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越学让人越糊涂的"理论"

火烧 2009-01-0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对比毛泽东理论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理论,指出后者越学越糊涂,经不起实践检验,体现模糊哲学与真理推敲的争议。

 越学让人越糊涂的“理论”

   

在中国,有的理论能让人一听就懂,一学就明白。

比如毛泽东的理论,稍微有点文化的老百姓都能听懂。像“共产党内存在走资派”、“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人类历史的动力”等等,一学就明白,且越学越觉得深刻,有道理。毛泽东的理论不仅通俗易懂,而且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比如“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人类历史的动力”这种颠簸不破的真理有谁能推翻它?否定它?

“共产党内存在走资派”的理论从四十多年前毛泽东首次提出直到现在,天天都在被实践检验,证明它是完全正确的。几千名贪官携款外逃“走”到资本主义国家去了,他们几乎都是掌握大大小小党政财权的党内当权派。还有数以千计、万计没有在逃仍然在掌握着各级党政财权的贪官还在明里暗里“走资”。难道他们不是地地道道的党内走资派么?

因此毛泽东的理论人民信服,钦佩,爱学。

而有的“理论”,就大不相同,越学让人越糊涂,越学越觉得不对劲。比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种“理论”俺已学了三十多年,至今也没学明白,而且越学越糊涂。尤其是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法宝来检验这种“理论”,你会发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种说法,完全经不起推敲。推敲到最后,它就成了一件“皇帝的新衣”。如此而已。  

为了学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高深莫测的“理论”,俺特地查了一下权威词典,看看什么叫“生产力”,按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著的《现代汉语词典》的说法:所谓“生产力”,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跟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相结合而构成的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接着又指出,“人是生产力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这就是说“生产力”是一种“人”的能力。如果没有“人”这个第一要素,生产力就没有了。

现在发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新“理论”,把“人”这个生产力的第一要素给彻底扔掉了。因此,这个“新理论”很是玄妙,让你觉得它是一种“魂不附体”的理论。即让你感觉“科学技术”是魂,是可以游离于人体之外的一种“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第二生产力“和”第三生产力”是什么?“人民的儿子”兼“总设计师”没有明示,让你感觉“总设计师”很懂得“模糊哲学”,让人学不明白。  

把“科学技术”抬高到“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很玄乎。因为既然有“第一”,就应该有“第二”“第三”。但谁是“第二”谁是“第三”生产力哩?是工人?是农民?是知识分子?“总设计师”没有说,既然没有说,就肯定有更深奥的原因。但据俺分析,不明说谁是“第二”谁是“第三”生产力,无非是有难言之隐,因此就“不能说”,“不好说”,“不想说”和“很难说”。

比如,人民要问?既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研究出各种各样的“科学技术”的科学家、工程师、教授、工人、农民、士兵(如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倪志福、陈永贵、王铁人----等等)这些活生生的“人”,又是“第几”生产力呢?说他们不是“第一生产力”吧,“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又是他们研究出来的,不是“第一生产力”的“人”居然研究出了“第一生产力”,这太玄妙了。

因此一些人对那些研究出“第一生产力”的“人”是“第几”生产力有意不说,因为不能说,不好说,不想说,很难说,最后只能不说。因为一旦明说了,就会引起无休无止的争论。而有些人是不想让人民争论的。所以又发明了一种“理论”叫做“不争论”。因此修改宪法时把容许人民有大鸣大放大批判大辩论“四大”自由和罢工自由给“争论”掉了。俺学习宪法时学了很久,也没有学明白为什么要人民“不争论”。批判“两个凡是”的时候不是很希望人民争论吗?

第一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候,不少人喝彩,包括许多有学问的“大臣”,说“这个理论”好得不得了,不仅好,而且“发展了马列主义”。这使俺想起《皇帝的新衣》这个童话,其实皇帝是受了骗子的当,光着膀子什么衣服也没穿,一些大臣却都说皇帝穿的新衣漂亮得不得了。只有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说了真话:大喊皇帝什么衣服也没穿呵!其实大人们都知道,皇帝并没有穿新衣,但他们习惯于吹捧,不想说穿而已。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