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晓的一封信改变了我人生
----批判"主观为自我,客观为别人"
潘晓的一封信,给我的印象是极深的,那时正读高中,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这句黑格尔的名言,使我认识了西方哲学.
那时的同学大部分是高校的子弟,而我一个铁路工人子弟,家里是没有藏书的,从这些同学那借来读,读了很多,但是,读不懂,更不理解.但是,越读不懂,越读的多,从此,改变了我的人生志向,我从小喜欢数学与文学,和画画,喜欢写两句歪诗,所谓,少年不知愁滋味,却上高楼强说愁.而在高中的课本上学了哲学,从此,我对哲学书读的是混天黑地.成了"书呆子".
84年读中专,学了政治经济学,有机会在学校图书馆读了<<资本论>>,很多人很羡慕我能读<<资本论>>,女同学的佩服的眼光,可我自己知道,我读的一塌糊涂,也读过<<鲁讯全集>>,更读不懂,但是,鲁讯全集里,鲁讯整理的"嵇康集",我是如获致宝,从此,我开始读中国的古书,扫叶山房的<<百子全书>>,让我眼界大开,我为中国古人的睿智所折服.而印象最深的是读<<文心雕龙>>,关起门来,一个人静静的读了十几天.就读原文,靠"悟"去理解.读古书,一要睡好觉,二要安静,三要不吃甜食,才能保持大脑的清醒,所以,夜静更深,是最好的读书时.
89年读函大,半工半读,实际上等于读的是电大.学的是机械会计,从此,哲学书是少读了,西方的就根本不想读,中国的思想家,历朝历代太多了,西方的古希腊和近代的哲学家,如马克思所说,人类的童年,给人的是"天真烂漫",而少有"思想".培根,更多的是名人名句,不成系统.所以,读政治经济学,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6卷给我的启迪很大,89年在北京买到了46卷(下),开始有意识的研究"产品成本",我发现,"工资"计入产品成本,那么,这不是与"按劳分配"相矛盾吗?这就是要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动机.
再读马克思的哲学论著,以不是过去的看法,发现曾经困惑我的哲学,也恰恰是马克思的困惑之处,马克思所以要批判黑格尔的哲学,因为,"思辩哲学"就是一个如基督教创造的:"上帝创世说".所谓,根本不存在的"学说",我于是,下了一个定义:哲学无学可言.
而对照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才彻底的知道,这是苏联的编造,起源于列宁.而这种学说,正是恩格斯<<反杜林论>>,批判杜林所谓的理论的内容.当认定,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存在严重问题.而且,可以完全说明,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本就没有哲学理论.
于是,开始了刨根问底的研究.
而第二个困惑我的就是政治经济学中的,"工资"与产品成本的问题,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就是<<资本论>>的翻版,许涤新的解读<<资本论>>,就是认为马克思阐述的是"经济规律",是科学.那么,工资的计入产品成本,与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矛盾该怎么解决呢?
我是工人,知道生产的流程,事实是,会计的成本核算与工人的生产产品成本,是根本的两回事,粗加工与细加工的耗工时的成本,差距很大,企业的协条生产,上下配合生产,是很难按工时计算的,技术人员按图纸下任务书,是要很讲分工的,否则,窝工会影响流程的,这些问题,是会计核算产品成本, 却根本计算不了的,
而分工合作,是需要组织的,好的组织与不好的组织,产品成本也是不同的,当企业承包后,这些"矛盾"就暴发了,奖金问题,造成了分工协作的问题,谁多拿谁少拿?人与人,班组与班组,领导与班组长都发生了矛盾.
企业的产品生产的组织,是门大学问,要协调物,更要了解人,技术与生产条件,决不是工资与奖金所能协调的.工资制度是死的,企业的领导是没有权力动的,所以,工资制度与按劳分配是相矛盾的,而且,是企业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
到条件好与条件差的工种上去的工作,就成了领导的特权,想是,在企业里呆过的师傅,苦辣酸甜是知道的.企业的工资制度与工人的劳动报酬,根本就是两张皮.所谓人们说的:大锅饭.
领导的特权,导致工种人员的不稳定,而工种的技术是要人才培养的,做过工人的大学生,悟性是比一般工人高的,而没有做过工人的,瞎指挥是有的.根本不懂分工协作.劳动是使人最聪明能干的实践.
2000年失业,走上了经商之路,开始了, 小买卖"资本"的运营,溶入了社会,但是,理论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不能自拔,哲学问题以提出了否定,可是找不到否定它的证据,"工资制度"在产品成本中的问题,使我知道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出的核心问题:"资本"的生产方式怎么成了"经济规律"?
