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教师节,全国各地开展了也算轰轰烈烈庆祝活动(当然不能和奥运比)。作为一名教师的我,也感到无限的荣光。遇到几个农民工朋友,他们羡慕地对我说:“做教师多好啊,有寒暑假还有节日,收入快赶上公务员了。”他们本以为我听了这话一定会高兴,可是我听了却突然有了一丝悲哀,一点都没高兴起来。几个农民工朋友的话我听得明白,他们之所以羡慕教师,并不是因为教师有多高尚,也并不是因为不管怎样教师也顶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熠熠生光的光环,而是因为教师的收入!不是说“快赶上公务员”了吗?原来他们的尺度仍是金钱,“金本位”!
可我一直以为自己很高尚呢,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呢,在现实面前原来是这么的不堪一击!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没有“书记节”“局长节”“公务员节”呢?可以设一个嘛!我又在想,有了教师节就能证明教师重要了吗?有了教师节就能证明社会尊师重教了吗?
事实恰恰相反。节日的意义就在于对节日内容的不重视!节日所属群体地位的低微!我国中西部教育状况更是不容乐观!尽管近年来教师的福利待遇整体上有所提高。
教师究竟该承担一种什么样的角色呢?我们先来看看“教师”这两个字的起源。教 jiào 〈动词〉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既是社会角色,又是这一角色的承担者。无论是从知识的传授层面,还是做人的标准方面,教师都将影响学生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身为教师,应该注意对自身的素质培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系统,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终生学习,认真对待学生,这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责任!身为教师,应该善于发现问题的根结所在,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教师不仅起到传授知识、传承文明的作用,而且还是学识渊博、经验丰富、道德高尚、积极向上、理智稳重的典范。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又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可是在教师身份和职能的发展过程中,在教师从“社会人”到“职业人”的意识转变中,教师职业价值取向的趋于世俗化,精神得到消解。教师空间由“庙堂”、“广场”到学校的生存场所,这个转变揭示了教师在体制中的归隐。古代教师大都是社会的圣贤之士,他们的精神世界并不在学校和学院,他们或者在广场向着民众“布道”,或者在庙堂对着上帝和当权者言说,是具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主义情节的“社会人”,具有超越教育世界的终极价值关怀.。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制度化学校教育的诞生和管理体制的完善,教师被纳入体制化的学校教育之中而与社会区隔开来,教师的价值取向不再体现在“道统”、“理念”、“德性”、“上帝”等超世俗的精神层面,而更多地关注知识的传输和儿童社会化的实现并开始关注自身的世俗利益。在职业的体制化和“知识就是力量”等社会主流认识的影响下,教师的思想意识开始长期地浸润在职业文化之中,教师开始由“庙堂”、“广场”中的“启蒙者”转变为专门的教育机构中的“职业人”。
社会缺少尊师重道之风,教师本身也失去了师道尊严。教书也为“稻梁谋”,市场经济稀释了灵魂。有几个教师敢说,今天的教师在心底里已经树立起自己的尊严?又有几个不是教师的敢说,今天的人们已从心底里尊敬教师敬佩教师?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虽有了谭千秋,但更多的是“范跑跑”,所以,这“范跑跑”才理直气壮,给了当前教育一个响亮的耳光。就在神圣的教师节来临之际,学生家长们无偿奉送的无数张“购物券”乃至令人咋舌的“出国游”、“全装修”、“宠物狗”等等,这和官场、商场中的请客送礼、行贿受贿,又有多大的区别呢?
教育既不是“政治”,更不是产业;学校既不是政府机构,更不是企业;校长不应该是官,更不应该是企业家;教师岗位既不应该只是谋生的“饭碗”,更不应该是钻营功名利禄的阶梯。可我们看到,今天的教师拼命“钻营”的很多,得过且过“混日子”的很多,重职称重名誉而轻实干轻学问的很多。李源潮部长说不用“混日子”的官员,那么就可以用“混日子”的教员吗?学校行政化和教师“官本位化”导致“万般皆下品,惟有当官大”,教师的待遇、荣誉、职称,甚至教师教课的权利全都在行政官员手中。博士博士后毕业不去教书、不去科研,个个争当县长村长,最近又传出深圳四十多教授为一处长而争得头破血流的新闻。悲哉!
所以说,当今中国的教育问题不是“教育”问题,而是“市场化”、“官本位”问题!不破除“市场化”、“官本位”,教育问题永远不会解决,成了斯芬克斯之谜,永无出头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