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日农民凭啥这么强硬
韩日农民凭啥这么强硬
2011年11月25日 15:46 中国经济新闻网
在全球竞争中,韩国和日本的农民恐怕是“最伤不起”的一个群体了。(中国农民更伤不起吧,每年都有大批滞销的蔬菜,更何况可以种菜的地越来越少,都被圈了。)为反对进口美国牛肉,韩国农民上演过牵动韩美政治关系的“牛肉风波”;22日刚被韩国国会通过的韩美自由贸易协定(FTA)令总统李明博发出“谈了漫长的4年7个月才获批、并引发了太多社会矛盾”的感慨(你喊什么冤,中国为加入WTO可是等了15年!俄罗斯可是等了18年!而且引发的矛盾岂是你小小韩国能比的?)。为保住自产大米市场,日本农民可以带着议员到世贸组织总部静坐(注意,是农民带着议员而不是议员带着农民。);本月中旬日本首相有关加入“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的言论,引来国内农民组织的强烈不满(还有组织!)。农民的强硬态度,让韩日两国政府在做决策时经常感到颇为棘手。有分析说,韩日农民强势的背后,除了要维护自身生存,还得到“来自代表极端保守主义的老龄化农业人口的政客”的支持(原来还有这种多重修饰的政客,听起来很新鲜)。但从FTA“马拉松式”的通过过程来看,作为美国政治和外交的盟友,韩日两国的政府并不会做出根本性让步,两国农民最后可能还是要服从国家大局(大局就是:好好地做美帝的哈巴狗,否则再给你几颗原子弹尝尝)。
两国农业占GDP比重都很低
韩日两国经过几十年工业化发展,农业在整体经济中的比重已很小。2010年,韩国农民总数约350万人,占总人口7%左右,农业生产总值只占韩国GDP的3%左右。日本“纯农业人口”不过186万人,占总人口的1.4%,日本种植业年产值只占日本GDP的1.12%。不过,由于农业的特殊性,以及两国农民组织的发展、背后政党力量的支持,韩日农民经常做出让政府感到为难的事情(就那么点人,四两拨千斤啊。中国农民……)。
韩美FTA批准案22日获得韩国国会通过,但此前的农民示威,以及支持农民的议员在国会上演的打斗甚至扔催泪弹等闹剧却让韩国人在世界媒体上出尽了“风头”(这是光荣的“风头”,怎么也比台湾“议员”无聊得在“议会”里打架强吧)。《环球时报》驻韩国记者最近几年经常看到韩国农民集会反对韩美FTA谈判、反对进口美国牛肉的场面,有的示威农民手持写有反对韩美FTA标语的横幅,有的手里还拿着铁棒子(这种棒子是好棒子)。
韩国农民还经常以一些极端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在卢武铉执政时期,有农民以自焚方式阻止国会通过有关开放大米进口的协议。在2005年11月举行的釜山APEC峰会期间,还有两个农民服药自杀。不仅在国内闹,韩国农民还“远征”到国外。2003年9月10日,世贸组织会议在墨西哥坎昆召开,1500多名韩国农民专程赶去抗议,为反对韩国开放大米市场,其中一人还突然用刀片切腹自杀(这是朝鲜民族刚烈的一面,可也令人痛惜:那些官僚精英资本家会在乎你的命吗?)。
11月中旬,首相野田佳彦宣布日本将加入TPP谈判后,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反对声特别来自被严格保护的日本农业团体。一场由日本“全国农业协同组合中央会”支持的请愿活动,在日本国会赢得了356位议员的支持,占国会两院议员的半数。德国《南德意志报》对此评论说,想要制衡中国的TPP加剧了日本选民对经济融合的怀疑,有人在保护日本农业,因为少数农民的政治力量很强,所以政府负担不起经济开放,“如果日本首相现在把宝押在TPP上,他就是在拿自己政府的存亡冒险”(日本政府也太软弱了,你就不会对那些农民说:哼,这是开放必然要付出的代价!你要敢上街,死啦死啦地!)。
政客害怕“票田休耕”
