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药”广播节目泛滥,没人能管
“野药”广播节目泛滥,没人能管
一、“野药”与广播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让我们先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在任何一天的上午、下午或者晚饭后(意味着避开黄金时段),打开收音机,一个台一个台地搜着听,你会发现,将近三分之一到一半的节目都是卖“野药”的。如果你听见的是评书,那过半个小时回来再听,肯定在卖“野药”了。当然,卖会儿野药之后,或许又会播会儿评书。不知为什么,卖“野药”和播评书成了完美搭档。
喜欢播“野药”节目的大多是北京周边各地的广播电台,比如河北、天津、保定、承德、廊坊、唐山、塘沽、霸州、蓟县、容城等等,多数是交通台(很多就叫交通长书频道),也有文艺频道、经济频道等,有的连新闻综合这类比较正经的频道也播卖“野药”的节目。甚至咱们首都的北京交通广播也在闲暇的时候播这类“野药”节目,前一阵子听见在卖一种包治百病的洗脚盆。
“野药”节目的模式非常接近,大都是有个自称大夫或专家的人在讲授一些医学知识,然后适时地推出所兜售的“野药”。再然后,就是广大的患者纷纷打来热情洋溢的电话,有咨询的,有感谢的:“喂?喂?是我吗?哦!哦!王大夫,您好!你的药我吃了一个疗程啦!感觉特好!有一个问题啊……”永远是这个模式。
问题是,这么可笑无聊的宣传形式,居然有人深信不疑。受骗的人往往会说:广播节目怎么会骗人呢?这是国家的电台啊!
本人随机抽取了最近热播的八种“野药”,包括:葛洪桂龙药膏,金目组合(明目蒺藜丸)、乾隆宝软胶囊(角鲨烯胶丸)、清宫寿桃丸、阴阳调和袋(天启牌肝肾袋)、抗乙肝转移因子口服液(百利金甘泰)、香菇牌香菇菌丝体液、奇经堂等,稍作研究。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称“野药”是为了方便,其实所谓“阴阳调和带”应算作器械用品类,而所谓“奇经堂”则自称是医院,不过最后也是卖药。
二、野药就是笑傲诺贝尔的“神药”
野药的共同特点就是:神!
神之一是百病同药。不管你有啥病,就我这药管事儿。不过现在的宣传技术的确是进步了,那些自称大夫或专家的骗子一般不直接说自己的药能包治百病。他们一般都有些最最基本的中医常识,至少能让一般老百姓听着像个专家。他们一般称:人的任何病都是有“根儿”的,而本品(一般都顶着无数国际最先进科技成果的光环),正是抓住了这个“根儿”,因而能够从根本上祛除这类疾病。其实好多病都好像是“同根儿”的,比如说血液里有垃圾、细胞里流失某个元素等等。因此,野药的作用仍然是“广谱”的,至少是适用于某大类疾病的,比如肝炎、骨病、血液病、眼病,等等。
神之二是疗效神奇。不过,这类野药节目并不只是自吹自擂。神奇的疗效,依靠的是如潮水般的患者电话的烘托。我没做过侦察,无法估计这些打进来的电话有多少是托儿,但是有些技巧性的安排还是可以想象的。比如,有不少电话其实是些纯粹的咨询,但却也渲染了这个节目的热闹气氛。那些从托儿们嘴里喷出来的神奇疗效,在这样的氛围中是很容易被放大的。
这些患者打进来的没完没了的电话是这类节目的制胜法宝。
当然还需要一些佐证这些神话的必要情节,比如为产品虚构一些国家级甚至国际级的各种荣誉,或为发明人虚构一些国家级甚至国际级的头衔,等等,总之要炫人耳目。
此外,销售活动永远处于快要到期的优惠状态,催促咨询的患者赶紧下手,要不亏大了。
其实,这些所宣称的疗效哪怕有十分之一是真的,早就获诺贝尔医学奖了,还用在这儿做节目?
