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定创关于财富的新定义
蔡定创关于财富的新定义
马克思将财富定义为使用价值,来源于劳动,劳动创造价值与使用价值。同时,劳动者也是商品,也有价值与使用价值。因此,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劳动者是财富的载体。
西方古典经济学对财富的定义也反映了财富的部份本质。财富不仅包括了劳动的产品,也包括了非劳动产品。如自然资源等在人类需要的时候对人都是有效用的,因此也是人类的财富。但此定义也有其缺陷:因为效用论有即时性,是个当期的概念,没有时间尺度,不反映过去与未来。一切暂时不需要的东西,既使包括资源、稀缺资源等都不能被看作财富。
当代经济学对财富的定义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广义的财富定义已经综合了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古典经济学对财富的定义,表述为:一切对人类现在和将来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包括物质方面的与精神方面的。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戴维.W.皮尔斯在其主编的《现代经济词典》中,已对财富定义为:“任何有市场价值并且可用来交换货币或商品的东西都可被看作是财富。它包括实物与实物资产、金融资产,以及可以产生收入的个人技能。当这些东西可以在市场上换取商品或货币时,它们被认为是财富。财富可以分成两种主要类型:有形财富,指资本或非人力财富;无形财富,即人力资本。”
这种财观应该是比较系统而全面的。但在蔡定创看来,仍有缺陷。虽然这时已说明了凡有交换价值的都是财富,应该自然地包括了资本市场的产权交易,但股市又被定义为虚拟经济,而按照逻辑,虚拟经济产生的是无形财富,但定义中无形财富只包括人力资本,并不包括虚拟经济中的交易,同时也由于没有说清虚拟经济中的财富的源,因此,对虚拟经济条件下的财富问题认识是比效混乱的。在实际工作中也有这种混乱认识的反映,例如,央行的货币政策就不包括对股市中的货币调控。股市通常只当作圈钱的场所(美其名为资源配置的工具),没有将其作为财富产生的源泉地。
1、首先要有虚拟经济这个环境,虚拟经济实际并不虚拟,它所产生的交换价值是实体的。
2、虚拟经济使市场需求这种与财富无关联的东西,也参与了财富的形成过程,是财富产生的要素之一,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发现。马克思在论述商品的本质时指出,使用价值只有通过交换完成价值实现的过程才成为商品。而货币具有一般的商品的特质。生产能力、潜能也只有与市场需求的能力、潜能结合,未来收益流才能实现,也只有将生产能力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才具有商品一般的特质,在资本市场的环境条件下才形成交换价值。
3、仅有生产能力并不是财富,包括劳动者的生产潜能也不是财富。因此皮尔斯定义的“无形财富,即人力资本”并不存在。生产的过剩甚至会带来经济危机导至财富的湮灭,人力资本的过剩也是同样的后果。因此,生产的能力必须是与市场需求两者的结合,通过虚拟经济的资本市场才能产生交换价值。因此蔡定创补充的财富定义是市场需求、生产能力、具有点金术的股市,这三者的结合,缺一不可。
资本市场已经产生出了越来越大的交换价值。目前,全球50个主要股市的总市值在60万亿美元上下波动,2007年全世界的GDP总量才在54万亿美元左右。股市的交换价值与GDP的比值已达到1:1强。我国股市市什与GDP的比值在去年股指高峰时已达1:1.33。股市已成为一个巨大的财富源,可惜我们对它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的实体经济阶段。
“虚拟经济条件下的财富就是有市场需求的生产能力”这个补充财富新定义的理论,告诉我们的是:1、股市能产生大量的交换价值,这种交换价值中的货币不是虚拟的,而是真实的、实体的货币;宏观调控必须要包括对股市的调控。 2、在世界发达资本市场的条件下,内需也能通过与生产潜能的结合转换成财富。此为我提出的“以中国内需引领世界经济发展[ii]”以及强国金融的发展战略[iii]提供了理论上支持。 3、只有在股市的条件下“人力资本”才能完成由潜能到财富的转换。因此,股市是劳动者分配条件改善、劳动与资本差距缩小的重要手段,必须引起战略重视[iv]。
[i]见蔡定创《虚拟经济中资本运行新特点》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70e790100bop7.html
[ii]见蔡定创《以中国内需引领世界经济发展》http://www.caogen.com/blog/infor_detail.aspx?id=168&articleId=10932
[iii]见蔡定创《当代中美金融大战
见蔡定创《我国宏观调控的应有体系与方法》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70e790100bp57.html#articlecomment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