法国社会学家埃尔维厄 贝特朗曾说过:“要当个法国杰出的政治家,你必须一脚踏在巴黎,一脚踏在农村。”这样的政治建议在韩日两国也很适用。如何保障农民利益依然是韩日两国今后重要的政治议题。无论是韩国的大国家党,还是日本的民主党,都不希望选举时在农民这个“大票田”出现“休耕”现象。为了反对日本加入TPP谈判,甚至有来自民主党的日本议员以退党相威胁(退吧,觉得不好咱就另起炉灶。)。日本最大企业游说组织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米仓弘昌炮轰这些反TPP议员说,他们“只想着在下一次选举中赢得农业地区的选票”。美国《华尔街日报》11月7日一篇题为“一个拯救日本的自由贸易方案”的文章说,在日本执政党和在野党中,反对TPP的声音主要是来自代表该国极端保守主义的老龄化农业人口的政客(原来是美国银行家写的,他们还自称要拯救日本!大亚太共荣圈万岁!)。
在韩国,示威可以让政府更换内阁成员,但很多时候并不能改变政府政策。为此,韩国全国农民会总联盟从2003年开始通过联合在野党民主劳动党(目前韩国国会第三大党)来实现自身的政治诉求。民主劳动党此前主要代表工人利益,全国农民会总联盟表示全力支持民主劳动党之后,该党也开始为韩国农民争取更多利益(服务工农?)。如民主劳动党国会议员姜基甲今年10月参加国会审议时就身着务农服装、头戴草帽出席,并要求韩国政府提高农产品价格,保障农民利益。22日在国会扔出催泪弹的就是来自民主劳动党的议员金先东(咱们全国人大有没有这样的人哪?有时间一定要拿着放大镜找一找)。韩国大国家党曾在2008年“牛肉风波”结束后称,表面上看是农民示威,但仔细看影像资料会发现有很多工人组织、民间团体等社会组织成为了农民组织的“背后势力”,他们也加入到其中,给政府施加压力(团结就是力量!)。
遍布各地的各种“农协”和地区居民日常消费行为,让日本形成了一种自给自足性很强的地域文化(好多的农民协会!)。鲜明的“地域感”也让一些日本政治家对市场开放带有一种原始的“抵触”心理。曾参加过“日内瓦静坐”的松下忠洋,现在是野田内阁的经济产业省副大臣,他近日提出,日本面临的不是加不加入TPP的问题,而是必须改革目前农业市场结构的问题(还算务实)。
一味保护究竟利大弊大
正是由于农民组织表现出的强势,韩日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不得不考虑保护农业。如韩国进口大米至今仍进行严格的配额保护,进口大米只占到韩国市场份额的4%左右,到2014年,进口大米也只能达到8%左右。对于国内农民的强势,也有韩国媒体反思说,这样做不仅让政府的信任度受到损伤,而且不利于大米等本国农产品在价格、品质、味道上与他国产品进行竞争(大米是用来做饭吃的,不是用来竞争的!)。韩国《朝鲜日报》曾发表评论说,农民也是受害者,表面上看有一些社会和政治势力支持农民示威,但实际上加重了农民负担,更让韩国农业失去未来。还有媒体批评支持农民的在野党民主劳动党说,如果真关心农民,应该集中党内力量拿出可提高本国大米产业竞争力的政策(歪理)。
提到农产品开放给本土农业带来的竞争,日本评论家屋山太郎曾在《读卖新闻》网撰文,以十几年前日本进口美国樱桃遭到国内反对、担心本土樱桃卖不出去为例说,当时进口美国樱桃也促使日本农民改良品种,现在,日本本土樱桃产量增加了1.5倍,销量也很好(侥幸,因为美帝不肯把自己的跟班剥削得太厉害,因为那样,就不能安心对付中国啦)。
在韩国政府高层看来,国内农民强烈反对FTA是因为以前一直把农业视为政府应该支援和补贴的产业,而今后要让本国农业培养自食其力的竞争力,不应再依靠政府(小农经济+国际市场竞争+自食其力=自生自灭)。韩国总统李明博23日在“韩美FTA有关部门长官紧急会议”上发表讲话说,韩美FTA用了4年7个月才获得国会批准,在这漫长的时间里,韩国社会产生了不少矛盾。李明博希望,在FTA生效后,农户要将FTA当作提高竞争力的机会,不要再进一步制造“无助于国家和个人的矛盾”。(不自由贸易,毋宁死的李大总统)(本报驻韩国、日本特派特约记者 莽九晨 岳光)
燕风过赵曰:这篇报道的作者问道:韩国日本的农民凭啥这么强硬?因为他们组织起来了,有了各种“农民协会”,也有政党为他们的利益去斗争。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