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金本位”复辟思潮
警惕“金本位”复辟思潮
2008-12-03 新华网
近来,西方出现了一种观点,主张重建以美元为核心的固定汇率制的“新布雷顿森林体系”,复辟“金本位”。一些美国政要和学者在访问欧洲时反复宣扬这一理念,似乎在欧洲也赢得了一些市场。随着美国总统大选尘埃落定,媒体也开始卷入这股浪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日前发表了美国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沃克·托德的一篇文章,明确提出美国政府应讨论恢复“金本位”体制,以应对金融危机。
“金本位”复辟思潮的出现绝非偶然,其最深刻背景是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美元信用缺失,因此美国的金融战略家们盯上了“金本位”,以便继续维持美国主导的全球金融体系。美国的欧洲盟友也很清楚,和美国争“老大”交椅不现实也不明智,平起平坐是上策,于是采取了附和态度。
美欧选择复辟“金本位”的物质支撑是美欧目前掌控着全球大多数黄金储备。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际金融统计数据库2008年6月公布的数据,全球黄金储备为29813.1吨,其中储量排名前10位中,美国第一,有8133.5吨,占有率为27.28%;德国第二,有3417.3吨,占有率为11.4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有3217.3吨,占有率为10.79%。然后依次是法国、意大利、瑞士、日本、荷兰、中国和欧洲中央银行。中国名列第九,黄金储备为600吨,仅占2%。
当然,在当今世界货币格局条件下,美欧的金融专家们很清楚,复辟后的“金本位”并非原来的“金本位”,而是一种以黄金为部分构成的“部分储备金制度”。在这种制度安排下,全球各国的货币发行量将间接地受到各国黄金储备的限制,从而在货币供应层面起到相对限制经济高速增长的作用。这种制度安排将至少导致以下结果:其一,由于美欧经济增长速度较低,这种“部分储备金制度”能满足欧美国家的货币供应,对美欧经济不会产生严重的限制作用。但对于包括中国、印度等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较少的黄金储备无法满足经济高速增长所需的充足的货币供应。限制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发行量,阻挠发展中国家实体经济和基础建设的发展步伐,是对发展中国家极为不利的一种全球货币制度设计。其二,发展中国家不得不消耗大量辛苦换来的外汇储备去高价购买黄金,美欧因而得以回笼全世界的美元和欧元,继续维护西方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这违背了国际社会普遍希望的对现行国际金融体系进行实质性改革的方向。
不久前,德国《明镜》周刊登出6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对资本主义未来的讨论。在这些世界顶级经济学家中,只有斯蒂格利茨大声疾呼要公正对待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未来国际金融新体系的塑造必须考虑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切。
面对当前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国际社会只有真诚地携起手来,才能共渡难关,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一些发达国家必须真正摈弃损人利己的思想,采用合作共赢的新思维,才有望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这也是符合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正道。(吕 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