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究竟想要开放到什么程度
总有一些所谓的理论家产生出一些作品“坚持改革开放三十年不动摇”。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了,除了从不考虑此类问题的、还有一些死不承认的,大多数对改革开放已持有或多或少的异议,说明我们应该需要一个反思、一个扬弃的过程,然后再纠偏。否则方向都错了,走得越远,错误越大,损失也越大。
改革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它符合事物是绝对运动的哲学原理,即社会乃至人类总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为了顺应这一自然规律,就必然要改革。根据达尔文的进化社会学说,不改革就跟不上事物变化发展的局势,因此势必要被淘汰。创新、学习、与时俱进(真不想用这个词,源于某些人用过它)等都是改革思维的产物,都基于事物是绝对运动的哲学原理。
但开放就未免要相对得多,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如果中国开放到没有禁区就未免麻烦,比如中国的大部分决策由“香蕉”人来制定是不是会有不便呢?这就像家庭关系中丈夫一再申明是爱妻子的,但倘若开放到把其他异性引入家中卧室、坐在床边畅谈理想和人生,此情此景被妻子看见不浮想联翩才怪!可见卧室是除了卧室主人以外的禁区。家中还有一个禁区——百宝箱,倘若妻子看见家中百宝箱打开着、丈夫和一个陌生人在数钱,此情此景被妻子撞见其反应也会是惊惧骇然。可见百宝箱也是禁区。一个家庭尚且如此,那么一个国家呢?不能单纯地认为只有军事领域才是国家的禁区,这种简单的冷战时的思维早该与时俱进了。那么,如今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中国除了军事领域以外,我国的禁区又在哪里呢?
最近又听见了“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笔者思忖我国究竟想要开放到什么程度?坚持改革不动摇是正确的,坚持开放不动摇就会犯简单的哲学错误,还是慎重一点吧。一个家庭百宝箱是禁区,那么一个国家的金融算不算禁区呢?我国的金融改革搞得热火朝天,笔者担心把改革和开放混在一起显然会有问题。我就像那个浮想联翩的妻子一样,对我国的金融改革也浮想联翩,联想到《股权分置改革的决策有卖国之嫌》,这到底是金融改革呢还是金融开放呢?如此开放显然是开门纳盗、引狼入室。
开放后,我们不仅得到与人交谊的好处,但也得到许多屈辱甚至欺负,连一个孩子都知道,和某个大娃娃玩如果老被欺负,就不再和他玩了,可是我们在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欺负之后居然还死皮赖脸地和别人玩。鲁迅说过,在同一个人那里受两次骗的人该遭毁灭。莫非中国坚持开放不动摇是要走向毁灭?
开放是相对的,是暂时的,断不可永远开放下去,它绝不能和改革同日而语。像“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这样把改革和开放混在一起让人惊惧也让人骇然。这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针对开放还是适可而止吧!否则开放到没有禁区的时候,妻子会吃醋的,中国的老百姓也会吃“醋”的。
“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让人浮想联翩的同时也惊惧骇然。我们应该保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如果开放到连禁区都消失了,我们就会失去尊严,恐怕还会失去最后的生存空间。让我们大胆地推测一下,把改革开放搅在一起,是否有行“改革”之名推“开放”之实呢?
再谈一个改革决策的透明度问题。仍拿家庭关系举例。倘若丈夫担心妻子会浮想联翩而刻意降低被妻子撞见此情此景的概率,那丈夫的所作所为就不能如他自己所说的爱妻子,而是心中有鬼的偷鸡摸狗,如此家庭不解体才是奇怪。同样我国的某些决策担心中国老百姓“误解”而不予公开,还想方设法给它装饰一下,就不能算真正的改革,而应该算是鬼鬼祟祟地狼狈为奸,一定有卖国之嫌甚至之实了。这就不是什么改革,而是暗度陈仓的“开放”,是里通外国挖国家的墙脚、试图葬送中华民族的硕鼠。
越回避妻子的丈夫越可能想要偷鸡摸狗,越是回避老百姓质疑的决策,越可能是鬼鬼祟祟地卖国,在如今卖国贼快成一个群体又都深藏不露的情形下,如此怀疑并不离奇。如同前者家庭势必要解体一样,后者国家势必也要灭亡。
2008.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