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律师陈永苗12月26日侮辱毛主席像
本文聚焦SEO优化核心要素,提供标题关键词布局方案,通过长尾词精准匹配搜索意图,结合内容结构优化与密度控制,提升搜索引擎排名效果,助力网站流量增长。
http://weibo.com/1584255432/xDQ77yC1B
PS:这文章的写作缘起非常奇怪,是原ID 石扉客、现ID资深助教先生,因为披露李尚平一案而闻名的沈亚川先生所托而作。虽然我个人认为陈永苗是个学问未成而人品低下的学术掮客,并在大庭广众下追打过此人,但对他的獭祭本领还是有些佩服。这次,本来远在西藏,虽然看见了陈永苗狗屁的“月经”文章,依然不愿意轻易砸这种小人。直到石扉客兄给我来了这个电话。
上得网来,看见了一片骂声。在陈永苗的任何帖子里,这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这也是号称“宪政专家”的陈永苗所期待的一种效果。非如此,如何现出与大众的不同?但这次有些奇怪,在陈永苗用极下流的语言侮辱“中国老农民”与“一只手握刀”(实际他还骂错了,他只是看见“一只手”就开骂,没注意后面的两个字是“砍柴”)后,石扉客根据他骂街的逻辑推导出陈永苗是个JB这个顺理成章的事实。本来事情到这里依然是网友在网上的行为。但以后的发展多少出乎预料。
这位陈永苗换上马甲后说:“很清楚。你因为发贴审查制辞去新闻众评斑竹,和我有什么关系?你不能进了新京报,找我出什么气。一句话,你的内心阴暗。”如果各位不知道事情的因果也就被他误导了,以为这位陈永苗是什么大人物,掌握了多少的权力。实际情况是,新闻众评的斑竹问题,是一个陈年老帐,当时石扉客是那里的斑竹,因为抗议发帖审查而辞职。在辞职后,继任的人当中就有这位陈永苗。作为一个新闻人,在网上依然要忍受不能发言的痛苦而辞职,是任何有骨气的人所为。但位置自然需要有人来填补,这也没什么不当。
关于“不能进《新京报》”更能混淆视线。《新京报》的母报是《南都》,而石扉客是母报的大腕记者之一,根本不存在进《新京报》的问题。沈先生目前在中央电视台做一个新闻栏目,不论任何方面,其效果与个人待遇都远远高于《新京报》或《南、都》。而陈永苗所能进《新京报》,却是一位朋友的大力举荐。
陈永苗对石扉客说,因为石扉客嫉妒他的位置与成就。同样的话我也听到过,并且更过分。不过不是说别人,正是说我。按照他的原话,在北京是他在“提拔”我。并且此话是我去洗手间的时候,当着我太太与满桌的网友说的。虽然在下与沈亚川先生都不是什么著名人物,也称不上有多少能力,但毕竟在新闻这个行当中工作多年,何至于嫉妒一个入行不足半年的小辈?
我是可以理解陈永苗的。从一个普通的学校毕业后,竟然在北京的媒体中找到了一份“高薪”的职业,个人居然可以拿到每月七、八千元的“高收入”,实在是值得骄傲的事。尤其自己的那个名字隔三差五就被印成铅字,出现在他心目中的“大报”上,这当然让人有些光宗耀祖的错觉。虽然其文字臭到不忍读的程度,还可以高傲的宣称“自己的”报纸是给那些“中央领导”看的。
一个号称自己是基督徒、在帖子里大谈“爱”的“宪政学者”,是如何实现其宪政理想与基督的爱?除了用那些不着调的文章来实践宪政外,就是用黄色短信骚扰女士来实现自己对世人的“上帝之爱”了(这也是我追打他的原因之一)。
在当年他做关天斑竹的时候,曾利用那个叫做“眼睛大”的马甲提议封杀一位左派网友的发言权,然后用陈永苗的ID来表示同意;并且在与“还是胡扯”的争论中,利用这个马甲来骂人,然后再用陈永苗来装和事老。今天的陈永苗可能已经忘记了当年的东西,于是翻出了这件脏衣服穿上。可惜,当时他流下的口水还在上面。象沈亚川先生所言,真是为王怡、刘军宁、秋风先生惋惜,居然以此人为友。
记得一个资深的网友曾说过,学品如人品,并评价陈永苗为“学术掮客、清流靴子”,如此看来,诚哉斯言!2007年6月28日北京时间晚9点左右 MS Messenger
李宪源 says:陈永苗,你在新京报上班吗?
