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与思考(一)关于出行
观察与思考(一)关于出行
双履带装甲车
E-mail: [email protected]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ed82770100aibn.html
http://blog.21cn.com/sldzjc2008/article/128231
http://hi.baidu.com/sldzjc2008/blog/item/2a9da50bb8df1638b1351d4f.html
【按:本来想简略的介绍一些当前的所看所想,但是未免太长,或说不清楚,所以干脆写一个系列。目的不在于解决问题,而在于希望引起更多的有识之士的注意,来思考以下问题的答案:我们究竟是想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诗文中的情景恐怕我们以后越来越难以感受到了。现在中国的河流,济水消失了;海河正在消亡;淮河部分通航;黄河季节性断流已经许多年了;京杭大运河已经多次出现大规模船舶搁浅事故;而随着三峡工程的完工和南水北调工程的开展,一旦遇到天灾,长江会不会出现水荒恐怕没有人能够打包票。这里着重说的出行问题,无论是内河运输还是海运,在时间上和便利程度上来讲都是没有办法和汽车、飞机、火车相比较的,因此比例相当小。不再多谈。
先说说铁路:
我所在的小市有800万人口,但有200万外出务工,另由于战略地位比较重要,于是就有了四进(京穗沪深)的始发列车。如果是在家要出门,只要提前一两天买票,一般都能买到座位票。相对于周边的地级市,应该说是相当不错了。但是仍然有问题,每逢春运、黄金周和学生返乡返城,仍然一票难求。火车站一般是一个城市的窗口,但同时也常常是这个城市最乱、奸商扎堆的地方。重要城市的火车站一般都驻扎着大批的黄牛党,所以通常我们很奇怪,我们买票如此艰难,为什么他们会有大把的车票可以出手?同时还存在一个奇怪的问题,就是在车站买卧铺票是很不容易的,但是上到火车上之后补票,卧铺票似乎随时都可以补到。后来有人建议实名制购票,但铁道方面以实施难度过高为由拒绝了。如果说实名制真的难度过高的化,现在网络化的售票网实施阶段售票应该不是太难。举例来讲:从汉口到北京的列车,当卖出一张汉口到郑州的车票的同时,就产生了一张郑州到北京的票,或郑州到石家庄、石家庄到北京的票。但实际情况是在郑州买票通常是无座票,但实际上是有座的。于是上车就碰运气了,运气好就会坐上座位,运气不好就乖乖找个地方站着吧!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接受的服务鲜明,在这个讲求市场经济和服务质量的社会里,持无座票的乘客没有理由付出与有座乘客一样的代价。而春运与客运高峰由于服务质量的严重降低提高票价的做法更是奇怪的。这些同时暴露了几个问题,大的方面来讲,一是管理上没有上进心,作为垄断行业没有充分为乘客着想。二是各分局之间、分局与总部之间的利益关系拎不清。
火车的提速一直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但提速不提价是天大的谎言。“六提”之后,许多人反应,一部分普通客车反而慢了,提速的都是快车、高票价车。而为了保证高价票车的客源,用和谐号挤掉整段路的所有普通车的情况也出现过。同时,提速的一大代价就是跨越了许多县级站和重要的乡镇级站。使得这些地方的居民出行反而变得不方便。我认为,铁路交通是成本最低和效率最高的地面机动交通,因当成为为广大老百姓服务的贴心人,而不应该嫌贫爱富。因当在提速的情况下想尽办法为更多地方的居民着想。现在各高铁的建设正如火如荼,我不知道,当高铁全面取代现有铁路的时候,票价会涨到多少。会不会有老百姓出门连最廉价的火车票也买不起。
接下来说航空:
很奇怪,作为平民化交通工具的火车票价有时高的吓人,而民航的票价有时却低的吓死人。比如杭州到哈尔滨的火车卧铺大约要500元,而飞机票却可以买到350、400。航空因为速度快,载员少而应该成为拿金钱换时间的人士的首选才是,而铁路则应该成为老百姓廉价旅行的首选才对。何以现状如此奇怪呢?既然我国已经非常富足了,富翁多不胜数,为什么航空市场却一直低迷呢?现在国家又在各地大规模修建机场,究竟航空运输是会繁荣还是继续萎靡不振,我们只能试目以待。而航空部门的服务质量我也不打算废话了,大家心中有数。
