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农关注

谈谈农地抛荒问题

火烧 2008-10-27 00:00:00 三农关注 1025
文章分析农地抛荒严重现象,探讨粮价低、生产方式落后、劳动力流失及文化生活影响等多重原因,并提出提高粮价、补贴、基建和组织化等解决对策,强调政策调整与农村发展的重要性。
         年初,我曾陪省国土厅下派的工作人员一起在村里搞过一次土地调查,并了解到了附近农村土地抛荒的大致情形。应当说,农地抛荒已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大部分村子的抛荒率在30%左右,个别的村组达到了60%以上!越是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农地抛荒现象就越是严重。

        农地抛荒首先是浪费了在我国本来就已十分稀缺的土地资源,加大了农民增收的难度,直接危及国家的粮食安全,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抛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粮价过低,生产成本增加,粮食生产低效益或负效益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由于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的涨价,特别是农业生产雇工的成本增加,造成粮食生产成本的大幅上涨,而粮食价格基本上维持在很低的水平,只相当于同期国际市场粮价的四分之一。尽管政府有种粮补贴,但相对于农民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无助于种粮积极性的提高。

        (2)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下。在广大山区,由于推行分田到户的政策,农业公共设施尤其是机耕道和水利设施建设寸步难行,无法进行机械化耕作,现代农业生产方式难以实现。

        (3)青壮农民工外出导致农业生产所需的强劳动力缺失。由于强劳动力缺失,现在农村大部分地方都在种粗放式的“懒人田”,大量不便于耕作和灌溉的土地只好抛荒。

        (4)农村不健康的文化生活方式的影响。由于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和政府从农村的退出,农村文化生活一直处于真空状态,一些消极的东西卷土重来,懒散之风盛行,赌博打牌猖獗,并成为农民群众日常劳余生活的主要消遣。

        农地抛荒严重反映了国家农业政策的失调,反映了农业地位的尴尬和农村发展的严重滞后。

        据我所知,农地抛荒问题也引起了地方政府的相当重视,但是,他们为此采取的措施却是十分错误的,甚至是虚假的、行不通的。他们的方法就是剥夺抛荒农地当年的种粮补贴,抛荒两年的,将由集体收回承包权,并对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给予严厉处罚。这个方法不从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入手,而是对农民和村级基层组织采取强硬的姿态。我认为这不仅没有用,而且违背了国家的土地承包政策,伤害了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生产和工作积极性。首先,农民并不太在乎这个补贴,如果种粮划算,没有补贴他们同样要种。再者,由集体收回土地承包权基本上是一句空话,这并不是说这种行为违背了国家的土地承包法,主要是因为集体组织本身早就没有了,又如何去“收回”土地承包权呢?而且,农民种不种田不是由村干部说了算的,处罚村干部实在是极大的冤枉。开除了村干部,农地就不会抛荒了吗?

        解决农地抛荒问题应该追根溯源,首先是要放开粮价,或者是大幅提高农业补贴,同时,应该如三中全会所提倡的那样,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尤其是要着力解决好农村的机耕道和水利设施建设难题,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第三,要大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妥善解决农忙时节农业劳动力的配置,改善和稳定农民就业状况。最后,应该重视和加强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的建设和指导,倡导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