陈永苗 says:离开很多年了,现在一家律师所。
李宪源 says:有关《读书》搞假报道,想知道你们那边的人和《新京报》老同事怎么想、怎么看。
陈永苗 says:李少君的东西,是不是假的,我不知道。其他方面没有假。
李宪源 says:李少君已经公开辟谣了,新京报也没有"反辟谣";自然不存在"是不是假的"之类悬念。就想知道新京报的人怎么看待这个"辟谣"和引起辟谣的起因,以及你作为律师是否认为牵涉法律责任问题。
陈永苗 says:新京报不至于愚蠢到那么造假,作为一个新闻人,也没有从中渔利的可能,所以这个之能等待真相。李少君我在海口见过。孟辉的,我认为没有造假。
李宪源 says:你刚说不知道有否造假,现在又肯定没造假,依据是造假是愚蠢行为。古今中外聪明人士蓄意造假自欺欺人的事例有的是,你举那样的依据岂不可笑?
陈永苗 says:又来了小聪明了。李少君的东西,是不是假的,我不知道;其他方面没有假。
李宪源 says:"新京报不至于愚蠢到那么造假",跟"李少君的东西,是不是假的,我不知道",你这两个回答能够自恰否?难道是李少君的"辟谣"在造假?
陈永苗 says:我不知道李少君说的是不是真的。
李宪源 says:我不问你知不知道,而是问你"你们那边的人和《新京报》老同事怎么想、怎么看李少君的"辟谣"?
陈永苗 says:我不知道他们;对他们不关心。
李宪源 says:再说一遍:我不问你知不知道"李少君说的是不是真的",而是问你"你们那边的人和《新京报》老同事怎么想怎么看"李少君的辟谣;。你这样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完全不成问题的人,不要把咱俩的首次网络聊天弄得这么艰难吗。
陈永苗 says:我不知道他们那边,我没有内幕消息。
李宪源 says:那你一开始就该明说:"我不知道他们、对他们不关心",因此没法回答我的询问。
陈永苗 says:你说得也对。
李宪源 says:你上法庭辩讼吗?我在想象你怎么用跟我的对话方式在法庭上发言的情景。
陈永苗 says:你还要其他问题要讨论么?
李宪源 says:有啊,讨论《读书》是否因为破例不在自由派意识形态控制之下有人很不爽啊?其实杨柠有一个对《读书》比较中肯的批评文章,我转自己的新浪博客老是被删。
陈永苗 says:《读书》最近十年,确实没看头,很普遍的看法。左派也未必喜欢。
李宪源 says:我也希望看到《读书》多多出现你那种讥诮的文笔。但瑕不掩瑜,中国铺天盖地的右派媒体刊物,就容不得一两家左翼杂志,也太"自由主义"了一点吧?
陈永苗 says:容不容得,是对政府说的。喜欢不喜欢,这是知识分子说的。
李宪源 says:自由派在策动对《读书》的"斩首行动",《新京报》在赤膊上阵制造逼迫撤换主编的舆论,总是事实吧?
陈永苗 says:你们搞文革出身的,太政治化了。既然站在我的立场上,我不知道有没有这个目的。
李宪源 says:哦,原来这是一件非常"非政治化"的事件;你真这么相信么?
陈永苗 says:我相信不相信,是我自己的事情。
陈永苗 says:你不是既然要讲政治……
李宪源 says:这些天自由派来势汹汹的诸多文章,是在谈论"喜不喜欢《读书》",还是"《读书》该不该换人",你总不会闭目塞听吧?
陈永苗 says:他们是我的下属,还是我的上司?
李宪源 says:澄清确认这些"自由人士"是否在搞"政治化",跟是否是你上司或下属有关系吗?
陈永苗 says:我有澄清的必要么。给你看我嘲笑甘阳的文章?
李宪源 says:行,给我一个链接。我觉得你在这个问题上,要说一句公道话;《读书》这些年在"一面倒"的鼓吹"国企改革"、"与世界接轨"媒体舆论中,率先提出相反的批评保留意见,是否值得充分肯定?是否反映了广大底层民众的利益诉求?不要从思想帮派的立场上,而是从真正"公共知识分子"社会良知角度说话。
陈永苗 says:你说的是。但是可以说它做得不够好,毛病更多。
李宪源 says:谢谢;文笔文风是可以调整修改的;我也希望看到《读书》充实中史俞、萧武和你这样的文坛新秀;但那个难能可贵的现行编辑总方针是绝对不应改变的。
陈永苗 says::这是你的态度,你政治化之后的态度。政治化之后,有真正"公共知识分子"社会良知角度?我的态度,希望换掉主编。
李宪源 says:用汪晖自己的话说,必须坚守《读书》这样的"思想空间"!
