的政策性金融体制。金融工具和结构的创新提高国防资产的证券化率,建立中国特色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的包含国防金融的金融体系。
党中央国务院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能力,思维是理论联系实践的中介,是理论武器形成实际物质力量的发动机,我们应该对国外金融理论体系做辩证的借鉴和扬弃,一个制度和体系的演进不可避免地具有政治、文化和区域的特色。我们应该根据国际战略形势的变化,辨证和系统把握国防战略和金融创新发展的关系,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形成高效能抗风险的国家金融战略,提升国家金融竞争力。做到经济效益、军事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实现国家崛起发展。
2010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