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人凋零 中东传统文化不保
说书人在中东世界被视为一种独特的职业,在美索不达米亚更是如此,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就是大约在9世纪时发生于此地。
说书文化 荣景不再
1千多年以来,不识字的人们在公众广场付钱听故事,作为娱乐和获取消息的方式。以美索不达米亚为中心,往外推延至北非跟阿拉伯世界,到处都有说书人的身影。但现在说书人却越来越少见,这项文化不断流逝,恐有灭迹之虞。
在非洲毛里塔利亚向游客解说沙漠故事的拉杰尔(Yahya Rajel)说:“游牧的人们已经忘记怎么说故事,他们都搬到都市去了。毛里塔利亚的口说传统非常非常古老,其存在目的是教导儿童,在学校尚未出现前就有了。”
沙漠造就毛里塔利亚的故事,拉杰尔认为沙漠是听故事最棒的地点。“野外是听故事的理想环境,但都市里的人们没有时间。”他说。
从毛里塔利亚首都努瓦克肖特(Nouakchott)向东延伸到伊拉克的巴格达等阿拉伯地区也发生类似情形。
来自突尼西亚的图书馆馆长的贝嘉席姆(Belhadj Belgacem)会到学校表演传统民俗说书,他说:“在我们国家,专业的说书人在20世纪中期就消失了,在那之前说书人到处都是,不管在广场或咖啡店,那是一个受到尊敬的行业,甚至有丈夫离开太太只是为了花更多时间去聆听故事。”
而来自埃及开罗的葛特利(Hassan el-Gretly)也经常到咖啡馆听故事,13世纪北非阿拉伯人的部落冲突,是口述史诗最受欢迎的题材。“现在你可能会把吟唱流行乐或史诗的人认为是专业说书人,这仅存的形式只在斋戒月或圣人庆典上表演,我觉得我保留了说书人的最后专业。”他说。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样尊贵的文化艺术消失了?贝嘉席姆说:“肯定是科技,电视和收音机改变了人们的休闲时光,这些正在进行中的发展也让书籍备受因特网威胁。”
利用科技保留文化
但是,有个像一千零一夜的奇妙转变,被认为造成说书人消失的科技可能也是拯救传统文化的灵丹。来自黎巴嫩、巴勒斯坦、约旦、埃及、突尼西亚、毛里塔利亚,还有爱尔兰的说书人聚集在约旦的安曼参加Hakaya庆典,表演说书并分享新想法。许多参与者的另个身分是演员、导演或制片人。
庆典中除了有众多同行表演口说艺术外,也讨论如何利用现代媒体保存这些文化的展现。葛特利感叹说书人的凋零,但也认为这些艺术还存在于表演理论、电影、电视和因特网。他甚至着手准备述说一名男孩在近日反总统穆巴拉克暴动中丧命的故事。
阿拉伯之春提供新故事的灵感,除了阿里巴巴、辛巴或阿拉丁之外,还可以述说人们如何面对现实生活。脸书和推特等社群网络就是一种说书方式的转化,从口语到网络文字。
巴勒斯坦裔人类学兼民俗学家沙立夫(Shareef Kanaaneh)表示,他在儿童身上听到1987年至1993年间的以巴冲突故事感到惊讶,因为其中有部分与古代神话和寓言相似,这些历史也被制作成说书人的材料。
他说:“其中一些吸引我的是,儿童创造出来民俗故事很相似,由儿童创造的民间故事英雄大多是小人物,有残疾的特征,但他们战胜敌人的情节同样发生在民间故事。”
他相信儿童创造的故事和古代传奇有紧密关系,也可以反映出儿童的心理状态和成长历程。以心理学的方式解释,沙立夫相信故事里描述一名孩童克服了逆境,因此得以继承父亲的王位。
沙立夫和其它研究人员正在搜集巴勒斯坦的故事,做为保存巴勒斯坦人的记忆与认同的一种方式。
这些用口语方式表达的故事甚至被录音起来,可以在Palestineremembered.com网站上取得。“我们也许无法取得巴勒斯坦土地,但我们可以创造一个虚拟的巴勒斯坦国。”负责营运网站的玛哈穆德(Rakan Mahmoud)说。
目前有不少计划都旨在保留巴勒斯坦的说书文化,但阿拉伯世界其它地区对此并不热衷,而在摩洛哥马拉喀什表演的说书人也渐渐绝迹。
现存的说书人都是年纪很大的男性,无法吸引年轻人接手保留古老传统。联合国文教基金会也曾试图进行说书人表演的录像工作计划,将档案上传至网络,但由于缺乏动力而导致这项计划停摆;现在主要在推动保留说书人文化的政府单位,仅剩摩洛哥的文化部。
2011-10-13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