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并非都为实
文章通过望远镜观察和拍照经历,揭示了眼见未必为实的现象,探讨视觉选择性和意识主导对观察的影响,强调主观意识对现实认知的塑造。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话确实具有普遍真理的意味儿。但是,凡事没有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在某些情况下,眼见并非都为实.
记得一九六六年八月十八日,在天安门广场用望远镜观看城楼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真容时,虽然圆圆的视野忠实地折射出满面春风的林元帅和若有所思的刘主席的身影,但留在我的视网膜并随即存入大脑皱褶的,却只有毛主席的慈祥笑脸......
集会结束,听同学们意犹未尽地谈论着城楼上各位领导人的衣着和表现时,我如同梦中惊醒一般:还有这么多的细节?我可一点儿没看到!
类似的问题不久之后又遇到了:当我兴致勃勃地洗出自己自认为完美无瑕的照片时,却沮丧地看到人物的头上杵着一根在拍摄时压根儿没有看到的电线杆!
遇到问题请教长辈。我带着这两个问题请教父亲。父亲听后笑了:
“第二个问题主要在出在相机的结构。你用的禄来福来是双镜头反光相机,上面的镜头用最大光圈取景。光圈越大、景深越浅。所以,在拍摄的时候背景虚化,自然看不清后面的电线杆儿啦!”
嗯,父亲说得有道理。可是,不对呀?莱卡相机的取景器没有背景虚化的问题,为啥我在拍摄时也遇到同样问题?
父亲听后又笑了:”再说说第一个问题吧.为什么你在望远镜里只看见毛主席;在莱卡取景器里看不见电线杆儿呢?人是有主观意识的,当你集中注意力去看某个人的时候,对其他人或者物体就会视而不见.换句话说,人的视觉是有选择性的!”
我明白了.当某种强烈的意识主宰人的头脑时,确实会出现眼见不为实的客观事实呀!
2011年12月12日
很赞哦! (1025)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