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需求之道

火烧 2011-11-18 00:00:00 网友杂谈 1038
文章探讨需求之道,强调人类需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分析需求层次与道德准则,指出贫富差距源于需求之争,倡导合理节制欲望,分享成果,实现可持续发展。

   

大自然对人类的需求简单而又道德,即要求人类在物质和精神需求获得暂时满足后,所生产的附产品或废弃物对自然环境所产生的副作用能控制在大自然自身生态清洁系统再生能力和人工环保清洁力度之和的承载范围之内,使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维持彼此相生相成的需求和谐状态。当大自然这种简单而又道德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大自然只能用频发的灾害向人类表达自己的诉求与哀号。  

人类骨子里深藏着需求本能,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是人类维持生存和发展的两大基本条件,是推动人类认知、改造、融入大自然的原始动力。人类社会所有的贫富之争都是由需求之争开始并在需求满足后暂时平息,旧需求满足之时新需求又开始诞生,围绕需求不断诞生与满足的循环往复,贫富之争永无休止。需求作为贫富构成的基本骨架及运行基础,它维持着贫与富的基本形态并推动着贫与富在一定框架内的运行与变化,但无论如何运行与变化,任何需求都离不开相应的准则与规范,这就是需求之道。公民、国家、国际社会层次不同,需求之道亦各不相同。  

一、需求的公民道德  

大自然资源永远是不充足的,获得资源的机会也是相对稀少的,所以人们才有需求,但需求不能利令智昏、贪得无厌。公民的需求是分层次的,一般包括生理、安全、感情、尊重、自我实现等五个层次,各层次的需求相互依赖和重叠。一个国家多数公民的需要层次、结构、水平是同这个国家政治文明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公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国家需求道德准则决定和左右公民需求道德准则。不管准则好坏还是水平高低,从目前公认的人性角度来说,公民的任何需求都应不妨碍和伤害他人的合理需求,任何需求的满足都要付出一定的艰辛和奋斗、都要有一个等待的过程,而且正当合理的需求不见得都会得到满足。每个公民面对正当需求及追求其满足过程中必须要学会:合理节制自己的欲望、坚守自己的本分、掌控自己的需求、耐心的等待与恒久的坚持、付出艰辛的代价、具备把需求满足后获得的成果与同族分享等自我调适的能力,这些需求的准则与规范就是需求的公民道德。  

人类的需求是一个需要以诚实守信的心态等待其实现、实现后又不满足而后又不断产生的社会现象,富裕和贫穷随着需求的发生而产生、随着需求水平的提高不断发生变化。由于个体先天的差异,每个公民的需求水平和需求道德水准不完全相同,满足不同需求水平所付出的代价也不同,当需求满足时称之为富,需求满足不了称之为贫,满足和不满足的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就代表了贫与富的程度或水平。随着需求水平的提高,今天的富裕可能就是明天的贫穷,贫穷不可能消亡、富裕也永无止境,需求的公民道德准则将随着物质文明水平的提高不断得以完善和发展。  

二、需求的国家道德  

为本国公民在创造财富过程中提供政治文明服务、从中获取适度的财富,掌控国民剩余财富的支配权,利用这些财富及其支配权保障本国公民健康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获得持续满足,进而使统治者的执政地位得以强化或巩固,这就是需求的国家道德准则。  

为保障本国公民健康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获得持续满足,每个国家都将根据本国国情、时情,在需求的国家道德准则下制订出符合自身国家特点的物质需求原则和支配原则。国家物质需求原则和支配原则的建立健全是一个民族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更是其社稷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原则。国家的物质需求原则和支配原则是衡量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国家政治文明程度是衡量需求国家道德的基础。  

国家的概念决定了统治阶级物质和精神需求对公民同类需求的统治性、导向性和干预性,因此,执政者要充分掌握物质需求的有限性和合理满足的计划性,积极利用国家所制订的物质需求原则和支配原则的影响或干预能力,矫正和规范公民的物质需求道德观并使之逐步趋向合理。  

三、需求的国际道德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类面临与日俱增的各种需求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为缓解需求压力,各国以牺牲大自然健康为代价的单方面征服和掠夺的举措已遭受到大自然越来越明显的警告与惩罚,人们不得不重新考量自身需求与大自然健康需求的关系。在当今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社会,需要各个国家之间彼此协调需求水平,通过各国之间的需求互补来节制自身某些需求,甚至需要牺牲某些国家的某些局部利益来不断满足大自然的健康需求等手段,寻找人类需求与大自然健康需求的平衡点,围绕这一平衡点有效调节和控制人类需求总量和水平,使之与大自然健康需求基本保持平衡状态,这是人类发展的必然之路。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相需相求和需求的彼此平衡就是需求的国际道德准则。  

然而当今需求的国际道德观面临着需求的国家道德观、需求的公民道德观日益严重的挑战。各国发展水平、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千差万别,彼此国家和公民之间需求道德水平更是参差不齐,在当前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国际价值观大背景下,想通过某些大国或其所控制的联合国,进行国家之间彼此需求水平的协调与干预进而寻求达成某些需求的平衡,其实这只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美好愿望而已。  

但束手无策而任其自然发展下去,人类与大自然需求的矛盾将日益突出,矛盾的激化将进一步加剧人类与大自然彼此间的争斗,恶性循环的结果将是两败俱伤和人类的最终消亡。人类不可能坐以待毙,因此在不远的将来还是要由某一个强大国家统一和领导全世界,并通过控制、协调、干预、分配等手段使人类需求逐步趋向与大自然需求相互匹配与平衡。由某一个强大国家统一和领导全世界是解决人类与大自然之间需求彼此相互匹配与平衡的最后出路,也可能是唯一的出路。  

四、结语  

人类的历史某种程度上就是人类之间、国家与公民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人类与大自然之间围绕需求的诞生与满足的循环运动而不断推动社会发展变化的历史,在趋利避害、患贫谋富等与生存发展切身利益攸关的社会活动中,人类必须要面对需求价值的判断,总是回避不了需求的取舍,始终都得承受需求不同判断、不同取舍的选择所产生的不同利与害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需求价值判断和需求取舍选择的基本准则就是需求的道德观,可见需求是有道德性的,不同的需求道德观将产生与之选择相应的不同利或害的结果。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