陈永苗 says:那是汪晖。我还比较尊重汪晖,所以不说话。
李宪源 says:右派"希望换掉主编"的目的,就是要改变《读书》现行编辑方针,难道不是吗?
陈永苗 says:对。
李宪源 says:真正社会良知,就是依靠正确的政治路线和运作来确保的。你们右派一边非常政治化地要搞"抢班夺权",一边却又高喊"反政治化",太自相矛盾了吧?
陈永苗 says:这是学习你们的,要政治成熟。利益最大化。
李宪源 says:你一边承认《读书》独一无二的思想和社会批判功能,一边又要通过换人改变《读书》现行编辑方针,也太自相矛盾了。
李宪源 says:学习我们?我们毛派有这种口是心非的"政治成熟"表现可供你们模仿学习吗?说出来听听。
陈永苗 says:《读书》独一无二的思想和社会批判功能?有么?
李宪源 says:上面刚提到,你也回说"是",只是做得还不够。《读书》最早提出讨论批判的话题和严峻的社会问题,除了《天涯》和被封杀的《中流》、《真理的探索》,当时还有第二家刊物发挥过类似作用吗?
陈永苗 says:那就不是独一无二的。
李宪源 says:呵呵,扣字眼;独二无三,总行了吧?
大作请再送一遍,接收失败。也请点评拙文《对《读书》"斩首行动"测试"和谐新政"底线和平民大众耐心》http://blog.sina.com.cn/LiXianYuan
陈永苗 says:我在关天看过。
李宪源 says:我要出门了,下次再聊。
陈永苗 says:88
--
某些整天高唱"自由"高调的中国"自由派",骨子里却深藏着那样令人惊叹不已的法西斯汁液,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和气急败坏时,才会不慎流露出来。请看更精彩的:
2007 年6 月28 日晨
李宪源 says:
收到我的聊天整理稿否?
程永苗 says:
看到了。我拒绝公开
李宪源 says:
不好意思晚了,根本没想到你会把这类公共话题的闲聊列入不予公开的隐私之列。有这个必要吗?不过可以把你的拒绝,写到我的博客上去。
程永苗 says:
你别玩着花样
程永苗 says:
我警告你
程永苗 says:
给我删除掉
李宪源 says:
你要发动群众就此把我谴责声讨一番,我也乐意领受。但可不要因为"提高透明度"从我们自己做起的行动,吓得你今后在聊天器上一撞见我就躲起来哦。
李宪源 says:
看把你吓得。
李宪源 says:
居然这么小的胆子,怎么就敢对老夫发号施令呢?
程永苗 says:
我日后定要把你们这些文革余孽送进焚尸炉
李宪源 says:
如果咱俩对话事涉个人隐私,不用你吩咐打死我也不会公诸网络的。
程永苗 says:
我不同意
李宪源 says:
为何不同意?没道理么!如果事关公共利益,还是晒晒太阳好。
李宪源 says:
今后每次跟我聊天,只要你说的话还有一些价值,就做好我会公诸于众的准备。这也是我以网络前辈身份提携你,何乐而不为?
程永苗 says:
你算了吧
程永苗 says:
那以后就不聊了
李宪源 says:
后悔了,缺乏自信的表现。
程永苗 says:
你别和我来这一套。你的那点用心,我明白
李宪源 says:
大丈夫开口,敢说敢当,哪能害怕让别人知道呢?
李宪源 says:
我的用心,光明正大。你怎么揭露批判,我都能一字不变代你到处传扬。
程永苗 says:
不用
李宪源 says:
年轻人,不要学得那么世故。还是襟怀坦白,人前话、人后话,都说得起、当得起比较好。
(陈下线,谈话嘎然而止)
爪牙级西奴★★ 32321-2
【西奴简介】
陈永苗
陈永苗,1996年中南政法学院毕业,2002年前福建执业律师,2003到北京,先后任中法网内容总监,《新京报》评论员。《法制早报》评论编辑等职务。现在网络上厮混。
【简评】
陈永苗先是发现西奴势头不对,就开始打出后改革的旗帜,企图给自己开辟一条新路,从而显示自己的改悔姿态。但始料不及,在被秦晓用一顿饭凶狠羞辱以后,他不仅没有男人的血性和尊严,反而奴性愈加严重,继续谄媚舔着秦晓的那啥,为了卖好,他开始凶猛攻击中国模式。
这种小西奴真悲哀,想讨好,却总不得其门,只好跟无头苍蝇一样到处投机,不断换主,古人云三姓家奴,对陈永苗这个小瘪三而言,一位数不足以描绘其那种投机和野心。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当比青楼女子,可怜可叹。可谁叫你走上这条不归路呢?
