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不得批评是权力的死敌
容不得批评是权力的死敌
国人大约都知道,魏征的“唾面谏”为唐太宗李世民赢得了纳谏如流的美名,从而也促成了大唐帝国的超级强盛,然而,另一个与此极其相似的典故却被人们有意或无意的异化了。这便是“门庭若市”这句成语。它的原意本是指[在《邹忌奉齐王纳谏》之后,齐威王受到启发,遂下令说:“不论官吏或百姓,凡是能当面指出寡人过错的,赏上等奖;上奏章规劝寡人的,赏中等奖;在街头巷尾议论寡人过失,被寡人听到的,赏下等奖。”]这件事所形成的“群臣进谏,门庭若市”的盛景,但到当代一些文人的笔下,这句原本完美无缺、并且意义至关重大的成语,却被斩去了主管灵魂的头颅,仅剩下徒有华丽外表的躯壳了。
权力的门前如果仅有徒具华丽外表躯壳的“门庭若市”,而失去了主管灵魂头颅的“群臣进谏”,便极易产生更多“皇帝的新内衣”的丑剧,以及更多指鹿为马的罪恶。这已是被众多王朝的灭亡史所证实了的。
使老汉我实在难以理解的是,邓小平早就指出:“如果出现了两极分化,改革就失败了。”然而,在两极分化已经非常严重的事实面前,尤其是在举国高喊要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情况下,我们的主要媒体不仅没有直面改革开放中的缺点和错误,更不敢言及邓小平早已明令的失败,反而却出现了一片溢美的鸹噪,这岂非去掉“群臣进谏”主意的“门庭若市”么?况且,一些网站的大量扣帖和删帖,已经将拒绝“群臣进谏”式的批评推向了极致。
历史已经告诉我们:“群臣进谏”是事业兴旺发达的唯一途径,而拒绝批评则是权力的死敌。如果远离批评,则“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美好执政理念是不可能实现的。
话虽不太顺耳,唯愿高层思之。
秦川牛
2008.10.24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