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希望,是我们自己”
文章通过后波普艺术视角,探讨中国特殊历史时期的诗意记忆与现实困境,反思革命狂欢与消费主义的交织,强调唯有自我才是唯一的希望。
“唯一的希望,是我们自己”
——我的自述
江铭/文
我的作品也是属于中国“后波普”艺术现象的作品之一。
这些作品是被处理过的图片,是关于中国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诗意的狂欢记忆。这种记忆留存在几代人的生命中,也留存在我童年的如雾霾一样的梦幻时刻。我出生在1969年,正是中国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走向深入的时刻。但是那个令亿万人民狂欢的革命盛宴在一个孩子的生命记忆中却是模糊的,仿佛错觉与迷局。正像法国大革命之后,雷蒙·阿隆在《回忆录》中所说的那样:“空想如烟云,梦想如雾霾,氤氤泛滥,不可究诘,而人们却迷于错觉,自以为亲历了伟大的历史时刻。”
历史是一场被阴谋化的游戏!
曾经的记忆里,现实是初恋的激情、狂欢的理想、充血的革命者;如今的生活中,现实是歌厅的传唱、清仓的商品、阴谋的艺术家。
精神的狂欢之后,是疲软、性无能与爱滋病。资本主义的神话、物质主义时代的降临再一次迷住了我们的眼睛,幻像重新出现了。我们仿佛重新生活在被拯救的诗意错觉中。可是谁能告诉我今天的历史又是怎样的历史?是否还要等到叶落归根时,我们也会惊异地发觉我们还是走进了虚构的迷局?我们的生命是否与有意义的历史同路过?灿烂的外表所遮蔽的是否还是一堆腐臭?我们活着是否应该以此为自豪?我仍在怀疑!
不欺骗我们的才是祖国!即便有这样的祖国,我仍然相信:“唯一的希望,是我们自己”(索尔仁尼琴语)。
《后波普浪潮——对中国特殊消费主义的现象学研究》后记
很赞哦! (1027)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