晓博源基金会傲慢 编辑词条 发表评论(0) 参见核心关联词条:博源基金会,秦晓,西奴内讧,西奴会议
目录
• 编者按:
• 陈永苗讨伐秦晓
编者按:编辑本段回目录这东西看着蛮可乐的。在我们看来,显然秦晓博源基金会组织活动和应对意外,太业余了,态度也很不端正,不厚道。秦晓现在憋足劲想在从国企退休后,不甘寂寞,继续走异议政治反对派的道路,这个基金会以及这个讲座加晚宴,显然都是秦晓试图建立自己的政治势力基本盘,营造舆论和影响的手段。
所图甚大,但遗憾的是执行者能力太差,急功近利,拉拢精英,却忽视了其他群体支持的争夺。正所谓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秦晓,你还能在这条投机路上走多远呢?
另一方面,陈永苗在文中犹如一个怨妇,而且反复提“草根知识分子”,就对方太子党身份再三抨击,也显出其格局不大,自己相当自卑。其实有事说事,有理说理就好,干嘛扯这些身份上的东西,来争取这种下克上的道德心理优势呢?没意义嘛。
还有,陈永苗有些想当然了,没注意到在讲座外还有个晚宴这个信息意味着什么,以群发名义到处拉人过去,而没有跟主办方联络确认。“一个群发邮件,你都不落实一下,就喊了一大群人去混饭吃,可见,平日里混饭吃习惯了,感觉自己‘陈永苗’名字还很管用,这次,人家根本不买他账,他为此要追杀别人三代。我感觉这种酸文人,自私、胆怯、又歹毒,不过,好在这帮人只是嘴厉害,并没那个本事折腾起来大风浪来。 ”
反正感觉这是个西奴之间狗咬狗一嘴毛的事,两边都不是什么好玩意。大伙看着当个乐子好了,顺便目睹下西奴聚会的套路。
本帖最后由 CHENENDA 于 2011-1-22 06:07 编辑
西奴揭秘 >>所属分类 >> 西奴会议 秦晓 西奴内讧 博源基金会 陈永苗抨击太子党秦晓博源基金会傲慢 编辑词条 发表评论(0) 参见核心关联词条:博源基金会,秦晓,西奴内讧,西奴会议
目录
• 编者按:
• 陈永苗讨伐秦晓
编者按:编辑本段回目录这东西看着蛮可乐的。在我们看来,显然秦晓博源基金会组织活动和应对意外,太业余了,态度也很不端正,不厚道。秦晓现在憋足劲想在从国企退休后,不甘寂寞,继续走异议政治反对派的道路,这个基金会以及这个讲座加晚宴,显然都是秦晓试图建立自己的政治势力基本盘,营造舆论和影响的手段。
所图甚大,但遗憾的是执行者能力太差,急功近利,拉拢精英,却忽视了其他群体支持的争夺。正所谓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秦晓,你还能在这条投机路上走多远呢?
