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浅析基本路线之结构性缺陷

火烧 2008-12-08 00:00:00 思潮碰撞 1031
文章探讨基本路线存在结构性缺陷,分析其对发展和社会的影响,提出完善建议,结合科学发展观与社会和谐,反思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实践与问题。

浅析基本路线之结构性缺陷
(草稿)

当前,中央及各部门、各级组织和各媒体正就三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进行大张旗鼓的总结和报道,在此我不想占用诸位宝贵时间再重复这些“成就”。当然,有的总结和报道也似有“一分为二”——蜻蜓点水式地谈到存在的问题——只说是发展中的问题——不是“改革开放”带来的问题,而是“改革开放”不彻底所致。究竟存不存在问题?站在不同角度有不同看法,如有人认为那么多姐妹为娼,说明出了制度性问题;可另有人则说大力发展娼妓产业可以富民强国,正是现行制度所默许的,等等,不一而足。作为常人的我,看到这些毛泽东时代不存在的现象,很容易视为大灾难降临的征兆。这些问题缘何而来?或者说主要是由什么带来的?
寻其肇因,得出结论——不能不说与我们党的基本路线有关。基本路线存在先天的结构性缺陷,在运作中又明显存在人为的顾此失彼,历经三十年的实践检验,应该足以说明问题了。今日之中央针对不科学的发展提出了“科学发展观”,针对社会的不和谐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
谈这个谈之色变的话题实在不得已而为之?盖因邓小平先生曾说,基本路线要管100年,动摇不得。胡锦涛先生也说要长期坚持不变。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正因其管的时间那么长,又处在“生命线”和“纲”的地位,那么只有抓“纲”,才能纲举目张,也才能挽救“生命”,即使冒犯谁,也不能不谈。如任其下去,结果可能与提出者和坚持者的愿望越来越相去甚远,这不仅使国家兴旺和民族中兴无望,而且有可能使之毁于某个不远的将来。
众所周知,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大提出新时期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简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和谐”一词是党的十七大修订时加的)。其实,基本路线雏形可以追溯到1978年。

首先,我要声明,基本路线的提出者、坚持者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让全国人民过上富裕的生活。但是,我们是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论者,因其效果走向了反面,就得找出原因修正之。今天谈这个话题,旨在借“解放思想”之东风,为使“管一百年”的基本路线更臻完善提出一孔之见。当年,基本路线是在什么情形下提出的?有没有经过充分论证不得而知。但其问世之后,论证的、解释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凭我的记忆和不完全的浏览,只看到正面的阐述,而没有文章指出其结构性缺陷。值此邓氏“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本人就基本路线的遣词、逻辑、科学等方面作粗线条探讨,就教于方家。

一、基本路线有八个“坚持”

照基本路线字面的解读,完整的表述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自力更生,坚持艰苦创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按说,第一个坚持之后的并列项用顿号隔开就可以了,如要用修辞手法加以强调,就应该是一视同仁,用八个坚持,而不只是两个坚持。
基本路线有八个“坚持”之多,如果比照这样的“坚持”层次,还可以列出很多个类似的“坚持”,那么重点在哪?

二、基本路线中的逻辑

把经济建设、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几个不同层次的命题并列在一起,客观上把彼此割裂开来了,不仅矮化了四项基本原则,而且给人的错觉是四项基本原则与搞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不是一回事,甚至是矛盾对立的。经济建设、改革开放这些命题完全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所包含的。人为地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割裂,难道说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不求发展经济?保守封闭?割裂的直接结果是阉割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否定过去火红年代在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指导下所取得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等方面的成就。再者,关于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古今中外所有的社会形态概莫能外(只有程度不同而已)。从此点来看基本路线没有什么特色可言,由于有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是真正特色所在。其实,不论自然系统还是社会系统,没有只开放不封闭的系统,完全因时因地因物而异。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如潜艇、航天器、人体、人群。既然是基本路线,按说表述应该严谨,不能产生歧义。(有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方方面面,网民已经从不同角度谈得很透了)

三、目标和手段错位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努力奋斗的目标,很好,很对。但从实际操作效果看,即使是这样阶段性“目标”也淡而化之了,而作为手段之一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却成了追逐的目标——个人不择手段赚钞票、政府不择手段创GDP、对外开放“坚持”不设防,不断折腾“改”、“革”、“开”和“放”这几个字,结果折腾出大量丑恶的、丑陋的、可怕的、可悲的……现象,逼迫人加速走向异化,社会走向分化,国家走向裂化。三十年来,广大人民并没有从物质上、精神上受益多少,那些既得利益者即使得到了物质上的利益,在精神上大都并没有得到多少安宁和享受(大量事例)。
与此同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三条又体现在何处?在我们的高层讲话中,在我们的媒体上,连谈及的都不多见?省部级以下的干部更不可能谈了。坚持的本意是不放弃,但是两个坚持在实际运用时,厚此薄彼,第二个的坚持力度却远远大于第一个,“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则几乎放弃了,也不知算不算坚持的范畴?如果“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三个词组用顿号分隔,也许会能多少“坚持”一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了,中国的发展就不是目前的状况。

四、四项基本原则的“待遇”

这节着重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之“坚持”,实际上应该是四个坚持,捆在一起后的结局是被淡化、被淹没,我认为是不严肃、不严谨的。事实上,这四项基本原则里的任一个坚持,至少不亚于“改革开放”这个“坚持”的高度。按我的理解,四项基本原则理应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四合一”后无法一一“露脸”,从受众心理来看,不仅起不到强化作用,甚至给人无足轻重之感。从三十年实践检验的结果看,现在国民(特别是年轻人)中有多少人知道是哪四项基本原则?即使是相关研究者有多少人能完整表述(特别是其顺序),我亦表示怀疑。既然是基本路线,按说表述要完整,何必在乎多出这30余字。

五、四项基本原则排序逻辑

四项基本原则的排序是无意识的还是有意识的?有没有什么讲究?“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按我的理解,前三点都包含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之中。一并列就无形中矮化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退一步讲,即使是并列关系,为什么具有统领地位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排在最后?我认为,任何组织只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自然就会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和无产阶级专政,其组织名称是不是叫“共产党”之名反倒是无关紧要的了,这与邓小平先生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观点不同。

六、解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怎么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中心”?党章说“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邓小平先生说“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这样的导向必然引导人们理解为“一切以赚钱为中心”的代名词,把“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是好猫”这种只属生物界的定律运用到人类社会,所带来的最大恶果已经为资本主义和特色社会主义再一次证明——金融危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意思是一切以经济建设为目的,也就是为经济(钱)而经济(钱),这就好比一个寓言揭示的,一舟失事,财主舍不得破财,铜钱挂在脖子上游泳,最后淹死了,人财两空。

七、基本路线的准确提法

既然有基本路线的提法,说明有“路线”一说,也就意味着为实现终极目标有不同路线选择的可能,可简称为“路线斗争”。对不同的选择有争论乃至斗争(争议)极为正常,真理是越辩越明,不谈“路线斗争”并不代表不存在“路线斗争”。
基本路线的准确提法应该有多种,其一: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样的句式,才符合逻辑顺序,只有首先“坚持”具统领作用的指导思想,其次才能“领导和团结”,最后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其实,“领导”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一组词是可省去的。去掉“领导”表明我们党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平等关系;去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是因为这几个特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备条件,但又不止这几个方面,不必多此一举,画蛇添足。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