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的世界
生存的世界
说完爱与竞争的世界,还有一个很大的方面没有说,那就是生存。李小龙是这个世界上少有的将自我与哲学统一起来,并诉诸生存实践的人。他曾经这样说过:“随着时间的流逝,英雄人物也和普通人一样会死去,会慢慢地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而我们还活着。我们不得不去领悟自我,发现自我,表达自我。”对于李小龙来说,截拳道不仅仅是一种功夫,而是他清醒的自我。
通过追溯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对人类的影响以及考察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我们认识到无条件爱,以及这种无条件爱的缺失与在场诉诸意识所产生的恐惧与贪婪,是人类发展的心理动力。通过考察人类的生物性,社会性和精神性,我们认识到贪婪与恐惧诉诸人的生物性,社会性和精神性,形成人类整体上的生物定向,社会定向和精神定向,这一点和我们个体的生物定向、社会定向和精神定向类似,只是在时间及个体的相互作用下,递归出更高级别的整体特质。
这里可能要解释几个词汇,第一个词汇是爱,作为人类心理发展起点的爱是一种无条件的爱,这和我们日常所说的爱情有着本质区别,这种爱是圆融状态下的意识感受;第二是贪婪和恐惧,贪婪和恐惧并非贬义词汇,仅指无条件爱的在场与缺失所造成的人类在生物性、社会性、精神性三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两种相反趋向。而这两种相反趋向,表现在个体心理层面,形成人类内心四种不同的冲突类型。第三个词汇是级别,级别是世界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客观层次,比如个体——群体——民族——人类,在不同的级别层次,表现出一些固有的不同特征,整个世界的级别体系,类似于金字塔结构。第四个词汇是递归,递归在计算机编程领域,主要指对程序本身的循环引用,在这里主要指级别的上升过程。
生存是生命本身定向反应的综合。这种定向不仅仅是作为个体的定向,也是作为整体的定向,作为历史的定向,是无意识定向和有意识定向的综合。从生存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看到,生存是不同级别生命共有的特征。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大自然的生态序列,及人类社会本身的生态序列得以验证。小到细菌,大到植物,动物,人类……无不遵循生存法则,人类也是如此。只是有的人以个体为中心,有的人以家庭为中心,有的人以种族为中心,有的人以人类为中心,如此才产生了人类历史上很多壮丽的爱与牺牲。可以这么说,一切爱与牺牲都是和生存相关的爱与牺牲。
生存本身在时间与定向的推动下不断完成自身,形成各种“存在”意义上的美,进而衍生出各种美学思想。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尼采则强调意志美学,福柯弄出来生存美学,海德格尔和萨特有存在主义美学等等。在生存的舞台,尼采高扬艺术形而上体验着永恒与绝对、审美与圆满,现实却又不断把他带回地面。福柯则将现实生活审美化。有人说尼采注重整体美学,而福柯注重个体美学,其实仅仅是级别意义上的冲突。海德格尔喜欢使用“显示”一词将美和真融合在一起,而萨特对个体自由有了更多假设。考虑到宗教对人类依然有着重大影响,宗教美学也该被考虑其中。或许有人会说,整个世界的发展历程是以美学的变迁为背景的。最初是宗教美学,之后尼采宣布上帝死了,所以才有意志美学、生存美学、以及存在主义美学的诞生。但这种说法显然违背了存在主义美学自身。先有存在,被觉察之后发现美,之后诞生美学。
如此,我们可以将美学撇在一边,研究生存本身。最基本的生存法则是弱肉强食。当生存的舞台受到挤压,一种生存主体在恐惧和贪婪的作用下成为强者,并得到社会定向的加强,进而倾向保持和挑战更高级别的地位。犹如车轮的滚动,最初可能非常吃力,之后其发展速度呈几何倍数递增。竞争的失败者,则从属于强者生存。这就是当今世界的真实格局。
王者从不曾在这个世界消失。只是从明到暗,隐身于大地。财团效忠于王者,政府左右于财团,军队听命于政府,人民在政府的框架下谋生。除非有天外来客,否则这个世界的第一头等大事,必然是王者的地位受到挑战。王者从不曾是一人之王,其在时间和定向的推动下,必会跨越层层级别,卫冕人类之王。而此时,王者的利益就是人类的利益。人类始于王者,必终于王者。
注意,这里的王者并非封建之王,与民主、自由、平等、人权也并没有冲突,因为只有在王者的庇护之下才会有相对的民主、自由、平等和人权。而最需要民主、自由、平等和人权的地方,恰恰是金字塔层级的最底端。我们并非生存于一个平面结构的世界,而是一个立体结构的世界。有时候我们不愿意接受一个立体结构,仅仅受限于我们的情绪。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族群可以在没有头领的情况下具有非凡的战斗力。一切没有头领而生活的族群,必然损失了自己的王者,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更强大的王者的“支配”。
真正的王者不需要名望,他颁发名望;真正的王者不需要功劳,他颁发功劳;真正的王者不需要利益,他颁发利益,真正的王者所考虑的,仅仅是生存,永续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