另一方面,陈永苗在文中犹如一个怨妇,而且反复提“草根知识分子”,就对方太子党身份再三抨击,也显出其格局不大,自己相当自卑。其实有事说事,有理说理就好,干嘛扯这些身份上的东西,来争取这种下克上的道德心理优势呢?没意义嘛。
还有,陈永苗有些想当然了,没注意到在讲座外还有个晚宴这个信息意味着什么,以群发名义到处拉人过去,而没有跟主办方联络确认。“一个群发邮件,你都不落实一下,就喊了一大群人去混饭吃,可见,平日里混饭吃习惯了,感觉自己‘陈永苗’名字还很管用,这次,人家根本不买他账,他为此要追杀别人三代。我感觉这种酸文人,自私、胆怯、又歹毒,不过,好在这帮人只是嘴厉害,并没那个本事折腾起来大风浪来。 ”
反正感觉这是个西奴之间狗咬狗一嘴毛的事,两边都不是什么好玩意。大伙看着当个乐子好了,顺便目睹下西奴聚会的套路。
PS:这文章的写作缘起非常奇怪,是原ID 石扉客、现ID资深助教先生,因为披露李尚平一案而闻名的沈亚川先生所托而作。虽然我个人认为陈永苗是个学问未成而人品低下的学术掮客,并在大庭广众下追打过此人,但对他的獭祭本领还是有些佩服。这次,本来远在西藏,虽然看见了陈永苗狗屁的“月经”文章,依然不愿意轻易砸这种小人。直到石扉客兄给我来了这个电话。
上得网来,看见了一片骂声。在陈永苗的任何帖子里,这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这也是号称“宪政专家”的陈永苗所期待的一种效果。非如此,如何现出与大众的不同?但这次有些奇怪,在陈永苗用极下流的语言侮辱“中国老农民”与“一只手握刀”(实际他还骂错了,他只是看见“一只手”就开骂,没注意后面的两个字是“砍柴”)后,石扉客根据他骂街的逻辑推导出陈永苗是个JB这个顺理成章的事实。本来事情到这里依然是网友在网上的行为。但以后的发展多少出乎预料。
这位陈永苗换上马甲后说:“很清楚。你因为发贴审查制辞去新闻众评斑竹,和我有什么关系?你不能进了新京报,找我出什么气。一句话,你的内心阴暗。”如果各位不知道事情的因果也就被他误导了,以为这位陈永苗是什么大人物,掌握了多少的权力。实际情况是,新闻众评的斑竹问题,是一个陈年老帐,当时石扉客是那里的斑竹,因为抗议发帖审查而辞职。在辞职后,继任的人当中就有这位陈永苗。作为一个新闻人,在网上依然要忍受不能发言的痛苦而辞职,是任何有骨气的人所为。但位置自然需要有人来填补,这也没什么不当。
关于“不能进《新京报》”更能混淆视线。《新京报》的母报是《南都》,而石扉客是母报的大腕记者之一,根本不存在进《新京报》的问题。沈先生目前在中央电视台做一个新闻栏目,不论任何方面,其效果与个人待遇都远远高于《新京报》或《南、都》。而陈永苗所能进《新京报》,却是一位朋友的大力举荐。
陈永苗对石扉客说,因为石扉客嫉妒他的位置与成就。同样的话我也听到过,并且更过分。不过不是说别人,正是说我。按照他的原话,在北京是他在“提拔”我。并且此话是我去洗手间的时候,当着我太太与满桌的网友说的。虽然在下与沈亚川先生都不是什么著名人物,也称不上有多少能力,但毕竟在新闻这个行当中工作多年,何至于嫉妒一个入行不足半年的小辈?
我是可以理解陈永苗的。从一个普通的学校毕业后,竟然在北京的媒体中找到了一份“高薪”的职业,个人居然可以拿到每月七、八千元的“高收入”,实在是值得骄傲的事。尤其自己的那个名字隔三差五就被印成铅字,出现在他心目中的“大报”上,这当然让人有些光宗耀祖的错觉。虽然其文字臭到不忍读的程度,还可以高傲的宣称“自己的”报纸是给那些“中央领导”看的。
一个号称自己是基督徒、在帖子里大谈“爱”的“宪政学者”,是如何实现其宪政理想与基督的爱?除了用那些不着调的文章来实践宪政外,就是用黄色短信骚扰女士来实现自己对世人的“上帝之爱”了(这也是我追打他的原因之一)。
在当年他做关天斑竹的时候,曾利用那个叫做“眼睛大”的马甲提议封杀一位左派网友的发言权,然后用陈永苗的ID来表示同意;并且在与“还是胡扯”的争论中,利用这个马甲来骂人,然后再用陈永苗来装和事老。今天的陈永苗可能已经忘记了当年的东西,于是翻出了这件脏衣服穿上。可惜,当时他流下的口水还在上面。象沈亚川先生所言,真是为王怡、刘军宁、秋风先生惋惜,居然以此人为友。
记得一个资深的网友曾说过,学品如人品,并评价陈永苗为“学术掮客、清流靴子”,如此看来,诚哉斯言!2007年6月28日北京时间晚9点左右 MS Messenger
李宪源 says:陈永苗,你在新京报上班吗?
