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电影《鬼子来了》刻画的是谁的形象

火烧 2008-11-11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文章探讨《鬼子来了》中中国人面对战争时的散沙状态,分析其贪生怕死的劣根性,同时对比共军宣传带来的团结与抗争精神,强调组织与思想引导的重要性。

电影《鬼子来了》刻画的是谁的形象  

 

柳鲲鹏

http://www.wyzxsx.com/m/quantum6

 2008-11-11 

 

关键字:鬼子来了 中国人 组织

简介:古今中外的平民,面对战争都是害怕的,没有什么好指责的,一切错误都是当局的。《鬼子来了》讲的是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没有组织起来的中国人,被当局抛弃而没有清醒的中国人,绝不是组织起来的中国人。经过笑贫政策30年,中国人都跟《鬼子来了》里的一盘散沙一样。污染,一胎化,伦理道德崩溃,中华民族灭种不远!

 

 

  几年前看过《鬼子来了》。当时向别人推荐看看,理由是“深刻的刻画了中国人贪生怕死的劣根性”。看过的人,应该都会觉得有道理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觉得这个想法很有问题。

  首先贪生怕死是不是中国人独有的呢?纵观世界历史,显然贪生怕死是每个人的劣根性,相比之下要中国人好得多。美洲大陆土著印第安人被霉国奠基者灭种,显然不是因为印第安人骁勇善战,而是因为他们贪生怕死;当年蒙古人横扫欧洲,显然不是因为欧洲人骁勇善战,而是因为他们贪生怕死;非洲黑人被欧洲先进制度代表们贩卖黑奴,显然不是因为黑人骁勇善战,而是他们贪生怕死;二战时德国占领欧洲各国的时候,显然绝大多数平民也是贪生怕死的。实际上古今中外的平民,面对战争都是害怕的,没有什么好指责的,一切错误都是当局的。

  其次就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有多少是那个样子?说是大部分并不为过。想想蒋介石当局的军队,张学良部30万对2万拱手把东北送日本人,大批投降日本当伪军,日本一个营就可以赶着蒋介石当局军队一个师满山跑,平民那就更是贪生怕死了。少数国民党军队虽然浴血奋战,也只见地盘丢失,连保住也困难。说《鬼子来了》刻画的是这些人,相信没有争议。但是仅仅如此吗?如果这样中国还有什么希望?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最头痛的是什么?当然是抗日根据地了。想想自己的背后总有人枪在捣乱,谁不除之而后快?当时的共军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要武器没武器,是靠着什么建立根据地呢?当然是靠着人民,而且必须是不怕死的人民,参军,打仗,供粮,提供后防线,保护伤病员和情况员等等。《鬼子来了》肯定不是说的这些人。这有一个奇怪的问题:同样是中国人,难道共军运气好,碰到的都是不怕死的人?这当然不可能,那么又是怎么回事?

  其实共军来根据地之前,这里的人是没有什么变化的。经过共军一来,他们自然而然的就团结起来了,就不怕死了。尽管日本扫荡三光,根据地就是屹立不倒。导致这种差别,显然就是共军的宣传。经过共军的宣传,他们或多或少的明白了一些道理,然后就开始支持抗日运动来。

  说到这里,可以这样说:《鬼子来了》讲的是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没有组织起来的中国人,被当局抛弃而没有清醒的中国人,绝不是组织起来的中国人。

  

  再联想一下。新中国建立之后,当局是想方设法组织人民,发动人民参与各种建设,组织民兵,后来把人民组织起来斗贪官。xx上台之后,所采取的所有措施,必然有一个把人民打成一盘散沙的特征,甚至公然鼓吹“办好自己的事就是最大的爱国”。从这个角度来看,xx一定明白这样的后果,同样也可以证明他的用心是极其险恶的。总之在这些措施下,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跟《鬼子来了》里的一盘散沙一样。

  一盘散沙的中国人啊,看看污染,看看一胎化,看看伦理道德的崩溃吧!后代会变成什么?他们怎样生活?就让他们自生自灭?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