三、野药并不都是“假药”
这里之所以不称之为“假药”,是因为这些野药有不少还是拥有合法身份的。通过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查询,前述的葛洪桂龙药膏、清宫寿桃丸、抗乙肝转移因子口服液都有药品批号,香菇菌丝体液有保健食品批号。不过有的情况复杂些,比如“乾隆宝软胶囊”这个名字是查不到的,但通过电话咨询,才知道注册的真名是角鲨烯胶丸。所谓“阴阳调和袋”也是虚构的,包装名称是“天启牌肝肾袋”,有陕西的保健用品批号。这些是挂羊头卖狗肉。
还有更蹊跷的,比如河北金木集团出品的明目蒺藜丸(宣传中连同一种没有任何标识的眼药水合称“金目组合”)。国家药监局的网上注册的“明目蒺藜丸”共有13个,但没有一个是所谓金木集团生产的。但是在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曝光的《2011年8月份严重违法药品广告名单》中,第九条便是《辽宁老年报》发布的“金木明目蒺藜丸”,生产企业是保定中药制药有限公司。而在前述注册有“明目蒺藜丸”的13家单位中,确有保定中药制药有限公司。更为有趣的是,药监局网站上公布的该公司地址是“河北省安国市中药产业园区金木大街8号”,他们自己的官网上公布的地址是“河北省安国市安望路金木大街8号”;而那个金木集团在其官网上公布的地址是:“河北安国市药健康产业园区金木大道8号”。几乎可以肯定,金木集团与保定中药制药有限公司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前者不仅借用了后者的地址,甚至还借用了后者的药批号。两个公司的网站上都有“明目蒺藜丸”,而且外包装不一样,因此可以视金木集团的“明目蒺藜丸”为“疑似假药”。
还有那个奇经堂,有所谓“奇经疗法”的发明人叫张必清,号称世界自然医学会联合会副主席、世界中医骨伤科联合会副主席、北京奇经中医研究院院长、2007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英才。前两个“世界组织”是根本不存在的,所谓奇经中医研究院也是不论在哪都查不着注册信息的。“2007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英才”好像确有此事,是所谓“十大英才系列”之一。不过令人不解的是,这个自称由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中华全国工商联,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北京大学、中华英才半月刊社(网上的通稿原文如此)、中国教育电视台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举办的评奖活动,居然没有一个官方网站来公布这百位英才的全部名单。在北京市卫生局的官网上,查不着任何有“奇经”字样的医疗机构。在北京市工商局的官网上,可以查到有四家字号为“奇经”的公司,即北京奇经堂国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奇经堂呼家楼保健食品经营中心、北京奇经堂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奇经堂望京保健食品经营中心,经营范围大都是销售保健食品、医疗器械,此外还有销售包装食品、日用品、家用电器及仓储服务之类。但是他们在咨询电话中可称那个在呼家楼的是个医院,不信你打400-016-0210或84970306试试。因此,奇经堂这个所谓“医院”可以认定是假的。
四、野药广播为啥没人管?
1、根本原因:野药一般吃不死人
所以不能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重视。
2、其次原因:野药损失不会太大
以前面抽取的野药为例,最贵的是清宫寿桃丸,按照他们说的用法,每月吃一盒,每盒1681元;按照买三赠一的优惠,每盒1260元。其他产品每月开销大致为:葛洪桂龙药膏450元、明目蒺藜丸300元、乾隆宝软胶囊1000元、阴阳调和袋300元、抗乙肝转移因子口服液780元、香菇牌香菇菌丝体液700,奇经堂的所谓“奇经疗法”,点穴治疗加辅助膏药大约每月1500元,此外有螯合钙口服液400多元、治疗肝病的某软胶囊760元,另外还卖一种治疗仪890元。以上10种野药(不算治疗仪,因为是一次性支出),按照所宣称的用法用量计算,每月平均支出不到800元。这是个非常恰到好处的价格,应该成为营销学中定价策略的经典案例。因为老百姓即便发现最后上当了,大不了骂两句了事,因为还不足以像讨薪那样去四处上访闹事儿。
3、工商局不管,因为太麻烦
广告归工商局管。在具体执法上,认定为“广告”有一个基本的标准,即广告主(即广告客户)必须向广告发布者(即媒体)支付了广告费用,证据是后者向前者开具的广告专用发票。但是野药广告从形式上好像是普通节目,广播电台也绝不会开具广告发票,肯定会以其他形式走账,这就像报刊里的“软文”一样。当然,工商局要是横下心来死查,也不是查不出来。但是对于工商局来说,查账实在是件技术含量太高的事儿。如果没有强大的舆论压力和领导愤怒的批示,工商局才不会干这些劳神的事儿呢。有那功夫,罚罚使用“国家级”、“最高级”等违禁用语之类的违法广告多省事儿啊。
此外,广播广告的取证也是件特麻烦的事儿。报刊违法广告好查,因为证据跑不了,想看就随时看一眼。可是监控电视、广播广告可就费了大劲儿了,得有设备,得有专人,得有工夫。所以广播电视广告一般没人管,忒累。
4、广电局不管,因为怕惹麻烦
广电局和广播电台都是一家人。这些野药广告是那些闲台重要的收入来源,要是都禁了,这帮人吃谁去呀。只要不涉及政治问题,没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广电局才不管这些闲事儿呢。惹这麻烦呢!再说,广电局的局长说不定还是广播电台的台长上来的,这更没法管。北京台就算管得严的了,可交通频道还卖野药呢,更何况诸河北台乎!
