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文人的骨气》
也谈《文人的骨气》
读了2004年3月10日在《三晋都市报》B7板上所刊载的《文人的骨气》之后,感到作者针对一些文人“如今给官员捉笔写著作等待提拔,给大款写传记乞求金钱”等行为,指出这就是“没有骨气的无耻文人”的行为,同时发出感慨说:“文人失去骨气是文人的悲哀,有骨气的文人为社会所不容则是社会的悲哀。”作者针对时病能发出如此的感慨,确实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豪迈”行为,但通观全文所举现代之例来看,则都是在政治上已失势的文人,并不敢碰现实中正靠“奴颜婢膝,攀龙附风的媚态”而走红的文人。为什么不敢碰呢?恐怕最主要的一条就是这些人都有硬后台。看,这不又成了欺软怕硬的行为吗?成了落入如俗语常说的“墙倒众人推,鼓破众人捶”的庸流中去了吗?归根也就成了没骨气的行为。用这行为和贪官们的在台前能象猛虎大吼反腐败,在台后一见金钱又像猪八戒看到女人就爱的行为相比,实际并没有两样,因为都在起着制造和加大社会虚伪性的作用。
然而何为骨气呢?怎样做就叫有骨气呢?作者说:“文人的骨气说到底是一个胆与识的问题,是舍身为国和顾虑为己的问题,又跟政治开明与否息息相关。”
其实也不尽然如此,就拿胆与识来说,因为文人做没骨气的事,都是怀有目的的,也正是为了达到目的才放胆这样做,能说他没胆没识吗?只能说他没把胆与识用在正确的地方上。至于说是“舍身为国和顾虑为己的问题”,毛泽东早就说:“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能说这种人有骨气吗?当然不能。说明这里首要一个问题就是坚持是非的问题。由此可知,所谓文人的骨气,说到底是一个敢不敢,和能不能在任何没是非的场合和行为中挺身而出,不怕风险,能做到为“是”而争而呼的问题。至于政治的开明与否,俗语说“国乱出忠臣”,也就是说,只有在政治不开明的时代制造的混乱中才能看出一个文人是否真有骨气。俗语又说“武死战,文死谏”,这就又指出,真正有骨气的文人,就应该是像武人进入生死之地的战场上那样,站在“是”的立场上,以斗士的勇猛,用自己的笔和墨不顾生死地相争,以达到改变制造和产生政治空气中不好东西的各种错误行为,这就是中国人一向所推崇和尊敬的文人应该有的骨气。
请不要误会,我这样说,并不是反对作者所选的“文人的骨气“这个选题,而是正是感到这个选题选的好,应该通过对这个选题的争论,来达到作者所希望要达到的目的,于是才浅谈了以上自己的一点看法。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