陈永苗 says:离开很多年了,现在一家律师所。
李宪源 says:有关《读书》搞假报道,想知道你们那边的人和《新京报》老同事怎么想、怎么看。
陈永苗 says:李少君的东西,是不是假的,我不知道。其他方面没有假。
李宪源 says:李少君已经公开辟谣了,新京报也没有"反辟谣";自然不存在"是不是假的"之类悬念。就想知道新京报的人怎么看待这个"辟谣"和引起辟谣的起因,以及你作为律师是否认为牵涉法律责任问题。
陈永苗 says:新京报不至于愚蠢到那么造假,作为一个新闻人,也没有从中渔利的可能,所以这个之能等待真相。李少君我在海口见过。孟辉的,我认为没有造假。
李宪源 says:你刚说不知道有否造假,现在又肯定没造假,依据是造假是愚蠢行为。古今中外聪明人士蓄意造假自欺欺人的事例有的是,你举那样的依据岂不可笑?
陈永苗 says:又来了小聪明了。李少君的东西,是不是假的,我不知道;其他方面没有假。
李宪源 says:"新京报不至于愚蠢到那么造假",跟"李少君的东西,是不是假的,我不知道",你这两个回答能够自恰否?难道是李少君的"辟谣"在造假?
陈永苗 says:我不知道李少君说的是不是真的。
李宪源 says:我不问你知不知道,而是问你"你们那边的人和《新京报》老同事怎么想、怎么看李少君的"辟谣"?
陈永苗 says:我不知道他们;对他们不关心。
李宪源 says:再说一遍:我不问你知不知道"李少君说的是不是真的",而是问你"你们那边的人和《新京报》老同事怎么想怎么看"李少君的辟谣;。你这样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完全不成问题的人,不要把咱俩的首次网络聊天弄得这么艰难吗。
陈永苗 says:我不知道他们那边,我没有内幕消息。
李宪源 says:那你一开始就该明说:"我不知道他们、对他们不关心",因此没法回答我的询问。
陈永苗 says:你说得也对。
李宪源 says:你上法庭辩讼吗?我在想象你怎么用跟我的对话方式在法庭上发言的情景。
陈永苗 says:你还要其他问题要讨论么?
李宪源 says:有啊,讨论《读书》是否因为破例不在自由派意识形态控制之下有人很不爽啊?其实杨柠有一个对《读书》比较中肯的批评文章,我转自己的新浪博客老是被删。
陈永苗 says:《读书》最近十年,确实没看头,很普遍的看法。左派也未必喜欢。
李宪源 says:我也希望看到《读书》多多出现你那种讥诮的文笔。但瑕不掩瑜,中国铺天盖地的右派媒体刊物,就容不得一两家左翼杂志,也太"自由主义"了一点吧?
陈永苗 says:容不容得,是对政府说的。喜欢不喜欢,这是知识分子说的。
李宪源 says:自由派在策动对《读书》的"斩首行动",《新京报》在赤膊上阵制造逼迫撤换主编的舆论,总是事实吧?
陈永苗 says:你们搞文革出身的,太政治化了。既然站在我的立场上,我不知道有没有这个目的。
李宪源 says:哦,原来这是一件非常"非政治化"的事件;你真这么相信么?
陈永苗 says:我相信不相信,是我自己的事情。
陈永苗 says:你不是既然要讲政治……
李宪源 says:这些天自由派来势汹汹的诸多文章,是在谈论"喜不喜欢《读书》",还是"《读书》该不该换人",你总不会闭目塞听吧?
陈永苗 says:他们是我的下属,还是我的上司?
李宪源 says:澄清确认这些"自由人士"是否在搞"政治化",跟是否是你上司或下属有关系吗?
陈永苗 says:我有澄清的必要么。给你看我嘲笑甘阳的文章?
李宪源 says:行,给我一个链接。我觉得你在这个问题上,要说一句公道话;《读书》这些年在"一面倒"的鼓吹"国企改革"、"与世界接轨"媒体舆论中,率先提出相反的批评保留意见,是否值得充分肯定?是否反映了广大底层民众的利益诉求?不要从思想帮派的立场上,而是从真正"公共知识分子"社会良知角度说话。
陈永苗 says:你说的是。但是可以说它做得不够好,毛病更多。
李宪源 says:谢谢;文笔文风是可以调整修改的;我也希望看到《读书》充实中史俞、萧武和你这样的文坛新秀;但那个难能可贵的现行编辑总方针是绝对不应改变的。
陈永苗 says::这是你的态度,你政治化之后的态度。政治化之后,有真正"公共知识分子"社会良知角度?我的态度,希望换掉主编。
李宪源 says:用汪晖自己的话说,必须坚守《读书》这样的"思想空间"!
