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威胁”论批判
“中国威胁”论批判
作者:[美]哈利•R•阿尔罗德汉 吕增奎 编译
(摘自《国外书刊信息》2008年第1期)
一、中国威胁论的理论基础
要研究“中国威胁”论,可以从许多层面进行分析。然而,从根本上来说,争论的焦点是大国政治和中国作为大国崛起的未来意图和能力。美国的政策一直是使中国融入到国际经济和政治体系中去。“中国威胁”论声称,无论中国如何融入到国际经济和政治体系中,它一直都是修正主义的大国,并且会试图改变权力的均衡。一些研究分析了中国的国际行为模式,并且断言中国最有可能成为一个维持现状的大国。然而,坚持其他国际理论范式的学者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例如,那些赞同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人主张,所有的大国都是修正主义的国家,因而中国也不例外。
新现实主义者声称,在一种无政府状况的国际体系中,国家的终极目标是生存(如果一个国家不能生存,它就不可能追求其他的目标)。就防御性的新现实主义而言,每个国家都有动机维护现存的权力均衡,使失序的世界变得稳定。这反过来又促使国家依靠盟友来抗衡外部的威胁和维护现存的权力分配。按照这种理论范式,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和国际行为的特征是谨慎、联盟建设和以利益为基础与他国进行交往。
另一方面,进攻性现实主义者认为,国家不会满足于纯粹的权力均衡,因为在国际体系中没有现存大国的空间;国家拥有强烈的动机以牺牲竞争者的代价来增加自己的相对权力份额。正是这种现实主义常常被视为国际关系理论家圈子中预言中国威胁的理论基础。进攻性新现实主义者认为,中国正在加强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排挤俄罗斯和日本来支配亚洲,防止其他任何大国的威胁。
至于美国的反应,进攻性新现实主义者认为,美国“不会容忍出现平起平坐的竞争者”。美国将会尽力遏制中国,阻止它支配亚洲,最终削弱它建立霸权的能力——与冷战期间美国应对苏联威胁的方式如出一辙。然而,对美国来说,中国与苏联相比可能是一个更棘手的挑战。按照进攻性现实主义的范式,美国与中国之间的竞争是太正常不过的大国行为了。事实上,中国的霸权野心与美国自门罗主义之后在西半球的霸权野心没有什么不同。进攻性现实主义者可能认为,“接触”中国并将其纳入到国际体系中的政策只会使经济繁荣的中国成为一个拥有霸权野心和能力的修正主义国家,而不是一个维持现状的大国。正是这种野心和能力的结合产生了“中国威胁”论。从本质上来看,由于各种意图不能完全为人所知,中国被认为具有成为霸权大国并在东北亚和其他地区挑战美国的野心。然而,野心本身并不是威胁;中国可能拥有与其霸权野心相匹配的能力。这种论点实质上讨论的是实力,尤其是中国军事和经济的相对实力。
二、军事威胁
自冷战结束以来,中国分析家和五角大楼的出版物通常运用三个论据来论证,中国的军事现代化是美国安全的潜在威胁。第一,中国的军费高于政府的报告。第二,中国购买了能够把军力投射到境外的武器。第三,中国正在几乎没有外部威胁的时候进行军事现代化。
1.军事能力
军费可以视为军事意图的标志,而不可以视为实际的军事能力,因为军事能力需要的远不只是军费。然而,即便从中国的军费确实是意图的标志这一论证来考虑,所有军费占GDP比例更大的国家也具有进攻性的意图。此外,对美中当前军事均衡状况的静态分析可能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中国威胁”论关注的主要是未来的军事能力。可是,就中国未来的军事能力而言,最好的指标是当前中国军队现代化的水平。与猜测中国未来领导人的意图或从不确定的国防预算来推测中国未来的军事能力相比,这无疑是更正确的做法。
中国已经大大增加了它的地面部队,但美国依靠海空军的优势继续主导着东亚地区。然而,“中国威胁论”的支持者认为,中国海军现代化的目标就是要挑战美国的这种优势。军事专家们认为,中国的海军能够在太平洋地区对美国的海军构成威胁,但它们在进攻行动中的活动范围和能力有限。中国无疑被视为台湾的军事威胁,而台湾则被公认为是美中之间的着火点。然而,在任何一种情况下,台湾肯定是一个可能出现所能设想到的最坏场景的地区。但是,真正最坏的场景,包括使用更具有毁灭性的武器、大规模战争以及军事和政治上的误判。这样一些场景可能在许多情况下发生,而台湾无疑会是其中的一种情况。但是,最坏的场景常常并不会发生,并且肯定不应该成为把中国而不是其他任何国家当作军事威胁的理由。
还有一项军事现代化常常被当作中国具有全球军事野心的迹象而加以提及,这就是战略武器,即核武器和投送这些武器的能力。中国的军事领导人曾经表示过,如果被迫打一场核战争的话,中国将会愿意打这样一场战争。但是,中国知道使用核武器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中国没有进行第一次核打击的能力,即便研制出一个有效的核武器投送系统,中国也只拥有最低限度的第二次核打击能力。
2.军事的不确定性
在质量问题上,重要的是强调在数量上表现出的军事均衡。然而,如果避而不谈质量,数量只能给国家带来虚假的安慰。随着所谓的军事革命的来临,军力的衡量标准不再是单纯的数量,而是战争决胜能力的质量、精确度、机动性、协同性和效力。毫无疑问,中国关注并且可能正在努力获得这样的能力,但是只有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才有能力运用精明武器,并把海陆空三军整合成一支能够打赢现代战争的协同作战军队。
另一个关键的不确定性是中国缺乏维持长期军事行动的能力。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高度依赖美国和东亚经济体。中国领导人明白,对美战争意味着对美出口市场的关闭,最终的结果是中美之间的战争不是没有可能,而是不大可能。一个理性的行为者不仅明白自己的军事能力,而且也知道自己实力的种种局限。除了上述能力差距外,对中国来说,经济、政治和战略的成本过于高昂,因而不可能冒险发动战争。更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可能冒险发动战争,是因为军事上的失败将会毁灭它的可信性和合法性,从而导致它的崩溃。