再来说公路交通:
乘坐汽车是大家日常出行最普遍的选择,机动灵活是它最大的特点。但是不论是长途还是短途,管理混乱是普遍现象。随地拉客、抢道、拒载、超载、转卖、欺诈等现象层出不穷。以长途车为例,经常半路要到一些卫生条件很差的地方吃饭,甚至强制。价格贵、口味差就罢了,关键是非常不卫生。我就曾多次因此而拉肚子。而短途和公交也一样问题多多,而且相当多乘客对其服务是十分不满意的。再者,中国的收费公路是世界之最,许多公路打的旗号是收费还贷,却收起来没个完,而且其使用根本没有透明度,简直就成了地方创收的一棵摇钱树。这就造成了两个严重到问题:一是我们的燃油费是不包括过路过桥费的,因此国内石油企业和幕后精英们以此为理由断定我国油价太低,要求“与国际接轨”,但不肯学习西方将过路过桥费作为燃油附加费添加到总油价中。二是处处设卡征收费用,即影响交通畅通,又增加通行成本,并成为个人与地方的摇钱树。这个成本,将直接落到司机身上,并最终由消费者来承担。
关注一下城市拥堵:
我们都知道,在现在中国拜金主义横行。有车有房似乎已成为“成功人士”的达标标准。一等人,开公车,油钱都由国家报;二等人,私家车,车不离身到处跑;三等人,出租车,公司领导给报销。由于许多城市禁摩,老百姓就只有搭公交和地铁了。离单位近一点的可以骑自行车,不然只有搭乘11路。而城市拥堵的罪魁祸首就是越来越多的私家车和四处游荡的公车。由于开车是“身份的象征”,很少有有车族会放弃开车。而单位距离工作场所遥远则使得职工们上下班要乘坐很长时间的车,从而形成了早晚高峰。而城市交通的管理机制又相当的糟糕,道路使用效率相当低。
一些思考:
对于以上所述的现象,虽然流于表面和过于简单。但还是可以说明一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以金本位为核心,粗放的发展资本主义,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必然的结果。从根源上来讲:由于我国特有的经济模式,使得沿海的企业与人员流动相当大,企业相对集中,而资源却相当贫乏。而内陆的资源大省则通常经济欠发达。一方面人员、粮食与资源要源源不断的运往沿海,另一方面沿海的工业制成品等又要运回内陆。而对于城市,由于企业人员流动性较差,而且不再福利分房,职工居住的相当分散。而为了讲求美观,城市规划将居民区与工业区和商业区分离,大家住的都距单位较远,而且没办法使用厂车一一接送。关于春运,我问过许多背井离乡到外地打工的民工朋友一个问题“如果你的家乡有一份工作可以让你来做,工资可能要比你现在稍微低一些,你还会来这里吗?”至于大多数的回答,我想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所以说,春运可以说是认为造成的顽疾。
“要想富,先修路”,虽然路应该修,但是修路要大量占用耕地,并且耗费资源。所以我一贯认为:我们应该合理配置资源,尽量减少浪费。将厂矿分散到全国各地,使资源与工厂间减少运输成本与消耗。将单位与住宅尽可能的建在一起,或尽可能接近,以减少不必要的出行。使各地能够均衡发展,减少人员流动,使千家万户可以安居乐业。而对于资本主义来说,消耗和浪费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和消费水平,创造GDP,但是在对能源的利用上来讲却是奢侈和挥霍无度的。在使用最少的能源办最多的事情上来看,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改良都是治标不治本的。要做到最合理的优化配置资源与真正减少浪费,降低污染,只有回到社会主义制度下,尊重自然,尊重人性,抛弃穷奢极欲的消费倾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各种问题,不论是环境问题还是社会问题。
8.9.19于訾水之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