2002年认识了一个乡下的老中医,言谈中,他要收我为徒,而我却困在"理论"里,那有心思学中医?但是,开始留心中医学书籍,才发现,中医理论也被"哲学'困死了.于是,千方百计的寻找中医书来读,后来,从蒙医学知道了藏医学,才知道<<四部医典>>阐述的医学理论最清晰,是一个妇产科医生发现的,而藏医学,是对印度古医学的保存,我不是为了学中医,而是要问,中医的理论是什么?由于我有读古书的能力,读中医古本并不难,才知道儒与医是一脉相成,儒学在政治上的空洞,在中医里都能表达出睿智,读了中医史,才明白,儒学的奥秘在史学中,六经皆史,绝对是正确的判断,中国自古就不存在所谓的"哲学",是近代"西学东渐",引进的"qin之驴".是从胡适的<<中国古代哲学大纲>>演化而来.
<<资本论>>就是一本马克思认识的,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史,被恩格斯称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就产生在这里,研究人类社会的问题,由其现代工业的发展产生的问题,不在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历史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到哪里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呢?社会的历史事实,就是"以史为鉴"的科学考察的方法.辩证法,就是史学的认识方法.
"十月革命"后,列宁定义的"马克思主义",是由"三个来源"与"三个组成"的理论,成为了社会主义的指导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使我们的思想认识全部转向了哲学的研究,而为了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存在的科学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 却成为了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佐证.一切的理论与史实,就是为了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正确性.
于是,一个荒唐的"哲学'理论,把我们的认识引进了"思辩哲学"的黑洞.这个黑洞困住了我们的思想认识.看一看,那一堆堆的哲学垃圾,给了我们什么?
而且,更不幸的是,自然科学的理论,也成为佐证"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成为了万能的"神",谁学了这个理论,谁就掌握了马克思的理论基础.而真正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被彻底的颠覆了.
辩证法产生了两种人,一个是"帽子公司",乱扣帽子乱打棍子,成了批判的工具,因此,走上了"极左道路";一个是"钢铁公司",顽固不化,坚不可摧,"宁信度,无自信也",因此,成了"走资派".
新大陆的发现,产生了"工业革命",而对自然界的工业原材料的认识,产生了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又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的生产方式推动工业化的进程,又产生了"资本"的不可持续性的问题暴发.两极分化的社会,造成阶级矛盾的日益的革命化.
马克思的<<资本论>>,揭开了"资本的生产方式"与"资本的交换方法"造成的工业化生产的不可持续发展的秘密,消灭私有制!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任务.走科学社会主义的工业化生产,而不是走"资本"发展的道路成为可能.
中国产生了孔子,而孔子修<<春秋>>,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帝王治国,以"史"为鉴的先河,左言右史,成为中国文化传统,而教育成为了培养治世人才的基础.
孔子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孔子曰:致知在格"物".通过劳动与科学研究获得的认识.
自然科学, 这是人类一个认识自然界的能力----自然之各学科;
以"史"为鉴,这是认识人类社会问题的一把金钥匙----唯物史观.
这是人类社会的两门大学问.不可混淆,我们今天的问题?就是认识上的问题,一个混淆是非的理论造成的.
今天的中国的问题,完全是错误的认识理论和理论认识不足,造成的认识错误,面对今天的全球性"经济危机" ,我不可能在"象牙塔"中完成这个理论的阐述,我把总的认识方向与大纲公布出来,希望更多的人们,来参与这个理论问题的认识与讨论.而"理论",就是, 在用各种历史事实与史料来论证与辩论中获得认识的.这是社会科学的认识方法.谁对谁错,让历史的事实来回答.
潘晓的这封信,影响了我 的人生,使我掉进了混淆的是非中,终于,没有死掉而爬了出来.我想,这封信绝不是影响了我一个人,就象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至今,有人还在不懈的批判它.
思想认识的困惑,的确在不断的影响你的正常思维,而且,在这里苦苦的挣扎.
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了国门,让我们认识了西洋科技,产生了实业救国,而满清政府的腐败,又产生了"西学东渐",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让我们认识了资本主义的腐朽性,"十月革命"才真正的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俄为师",走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五四运动"的洪流.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以是毛泽东时代后的"共识"的第二次洪流,对马克思理论的正确认识,是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 不断进行探索的必然.这是人类社会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