从中国目前的军事能力来看,来自中国的威胁几乎没有什么意义,因为美国的军事力量是无可匹敌的。“中国威胁”所指的可能是中国未来的军事能力,但正如上述所指出的,这仍然取决于美国的立场,尽管中国的军事能力按照目前的速度发展。因此,这一问题回到了当前和未来的意图。做出最坏的假设无疑是一个选项,这正是“中国威胁论”所做的事情。
三、经济威胁
倘若没有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率,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就是空中楼阁,而且任何公认的军事威胁都是与某个国家显著的经济增长交织在一起的。自1979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据估计是9%左右,GDP更是翻了三番。2005年的一份研究发现,66%的美国人认为,中国“对美国的就业岗位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而54%的美国人则对“中国对美国的投资水平”表示了担忧。
1.经济操纵
这样一些情绪源自于政策制定者、专家和评论家对中国在一些重要领域上的经济政策的深刻担忧。第一,中国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据估计每年给美国造成了大约20亿美元的损失。无论如何,中国在这个问题上都会继续受到指责,但这只是中美之间其他许多经济摩擦来源的一种症状而已。
第二,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正在导致美国就业岗位的流失。对中国的转包行为已经成为美国政治上的一个楔子。在经济上,中国提供了廉价劳动力,因而许多跨国公司决定利用中国低成本的劳动力。这意味着美国制造业和工业就业岗位的流失。毫无疑问,中国是西方制造业衰落的一个因素。尽管如此,仍有其他的因素导致了西方制造业的衰落。
第三,美国对华的贸易赤字持续了几年,使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一些人认为,如果中国决定“抛售”所持有的美元,那么美国就会变得非常脆弱。这种观点忽视了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如果抛售美元,可能会造成本国经济的崩溃。外汇储备并不是“奢侈品”;它们是中国保持经济健康的重要因素。对中国来说,清空手中的美元可能是一种适得其反和非理性的行为。此外,美国对许多国家都保持着贸易赤字。自2000年以来,中国只占美国贸易赤字增长的三分之一。这背后有许多经济原因,包括美国的低储蓄率和高财政赤字。
第四,近年来,中国能源需求的剧增成为在讨论中国“重商主义措施”时的核心问题。目前,中国40%的能源消费需要进口,但是中国在世界能源消费量中所占的份额据估计将会增加,与此同时其国内的能源供应量将会下降。美国能源部估计,到2025年,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将达到每天950万桶,这将使中国在世界石油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增加到14%。相比之下,美国的石油消费量据估计将占到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25%。
撇开数字和预测不谈,真正的问题是战略上的问题。中国巨大的石油需求使一些人怀疑美国和中国是否会卷入获取能源供应的资源战。毫无疑问,中国已经开始发展与非洲、中
东和中亚能源富国之间的战略关系。一些人运用新现实主义的框架解释中国的动机,而另一些人则使用能源战的历史类比。中国以关于非零和措施的讨论作为回应。中国能否克服能源问题难以确定;但是,就能源的稀缺性和工业经济的动力是能源而言,能源竞争问题将会持续下去。
2.不确定的经济未来
不论是因为中国巨大的能源需求还是因为它所持有的美元,其中都有一种内在的假设,即中国能够维持其高速的经济增长率。然而,中国正在面临“中国威胁”论所忽视的一些社会经济不确定性和风险。
第一,经济增长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就是逐渐降低的利润。中国经济正处于从集中体制向更开放的经济转型的阶段。中国经济的未来像其他国家的经济一样不确定,并且由于缺乏透明度可能更加不确定。从本质上来看,经济增长是周期性的,并且所谓的永远增长至多只是一种误导性的预测。第二,中国继续受制于巨大的收入不平等和贫困。据估计,中国有4亿人每天的生活费不到2美元。中国的穷人缺乏社会保障网的支持,这只会加大不平等。第三,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融入全球经济秩序带来了社会经济的变革,影响了中国传统的社会体制和制度。其实,中国社会经济的转变带来了复杂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健康运转,而且影响了作为国内稳定之关键的社会结构。第四,中国经济继续严重依赖国有企业。尽管实施了“自由化”,但中国政府仍然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持续的经济发展不仅取决于中国使GDP增长的能力,而且取决于中国提高私人部门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的能力。
尽管经济增长巨大,但中国仍然是一个新兴的经济体,国内的稳定并不确定。中国国内的社会政治问题可能会发展成国内不稳定的根源,严重威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威胁”的来源可能并不是中国的霸权野心,而是中国共产党万一垮台所造成的不稳定。中国的崩溃不仅会造成东亚的不稳定,而且会对全球经济和安全带来难以想象的连锁反应。
总之,中国既不像支持者声称的那样充满善意,也不像批评者所断言的那样充满敌意。事实上,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或许会挑战美国的霸权。不过,这并不等于说中国对美国的生存构成了威胁。此外,要想认识到中国正在崛起的实力,人们不仅必须认识中国目前和未来的能力,而且必须认识到中国在经济、社会和政治上的缺陷。任何这样做的尝试都将表明,中国充满了各种对国内稳定构成威胁的社会政治和社会经济问题。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