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计划生育上的仁政
毛泽东主席在计划生育上的高瞻远瞩和正确措施,是有目共睹的,所谓“错批一个人,多生好几亿”是别有用心的恶棍和智力低下的小丑的谎言。
就经济学来说,农业国因为投资渠道单薄和生产力低下等原因,增殖人口是民间自发的储蓄和投资行为,也就是中国人长说的“养儿防老”。就现在实际情况来看,往往出现人口爆炸增长的国家多是落后的农业国。即便是在现代中国,人口问题也往往出现在农村,而不是工业化发达的城市。与此相反,工业化和商业化高度发达的城市倒面临着人口负增长的问题,这点在欧洲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尤其明显。可以说,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人口的爆炸性增长,正是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必然时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包括不以毛泽东主席这样伟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毛泽东主席,伟大就伟大在看到了人口问题的经济学实质,认识到只有通过农业生产机械化工业化和农民工人化知识化,才是解决人口问题的有效途径。毛泽东主席的仁者胸怀和真正把人民放在第一位的宗旨,也决定了他并没有采取疾风暴雨到血腥的强制计划生育,而是用渐进式的、和风细雨的方法来解决人口问题。
早在1955年的《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中他就明确提出:“中国的情况是:由于人口众多、已耕的土地不足(全国平均每人只有三亩田地,南方各省很多地方每人只有一亩田或只有几分田),时有灾荒(每年都有大批的农田,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水、旱、风、霜、雹、虫的灾害)和经营方法落后,以致广大农民的生活,虽然在土地改革以后,比较以前有所改善,或者大为改善,但是他们中间的许多人仍然有困难,许多人仍然不富裕,富裕的农民只占比较的少数,因此大多数农民有一种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设和它的成就,正在日益促进他们的这种积极性。对于他们说来,除了社会主义,再无别的出路。这种状况的农民,占全国农村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这就是说,全国大多数农民,为了摆脱贫困,改善生活,为了抵御灾荒,只有联合起来,向社会主义大道前进,才能达到目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179页)
除四害,也是要求几年试点,大概要三年试点,五年突击,两年扫尾,十二年已经过去了两年,还剩下十年。如果在这个方面搞出一点成绩来,人民的心理状态会变的。如果这个事情搞起来了,节制生育我看就有希望了。我看节制生育也是几年试点,几年突出,几年扫尾。这个事情也可以经过大辩论。 (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1957年10月13日,3P247-248)
考虑到中国多民族的国情,毛泽东主席又在1957年10月9日提出:“计划生育,也来个十年规划。少数民族地区不要去推广,人少的地方也不要去推广。就是在人口多的地方,也要进行试点,逐步推广,逐步达到普遍计划生育。计划生育,要公开作教育,无非也是来个大鸣大放、大辩论。人类在生育上头完全是无政府状态,自己不能控制自己。将来要做到完全有计划的生育,没有一个社会力量,不是大家同意,不是大家一起来做,那是不行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469页)
值得注意的是,在恶棍和小丑们吹捧为神的马寅初 “1960年3月31日,被迫辞去北大校长”的两年后,即1962年,国务院成立了毛泽东在1957年曾设想的机构——计划生育办公室。12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通知》,明确指出:“在城市和人口稠密的农村提倡计划生育,适当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使生育从完全无计划的状态逐渐走向有计划状态,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既定政策。”这个通知还要求做好宣传工作和技术工作。1965年1月,毛泽东在同斯诺谈话中说,国家对计划生育给一定投资,出些钱保护生产力是合算的。
1973年,国务院成立了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和计划生育办公室,各地区各基层单位也陆续开始建立计划生育机构,国务院提出了“四五”期间人口增长计划,这是我国第一个人口增长计划。在毛泽东的建议下,周恩来提出:“计划生育属于国家计划范围,不是卫生问题,而是计划问题。你连人口增长都计划不好,还搞什么国家计划?”(参见1982年6月2日《人民日报》)同年12月,全国第一次计划生育工作汇报会在北京召开,会议贯彻了毛泽东提出的避孕药具一律免费并送货上门的要求,提出“晚、稀、少”的宣传口号,并针对不同地方不同情况作了具体部署。
1974年底,毛泽东在国家计委《关于1975年国民经济计划的报告》上作了“人口非控制不可”的批示。
以上是毛泽东主席关于计划生育的真实态度,也是一个人民领袖站在人民立场上,以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对中国的人口问题作出的抉择。
就中国78年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来说,很大程度上,正是来源于中国的人口红利,而人口红利,不只是简单的人口问题,还有毛泽东时代的普及教育1949年,中国的文盲率超过80%,到1976年,下降到20%,人口素质的提高才是中国完成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基础。
毛泽东对于人口问题的解决方案,没有强制流产、没有强制加扎,有的只是提高人口素质,有的只是兴修水利,有的只是大办工业,有的只是通过公社的方式来实现农村城镇化的和农业人口工人化的转变。他是为了避免西方历史上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化时的羊吃人的出现,也不走希特勒和美利坚合众国的称霸之路,这才是真正的仁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