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不能等待——人啊,你终须自救

火烧 2008-09-2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6
文章探讨人类必须自救,强调知足常乐与心理平衡的重要性,结合历史与现代社会问题,提出通过系统管理实现幸福生活。

不能等待——人啊,你终须自救  

 2008-9-22 

德尔斐的阿波罗神殿镌刻着两句至理名言:“认识你自己”、“切勿过分”。这两句话,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理解为理性是唯一的美德。亚里斯多德认为需要遵循“中庸之道”。

要想成为衣食无忧、有所作为的人,你需成为圣人和贤人,即有才能的劳动者,成为超越低层趣味的大智慧人,像尧舜那样品德高尚、不断进取的人,实现毛泽东的理想“六亿人民尽舜尧”,进入人人满足、人人高尚的共产主义社会。

工业化前社会,人们生活普遍处于“匮乏时代”,物质生活普遍低水平,迫使人们从宗教的自虐中得到一丝安慰;工业革命使得社会进入“消费时代”、“普遍剩余时代”。只是欠发达地区尚未脱贫。发达社会出现很多社会问题主要是“人们道德冲突的问题”,也就是阶级冲突导致心理扭曲的“恐怖时代”。

喻阳兴《论人间天堂的建立》强调:快乐与幸福是一种内心的感受,是我们的身体根据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综合判断的结果,身体的判断当然与每个人的主观意识有很大的关系,也与人的身体状况息息相关。这方面人们的主观意识主要受文化中的宗教文化影响,所以宗教教导人们寻求快乐的方法就是:知足常乐、要学会感恩、要各安天命、要清心寡欲。这些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多少人能事事放得下、能与世无争;“树欲静而风不止”,明天的早餐都不知在哪里,工作随时都有可能被丢掉,生活随时可能成为问题,小孩随时可能无力抚养,老了之后的生活还是一个未知数,你叫人不为未来着想,叫人知足常乐,要大家各安天命、清心寡欲,难!毕竟浑浑噩噩的人不多,自然赋予人的本能是不可能随便被人的意志克服掉的。圈子中的人都是花天酒地,纸醉金迷,你又如何要求他甘守清贫、廉洁奉公呢?大家都收受贿赂,你不收反而会被当作异类受排挤,大家都养二奶,你不养反而会被别人看成没本事。人是可以分析推理的高智能动物,也先天具有生物的本能,靠人的修行、靠人的意志力来长期抑制人的本能,不为外界环境所左右,那是圣人是得道的高僧。人的快乐在物质的基本条件满足之后,文化就是关键。最后把希望寄托于人类综合管理系统,可以保障我们每一个人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保障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社会环境,已经有了物质方面的保障,剩下的就是我们如何来寻找幸福感了。  

实际上,心理学从实验心理学,即现代心理学开始,回归到生理“唯物主义”,这无疑是必要的一步,但却是弯曲的一步。原来的心理学是讲究灵魂,研究超级人才的发展,将人类的心理过程发展引入“天才”规律,和后来的人本主义相近,“高峰体验”就是人才的发展过程。冲击人生的伟大目标,最终要靠人类道德普遍提高的过程。

关键的一步是人们怎么才能成为“自己”,即认识你自己:怎么样达到你自己的最高层次,怎么样不走向反面。这就是潜能与目标的确立,是人类如何控制自己的权力欲望的问题。那些天才人物,能很快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并不遗余力地奋斗,成为真正有所贡献、有所作为的人,实现个人的才能社会化的最大化。只有那些痴迷于人类共同理想的人们才最终得到人们的爱戴,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圣人还在成功地实现个人社会化的同时成为不计较个人得失,自得其乐的高尚者,超越低级趣味的人。

文化的本质是形成人类共同的信仰,铲除导致人们误入歧途的社会存在——传统私有观念。这不仅仅要建立抑制资本主义的强大政治势力,更重要的是消灭阶级、消亡国家,消除诱因。教育的目标无非是使得人们找到“认识你自己”、“切勿过分”的理性与理想,并努力实现之。像“天才”那样培养信仰、抓住灵魂,不懈追求,驱赶障碍,实现给大家带来快乐和幸福的生活目标。  

心理学是人类最后的科学领域,政治是实现人类心理学革命的社会保障实践,这就是哲学的价值与意义。实现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人正常的权利,只是实现每个人的高尚目标。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