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明天在哪里?
农村的明天在哪里?
2008年9月9号是毛泽东主席逝世32周年的纪念日,值此,写下下面这篇文章,以示对主席的深深地怀念。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对于农村的感情是醇厚的,虽说这几年一直是蜷缩的城市的边缘混口饭吃,但对于农村的深情使终如一,对于农村的现状,自以为还是有一定发言权的,值主席逝世32年纪念日,写点当代农村的现状,写点当今农民的生活,以释心中无奈的悲苦!
76年主席逝世后,在中国大地上刚刚萌芽的农村集体经济瞬间土崩瓦解,以安微小岗村为转折点,中国传统的经历了几千年的小农经济又死恢复燃了,对于这样一个结果,是必然的,毕竟几千年的传统小农经济太根深地蒂了。
到2008年,所谓的改革开放在中国已经进行了整整30年了,小农经济在农村也已经发展了30年。其结果又如何呢?相对于集体经济来说,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事实胜于雄辩,用两个活生生的例子来说一下,同小岗村目前所面临的困难一样,是全国小农经济弊端的一个缩影,而已江苏华西村为代表的坚持集体经济坚持共同富裕的农村的欣欣向荣,则狠狠地抽了资改派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今天的农村,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冷冷清清,没有什么生机。就拿我们当地来说,200多户人家1000多人口,能长年待家的最多不过600多口,而就是这600多口人,也还是以老人,妇女,儿童居多,青壮年少之又少!即便是这600多人,也还有为数不少的农闲时节外出打短工的。农村的环境空气都要比城市里好,那为什么这么多的农村人义无返顾呢?答案很简单,现在各顾各的,人均耕地又不多,一家人都守着几亩蒲田,如何生活呢?难道能种出金子来不成?在农村,大多数的年轻人是看不到希望的!平日里天南海北什么地方的都有,一年难得联系一次,一年难得见上一面,彼此都生疏了。父老乡亲间的纯厚乡情早已经不见了踪影,即便碰到一起也已形成陌路。每每过年回家,总能碰到几个儿时的玩伴,好些年不曾联系,蜻蜓点水般的交谈窑洞无比,生疏的没有共同的语言,彼此间的隔阂好似鸿沟!曾经的一切一切都已经是遥不可及,真得特别的怀念小时候农村的热闹劲。
这么些年青人常年在外,农村里的家里活地里活什么的都留给了他们的父辈或祖辈们的肩上,但毕竟是岁月不饶人,繁重的体力劳动让他们的身体如何承受的了?身体硬朗的还可以,那些体弱多病的只能是边吃药边劳动,而他们在孩子们的面前则总是一副健健康康的样子,这些是不会向孩子们提起的。小病托成了大病,太多本不该离去的生命半路陨命。
农村人是勤劳的,只要是身体还能够允许,是不会休息的。生活的担子压得他们没有喘息的时间,必须咬紧牙坚持着,起早贪黑,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即便如此,那么多年辛勤劳动也换不来基本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老了没有任何的生活保障,养儿防老依旧是他们的唯一保障!病了,不敢去医院,小病托成了大病,大病只能等死的份!看看吧,今天的农村,70多岁的老汉劳作在田间地头的还少吗!
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解决了,中国的其它问题也就好说了。今天,小农经济所表现出来的弊端是显尔易见的,是严重的。一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一个家庭的力量也不有限的,而一个集体的力量则是强大的。各顾各的生活,私心重了,公心没有了,互帮互助的事情没有人干了,路坏了,没有人修,垃圾乱扔乱倒,小偷小摸到处都是,乱砍乱阀无人过问`````````
每每回家,心情总是酸酸的,为农民的疾苦而悲恸,为农村的现壮而忧虑,为农村的明天而迷惆!
我深深地爱着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而面对现状,作为一介平民,又能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