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给李源潮同志进一言

火烧 2008-10-2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针对李源潮同志在反腐用人方面的举措提出建议,强调要打破山头主义,落实党管干部,根治卖官买官现象,呼吁真正实现五湖四海和制度化管理。

给李源潮同志进一言

   

   

至李源潮同志出任中组部长以来,针对“改开搞”后出现的“用人腐败” 等问题,似乎是很想作为一番,一会儿提出,当干部要有三个“敬畏之心”:一要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二要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三要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一会儿又提出,《组工干部“十严禁”纪律要求》主要包括:严禁“封官许愿”,违规干预下级单位和有关部门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严禁在干部考察工作中弄虚作假、隐瞒实情;严禁参加可能影响公务的消费娱乐活动;严禁利用职务之便为本人、亲友谋取私利;严禁收受任何单位或个人的贵重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严禁接受任何单位或个人支付应由本人或配偶、子女等亲属负担的费用,等。同时公开向越演越烈的卖官买官风宣战。但请恕草民直言,这些动作给人雨点大雷声小的印象,要根治“用人腐败” 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但鉴于源潮同志一片诚心,草民就斗胆地给您进一言,不当之处请海涵。

   

要搞五湖四海,不能培植山头。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有这样那样的山头是客观存在的,毛主席也承认有山头。为了平拟山头,毛主席坚持搞五湖四海,所以不管是井岗山的,还是平江的,还是洪湖的,还是陕西的,还是川陕的,还是白区地下党的都一视同仁,量才选用。但是,就是主席在时,这种现象也没法根除,比如林总在组持军委工作时,用的几乎是四野的人。毛主席还不得不采用掺沙子的办法,才使局面有所控制。毛主席之后到现在呢,情况如何,可能源潮同志比俺草民清楚一万倍,就用不着草民在此唠叨了。因此,根除几千年形成的,“一朝天子一朝臣”, 搞五湖四海,这才是应该研究的问题。对此,源潮同志有方案吗?

   

要管住“四个人”, 在“党管干部”上下功夫。目前状况是,各级各部门各地区,把“党管干部” 异化为“人管干部”。 这是形成卖官买官的制度缺陷,因此,如何管住人才是根本。那五个人呢?[这里主要是指地方各级] 一是一把手书记,二是副书记政府一把手,三是管党副书记,其它的如常委组织部长等党委、政府副职算一个人吧。组织部门呢,就成了实现这些人用人意图的工具。经常是费力不讨好,两面受气。提拨了的人,早有人给讲,是他的作用。意思说你花得值。由于种种原因未提的,也有人讲,是组织部卡住的,组织部是哑巴吃黄琏。所以,要杀住卖官买官风,主要是变“人管干部” 为真正的“党管干部”。 否则别说十禁令,百禁令、千禁令也无作用。对此,源潮同志又有方案吗?

一些具体的政策导致卖官买官。就说工资制度吧,毛主席时代,领导有可能比部下工资低。比如草民,大学毕业22级,给俺单位除正职同俺一样是本科毕业工资一样外,其它副职比俺低至少两级。想到领导比俺辛苦还工资低,俺能不努力工作吗。也不想官不官的,到了后来工资制度一改革,只要是官,单就工资一样就突飞猛涨,更别说,当官就有权,有权就有色,有权就有钱了。他能不卖官买官吗?对此,源潮同志又有什么办法呢?  

   

哦,对了,草民在你提出的三敬畏之时,半年前就提出了对历史的敬畏,(贴子附后)有人听吗?这是一个没有敬畏的时代,奈何?!  

   

面对台独势力,当政者要有历史敬畏感  

   

作者:浮图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点击数:     3182    更新时间:2008-3-14    

   热 荐    

大】  

  

   

当政者要有历史敬畏感  

何谓敬畏,就是又敬重又害怕的意思,对历史的敬畏感就是树立对历史又尊重又害怕的观念。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持续性文明,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当政者有历史敬畏感,所谓“上对得起先人,下对得起子孙”。有此意识,使其决策出发点,往往是“以史为鉴”,追求光耀千秋,而怕遗臭万年。当政者这种历史敬畏感,保证了中华文明的远源流长。  

中国古代杰出的帝王和政治家在治国理政中,非常重视并善于从历史中吸取有益的经验教训。周公辅佐成王时,说:“我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所谓“殷监不远”,终成就周王朝几百年基业。唐太宗李世明曾说:“朕睹前代史书,彰善瘅恶,是为将来之戒。……将欲览前王之得失,为在身之龟镜。”并明白了“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的道理,终有我中华皇皇盛世。这种对历史的敬畏感,在中华历史的长河中,造就了无数英雄人物: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诸葛亮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夏明瀚“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种历史敬畏感,也使我中华百姓具有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胸怀。  

无可否认,在中华5000年文明史中,也出了些凡事从私利出发,从小集团利益出发的没有历史敬畏感的民族败类。秦侩以“莫须友”杀岳飞,终致国破家亡;慈禧“宁与外人,不予家奴”终于终结清王朝历史;汪精卫卖身投敌,与敌为友;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致中华子民血流成河。这些没有历史敬畏感的当政者,虽得逞于一时,但终落历史骂名。  

人民领袖毛泽东对历史是非常尊重的。延安时期,就要求全党读《甲申三百年祭》。由于强烈的历史敬畏感,使他在立国之初,就力排众议,进行了伟大的抗美援朝:在困难时期,打响了中印自卫反击战;面对强敌,发动了珍宝岛自卫反丰击战;进入老年,仍打了中越西沙之战。由于强力的历史敬畏感,使他在同苏联关系最好时期,也没有划定中苏边界。由于强烈的历史敬畏感,使他冒着自己粉身碎骨的危险,也要发动“文化大革命”。  

今天,作为毛泽东事业继承者的中国共产党的当政者,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美国的疯狂打压,面对猖獗的台独势力,面对日本欲强占我东海的狼子野心,面对南沙群岛被吞食的局面,何去何从,已到了该果断决策的时侯了。不管怎样决策,但有一点是必须明白的,就是当政者必须对历史要有敬畏感,以免作出错误决策,给中华民族留下万古遗憾。  

戒之、慎之,决策者们!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