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是争夺剩余价值的必然反映——“阿拉伯之春”周年剪影 马望野
依然是争夺剩余价值的必然反映
——“阿拉伯之春”周年剪影
马望野
============================
2010年的12月17日,突尼斯26岁的青年布瓦吉吉在街头售卖水果和蔬菜,遭到执法人员粗暴对待而自焚身亡。事发后,当地居民与军警发生冲突,全国多处地区相继发生大规模骚乱。随后,从突尼斯到埃及,从巴林到利比亚,从也门到叙利亚,一场席卷阿拉伯世界的大动荡拉开了大幕。在这一年中,本*阿里、穆巴拉克、卡扎菲、和萨利赫四个阿拉伯领导人消失或即将消失;叙利亚的巴沙尔前途叵测;巴林、摩洛哥、约旦国王也遭遇不同程度的麻烦。所谓“阿拉伯之春”的周年过去了,阿拉伯世界还在大动荡中。
今年的12月17日,在布瓦吉吉的家乡西迪布济德——突尼斯中部一个不起眼的小镇——成千上万民众冒着寒冷,聚集在中心广场随音乐起舞,举行为小贩布瓦吉吉雕像揭幕仪式。现在,当地每一栋房子都挂着他的照片,孩子们穿的T恤上都印着他的头像,有石匠为他的水果车制作了一个石雕,还有艺术家仿照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为他创作了一幅画。尽管,他的一家,如今为了寻求安静,搬到了首都的拉马萨别墅区据说曾经是本*阿里亲戚的居所里,他的从没有出过国的妈妈,还常被邀请到世界各地访问;但是,这位老太太,在纪念儿子的仪式上,所表达的愿望,还仅仅是:“希望政府能关注贫困地区,为年轻人提供工作。”她的要求何其渺小啊!
这种微薄得可怜的“希望”,其来有自。阿拉伯世界的大动荡,产生的原因在于,阿拉伯非产油国经济发展滞后,难以为每年新增加的大量适龄劳动力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而伴随着世界金融危机和粮食危机,阿拉伯老百姓的收入还在减少,用于购买食物等生活物资的开支却在增加,百姓生活日益艰难。许多年轻人走上街头的初衷,就是希望国家经济形势会变好,自己能找一份像样的工作,工资待遇会提高而已。如果,连这点问题都不能解决,那么,阿拉伯世界,还得再动荡下去。
并非在下悲观,这种前景,看来似乎是已经铁定地不可避免了。请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埃及本财年经济增长率可能只有1.3%,下一财年的增长率可能只有3.6%,而埃及需要保持6%的增长率来满足就业。埃及外汇储备仅10月一月就下降了19.3亿美元,创今年最大降幅。在2011—2012财年,埃及财政赤字将占GDP的8.6%,惨淡的经济使埃镑不断贬值。
突尼斯中央银行统计,该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可能要跌至0.2%以下,而去年的增长速度是3%。突尼斯去年年底的失业率是13%,但今年全国80%的企业在动乱中受到冲击,失业率攀升至18.3%,失业人口目前已近80万。同时,全国物价飞涨,部分生活必需品开始实行限量供应。
在也门,这个极端贫穷的阿拉伯国家里,年轻人的失业率以及贫困人口的比例都接近50%,而且干旱还导致也门饮用水水源正在枯竭。
这些发生动乱的阿拉伯国家的问题,不是单单靠推翻或更换一个独裁者就能解决的。
以埃及为例。自穆巴拉克下台以来,埃及社会治安空前恶化,盗窃、抢劫、杀人案件层出不穷,以前的淳朴民风大变。埃及司法部长琼迪说:“目前埃及正在遭受一大新威胁,这一威胁来自在街头游荡的30万到50万暴徒,这些暴徒觉得通过抢劫和盗窃获得的利益远比诚实劳动大”。前不久,埃及民众刚刚在解放广场发起过一场要求军方尽快交权的“二次革命”,有41人在冲突中丧生。事件起因于15日深夜一些抗议者在踢球时将球踢入政府大楼,一人进入大楼捡球时遭到不正确的对待。18日,埃及首都开罗军警与民众的冲突进入第三天,据埃及卫生部的数字说,在过去的两天,已经有10人被打死,约500人受伤。
突尼斯自今年3月份以来全国平均每月发生110至150起示威游行或静坐事件,150至180起阻断交通事件,犯罪活动平均每月至少造成15人死亡。
利比亚自推翻卡扎菲以来,各个地方的民兵武装在的黎波里拥兵自重,随意设立检查站,给百姓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卡扎菲被打死了,新的动乱又冒出来了!