陈永苗 says:那是汪晖。我还比较尊重汪晖,所以不说话。
李宪源 says:右派"希望换掉主编"的目的,就是要改变《读书》现行编辑方针,难道不是吗?
陈永苗 says:对。
李宪源 says:真正社会良知,就是依靠正确的政治路线和运作来确保的。你们右派一边非常政治化地要搞"抢班夺权",一边却又高喊"反政治化",太自相矛盾了吧?
陈永苗 says:这是学习你们的,要政治成熟。利益最大化。
李宪源 says:你一边承认《读书》独一无二的思想和社会批判功能,一边又要通过换人改变《读书》现行编辑方针,也太自相矛盾了。
李宪源 says:学习我们?我们毛派有这种口是心非的"政治成熟"表现可供你们模仿学习吗?说出来听听。
陈永苗 says:《读书》独一无二的思想和社会批判功能?有么?
李宪源 says:上面刚提到,你也回说"是",只是做得还不够。《读书》最早提出讨论批判的话题和严峻的社会问题,除了《天涯》和被封杀的《中流》、《真理的探索》,当时还有第二家刊物发挥过类似作用吗?
陈永苗 says:那就不是独一无二的。
李宪源 says:呵呵,扣字眼;独二无三,总行了吧?
大作请再送一遍,接收失败。也请点评拙文《对《读书》"斩首行动"测试"和谐新政"底线和平民大众耐心》http://blog.sina.com.cn/LiXianYuan
陈永苗 says:我在关天看过。
李宪源 says:我要出门了,下次再聊。
陈永苗 says:88
--
某些整天高唱"自由"高调的中国"自由派",骨子里却深藏着那样令人惊叹不已的法西斯汁液,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和气急败坏时,才会不慎流露出来。请看更精彩的:
2007 年6 月28 日晨
李宪源 says:
收到我的聊天整理稿否?
程永苗 says:
看到了。我拒绝公开
李宪源 says:
不好意思晚了,根本没想到你会把这类公共话题的闲聊列入不予公开的隐私之列。有这个必要吗?不过可以把你的拒绝,写到我的博客上去。
程永苗 says:
你别玩着花样
程永苗 says:
我警告你
程永苗 says:
给我删除掉
李宪源 says:
你要发动群众就此把我谴责声讨一番,我也乐意领受。但可不要因为"提高透明度"从我们自己做起的行动,吓得你今后在聊天器上一撞见我就躲起来哦。
李宪源 says:
看把你吓得。
李宪源 says:
居然这么小的胆子,怎么就敢对老夫发号施令呢?
程永苗 says:
我日后定要把你们这些文革余孽送进焚尸炉
李宪源 says:
如果咱俩对话事涉个人隐私,不用你吩咐打死我也不会公诸网络的。
程永苗 says:
我不同意
李宪源 says:
为何不同意?没道理么!如果事关公共利益,还是晒晒太阳好。
李宪源 says:
今后每次跟我聊天,只要你说的话还有一些价值,就做好我会公诸于众的准备。这也是我以网络前辈身份提携你,何乐而不为?
程永苗 says:
你算了吧
程永苗 says:
那以后就不聊了
李宪源 says:
后悔了,缺乏自信的表现。
程永苗 says:
你别和我来这一套。你的那点用心,我明白
李宪源 says:
大丈夫开口,敢说敢当,哪能害怕让别人知道呢?
李宪源 says:
我的用心,光明正大。你怎么揭露批判,我都能一字不变代你到处传扬。
程永苗 says:
不用
李宪源 says:
年轻人,不要学得那么世故。还是襟怀坦白,人前话、人后话,都说得起、当得起比较好。
(陈下线,谈话嘎然而止)
爪牙级西奴★★ 32321-2
【西奴简介】
陈永苗
陈永苗,1996年中南政法学院毕业,2002年前福建执业律师,2003到北京,先后任中法网内容总监,《新京报》评论员。《法制早报》评论编辑等职务。现在网络上厮混。
【简评】
陈永苗先是发现西奴势头不对,就开始打出后改革的旗帜,企图给自己开辟一条新路,从而显示自己的改悔姿态。但始料不及,在被秦晓用一顿饭凶狠羞辱以后,他不仅没有男人的血性和尊严,反而奴性愈加严重,继续谄媚舔着秦晓的那啥,为了卖好,他开始凶猛攻击中国模式。
这种小西奴真悲哀,想讨好,却总不得其门,只好跟无头苍蝇一样到处投机,不断换主,古人云三姓家奴,对陈永苗这个小瘪三而言,一位数不足以描绘其那种投机和野心。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当比青楼女子,可怜可叹。可谁叫你走上这条不归路呢?