5、卫生局不管,因为怕惹大麻烦
野药的生产者往往是地方的大乡绅,说不定还是政协委员什么的呢,手眼通天。就算卫生局长很正义,但再正义的局长也不会是个傻局长,要不也当不了局长。所以正义的局长也知道,给这些大乡绅找麻烦一定会招来上司的一顿臭骂,还是算了吧。想伸张正义的人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伸张正义。
而受害地的卫生局呢,更没法管了。大部分野药都会想办法找到合法的或半合法的身份,没法算假药,大不了是夸大宣传。算广告吧,归工商局管;算节目吧,归广电局管,反正都不归卫生局管。禁止野药流通吧,没那执法权限。就算有这权限,也怕和产地政府闹矛盾。比如北京禁售了保定产的野药,那保定一定会报复性地禁售北京产的什么药。这麻烦也不小。
6、法院也不管,因为不诉不理
卖野药的一般都构不成诈骗,因为他们确实是在卖产品,甚至是合法的产品,所以大都不能算是公诉的刑事案件,只能是自诉的民事案件。可有谁会去法院告呢?诉讼太麻烦,鉴定更麻烦。如前所述,买了假药的不会有什么特别重大的损失,所以谁也不会去找这些麻烦。更何况好多上当的人大都跟中了邪似的,即便发现不灵,也会自己找些理由,或者在节目中热线大夫专家的帮助下找到理由,不会以为是野药的问题,更不会去法院了。这是心理暗示的效果。
7、消协也不管,因为没兴趣
虽然消协是归属工商局的事业单位,但没有执法权,有事儿还得找工商局办,所以找消协还不如直接打12315呢。不过也不能说消协完全没用。他们如果看准了哪个有成为社会热点的潜质,一定会通过媒体大闹一番、引起社会关注的。但如果投诉的人少,投诉率低,是不会引起消协兴趣的。
8、媒体也不管,因为同病相怜
报纸杂志也大都靠着软文生活,谁好意思去指责同行呢。甚至医疗广告对于许多报刊来说,几乎是生命线。历来严打违法医疗广告的时期,都是报刊界日子最不好过的时候。甚至,一些著名的报刊,像北青、北晚,都以公开宣称不刊登医疗广告为荣。不能报道同行的与违法广告有关的问题,因为广告是大家的饭碗。主编们一般都会墨守这个行规,有经验的编辑记者也根本不会去碰这类选题。
9、政府也不管,因为涉及的部门、法律和程序太多
野药的性质各异,有真的,有假的,有半真半假的;有吃的,有用的,有半吃半用的;有药品,有食品,有医疗服务、有医疗器械、有保健用品;有生产的问题、有销售的问题、有宣传的问题、有商标使用的问题,有的属于超范围经营,有的属于非法行医。有的归卫生局管,有的归工商局管,有的广电局管,有的归质监局管,有的归政府食品办管,有的归公安局管,有的归城管管。有的适用《广告法》,有的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有的适用《药品管理法》、有的适用《食品安全法》、有的适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等,涉及的其他各类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更是不计其数。就这点野药的事儿,要是不拆成八瓣,根本管不了。政府也头疼,协调难度太大。为这么个野药再成立个“野药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好像还没到那份儿上。要是只有一个综合执法局就好了,不管也得管,想躲也躲不了。可没办法。管事儿的部门多了,就意味着很多事儿没人管。
当然,大多数人不会对野药广播太在意,一般只当是飞来了几只苍蝇,轰走了事。不过,如果成群的苍蝇天天围在你的父母或其他哪位至亲身边,你看着他们像中了邪似的把大把的钱往火堆里扔,恐怕你就不会这么无所谓了。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