(据《人民日报》2011年12月19日 黄培昭、张梦旭、刘睿:《阿拉伯国家乱局持续》和《环球时报》2011/12/19 邱永峥、刘畅、黄培昭、扬明、青木、李珍、高颖、谷棣、魏翔:《“阿拉伯之春”困惑过周岁》,伊文:《突尼斯小贩母亲周游世界作访问》)
上街,闹事,游行,示威,骚乱,打砸,纵火,偷盗,抢劫,伤亡,。。。。。。等等,源头在哪?很简单,贫富不均,两极分化,矛盾一旦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面对面的冲突必然就会发生。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就要揭竿而起,不管有没有报章、传单,有没有网络、微博(附带说一句,也不管是实名还是不实名);不管当权的是民选,还是军管,是家天下,还是哥儿俩玩二人转(有如国际象棋之:车王易位)。水可以载舟,亦可以复舟。帝王将相宁有种乎?彼可取而代之!此乃权力加权利的又一次易手而已。这在历史上屡见不鲜。现在不过是又一次在重演罢了。如果您看不到这一点,那您可就白活了半辈子了。布瓦吉吉家的老太太不一定很有文化,可是她的话讲出了问题的要害:“希望政府能关注贫困地区,为年轻人提供工作。”可是,许多人却不了解这种实情,不明白其中道理。
其实这个道理并不复杂。在原始共产主义社会里,生产力极其低下,不可能产生剩余价值,每个人必须自食其力,没有任何人能依靠他人的劳动过活。之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能够产生剩余价值了,就开始有了依靠他人的劳动来养活自己的可能。于是,也就开始了剩余价值的争夺。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生产的组织方式迫使一些人为了生计不得不将他们的剩余劳动交给另外一些人,就不能不出现阶级的分化。阶级斗争,从本质上说来,就是对剩余价值的争夺。所以,人类社会充满了互相不相容的利益,而它的逻辑不是凝聚,而是冲突。那么。冲突的消弭,前提就应该是创造出足够大的剩余价值,而这只有在生产力发展的某一个阶段才能实现。长远地看,历史地看,只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才能产生足够多的剩余价值,使消除物质匮乏、消灭社会阶级这样的目标成为可能。但是,资本主义的体制不仅能孕育自由和解放,也会带来野蛮和奴役。资本主义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却无法让大多数人享受创造财富的成果。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让社会的大多数公民享受这些财富,将消除物质匮乏、消灭社会阶级这个目标变为现实。
这些道理,马克思早就讲过了。只是有些人被阶级的偏见蒙蔽了眼睛和心灵,不愿意接受,不愿意承认罢了。不过,接受不接受,承认不承认,都无法改变这个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就是了。当然,这不是一个一下子可能解决的问题,只能留待以后长期的努力和奋斗了。而当前,布瓦吉吉家老太太的话,却还不失为值得采取的良策。不论是出现了动乱还是没有出现动乱的地方,我们的确需要举一反三,都应该十二万分地加以注意加以重视。而只有首先从这个角度去努力,才能从根本上防范或避免任何动乱的出现。安定啊,团结啊,和谐啊,维稳啊,牵牛要牵牛鼻子!切记,切记。。。。。。
末了,您若要问:这究竟是春天还是冬天?我只能回答,怎么看那得由您自己看了。
有集句如后:
四海翻腾云水怒,
敢有歌吟动地哀?
我有迷魂招不得,
铁马冰河入梦来!
(2011/12/20)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