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农关注

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把现代化的重心放到农村去!

火烧 2008-10-10 00:00:00 三农关注 1034
文章提出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将现代化重心转向农村,推动农村科学实践与新型城镇建设,强调城乡发展平衡与土地流转策略,助力农村经济与社会全面进步。

   

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把现代化的重心放到农村去!

   

   

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出: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并在《论十大关系》中给出了缩小城乡差距的理论指导,又为农村科学发展曾经做了储备人才的有益尝试。这显然是个前无古人的伟大壮举,并使农村包括医疗卫生在内的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扬,要求人们把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心放到农村去,既让广大农村的科学发展充满无限希望,也给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进而推动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村现代化的科学实践,各方面的条件与时机已经成熟,无须就其可操作性进行详细论证。现代化的建设周期比较漫长,至少要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必然伴随着当代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全过程。不能操之过急、急功近利,应当量力而行、标本兼治,把当前和长远结合起来。应当摆脱通过现有大中城市区域性扩张进行辐射的思路,以新型城镇建设为主线,把农业发展和综合配套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带动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根本解决;应当先规划后建设,先整合后转型,先挖渠后放水,把国内人才队伍不断地调动起来,把广大当地农民充分地组织起来,坚持自己动手,因地制宜地建设家园。

   

农村新型城镇建设,必须稳步推行国家基本建设的重心向农村转移。根据国际国内的市场供求关系和价值规律,充分考虑内外资源的灵活高效利用,进一步搞活国家资源战略储备方式,合理调节内外资源的配置使用比例,充分研究多元化的建设方案,优先采用当地的自然优势资源,科学界定建设规模和建设周期。当全球市场条件有利时,可以适当加大建设力度;当全球市场不利时,可以暂时放缓建设步伐,保持城镇建设和综合配套在不同区域的可调性,提高城乡两元经济和各大产业发展在不同时期的自控力,最大限度地排除不可控的干扰因素。

   

实施农村新型城镇建设综合规划时,一方面应当坚持农村科学发展的长远目标,另一方面应当发动农民积极参与当地各项重点工程建设,使全国农村在半工半农过程中大幅提高家庭年收入,并让以广大农村为重点的投资和消费比例快速增长,整体达到长远发展和拉动内需的双重目的。通过新型城镇二三产业的同步发展,尽快消化农业人口,引导非农人员转让土地,稳步实施先挖渠后放水的土地流转策略。(其中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丰富内涵,不再赘述)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