晓博源基金会傲慢 编辑词条 发表评论(0) 参见核心关联词条:博源基金会,秦晓,西奴内讧,西奴会议
目录
• 编者按:
• 陈永苗讨伐秦晓
编者按:编辑本段回目录这东西看着蛮可乐的。在我们看来,显然秦晓博源基金会组织活动和应对意外,太业余了,态度也很不端正,不厚道。秦晓现在憋足劲想在从国企退休后,不甘寂寞,继续走异议政治反对派的道路,这个基金会以及这个讲座加晚宴,显然都是秦晓试图建立自己的政治势力基本盘,营造舆论和影响的手段。
所图甚大,但遗憾的是执行者能力太差,急功近利,拉拢精英,却忽视了其他群体支持的争夺。正所谓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秦晓,你还能在这条投机路上走多远呢?
另一方面,陈永苗在文中犹如一个怨妇,而且反复提“草根知识分子”,就对方太子党身份再三抨击,也显出其格局不大,自己相当自卑。其实有事说事,有理说理就好,干嘛扯这些身份上的东西,来争取这种下克上的道德心理优势呢?没意义嘛。
还有,陈永苗有些想当然了,没注意到在讲座外还有个晚宴这个信息意味着什么,以群发名义到处拉人过去,而没有跟主办方联络确认。“一个群发邮件,你都不落实一下,就喊了一大群人去混饭吃,可见,平日里混饭吃习惯了,感觉自己‘陈永苗’名字还很管用,这次,人家根本不买他账,他为此要追杀别人三代。我感觉这种酸文人,自私、胆怯、又歹毒,不过,好在这帮人只是嘴厉害,并没那个本事折腾起来大风浪来。 ”
反正感觉这是个西奴之间狗咬狗一嘴毛的事,两边都不是什么好玩意。大伙看着当个乐子好了,顺便目睹下西奴聚会的套路。
本帖最后由 CHENENDA 于 2011-1-22 06:07 编辑
西奴揭秘 >>所属分类 >> 西奴会议 秦晓 西奴内讧 博源基金会 陈永苗抨击太子党秦晓博源基金会傲慢 编辑词条 发表评论(0) 参见核心关联词条:博源基金会,秦晓,西奴内讧,西奴会议
目录
• 编者按:
• 陈永苗讨伐秦晓
编者按:编辑本段回目录这东西看着蛮可乐的。在我们看来,显然秦晓博源基金会组织活动和应对意外,太业余了,态度也很不端正,不厚道。秦晓现在憋足劲想在从国企退休后,不甘寂寞,继续走异议政治反对派的道路,这个基金会以及这个讲座加晚宴,显然都是秦晓试图建立自己的政治势力基本盘,营造舆论和影响的手段。
所图甚大,但遗憾的是执行者能力太差,急功近利,拉拢精英,却忽视了其他群体支持的争夺。正所谓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秦晓,你还能在这条投机路上走多远呢?
另一方面,陈永苗在文中犹如一个怨妇,而且反复提“草根知识分子”,就对方太子党身份再三抨击,也显出其格局不大,自己相当自卑。其实有事说事,有理说理就好,干嘛扯这些身份上的东西,来争取这种下克上的道德心理优势呢?没意义嘛。
还有,陈永苗有些想当然了,没注意到在讲座外还有个晚宴这个信息意味着什么,以群发名义到处拉人过去,而没有跟主办方联络确认。“一个群发邮件,你都不落实一下,就喊了一大群人去混饭吃,可见,平日里混饭吃习惯了,感觉自己‘陈永苗’名字还很管用,这次,人家根本不买他账,他为此要追杀别人三代。我感觉这种酸文人,自私、胆怯、又歹毒,不过,好在这帮人只是嘴厉害,并没那个本事折腾起来大风浪来。 ”
反正感觉这是个西奴之间狗咬狗一嘴毛的事,两边都不是什么好玩意。大伙看着当个乐子好了,顺便目睹下西奴聚会的套路。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