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经济学家在理论上的最大无知是什么?
主流经济学家在理论上的最大无知是什么?
这个话题,本来用作“二谈吴敬琏的市场经济何错之有”的。既然自己没想认认真真地做学问,那么也就无所谓帖子怎么写。我在这里只想告诉善良的社会主义者,主流经济学家在理论上的最大无知,是他们根本不懂什么叫做公有制。
立论基础是,在纯粹主流经济学(限定)的意义上,公有制就是私有制。这个观点容我慢慢解释,首先需要说明一点,这个观点如果成立的话,它肯定是主流经济学没有揭示过或者刻意回避掉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由于主流经济学的理论上从来没有这个思想,而且主流经济学家恰恰又在不遗余力推行私有化,则足以证明他们不懂得由其理论推导出的“公有制就是私有制”。
为什么在纯粹经济学的意义上,即在主流经济学的学术上(但决不是政治经济学的范畴中),公有制实际就是私有制?因为公有制的本质特点,仍然还是私有的,只不过它是全体人民私有的一个集合,就是属于多数人的私有制。这在主流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内,“全民所有”相当于人人都有一定量的产权,人人都有一定量的股份,产权关系极为清晰,只不过社会主义道路刚刚打通,分配关系的研究和实践远远没有到位罢了。
用主流经济学的理论进行诠释,公有制与私有制,就产权所属的形式看,最终全都带有私有性。私有制的发展路径是,从最终的个人占有产权形式(即原始产权私有),到后来的合伙经营形式(即初级合作私有),再到股权合作形式(即高级合作私有),最终形成全体合作形式(即全民共同私有)。只不过个人占有与合伙经营,通常承担无限责任;而全民合作是以集体名义主张权利的,即通常所说的公有制,它与产权股份制一样,均属于委托经营,是最高级的产权私有形式。这是来自主流经济学自身逻辑的狭义导论。
无论生产资料即产权是多数人拥有还是少数人拥有,都存在着基本的私有特征,只不过公有制的私有特征,上升到社会和政治层面,它是充分关注了全社会公平正义的私有形式。但在主流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范畴内,公有制与所谓私有制,没有产权归属方式上的根本性差异,仅仅是产权所有者从少数人发展到了绝大多数人(全体人民),而在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加以思考,则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是一次飞跃。
主流经济学家的最大无知,导致了行为上的最大愚蠢。这就是试图把产权的全民私有(即一般意义上的公有制),以所谓私有化的演变过程,逐步改为少数人的个别私有(即一般意义上的私有制),使社会生产资料从多数人手中转移到了少数人手中,从而倒行逆施地制造出根本上的不平等制度,这种不平等制度再加应用主流经济学的所谓成熟的分配理论,其结果就是贫富差异必然形成、阶层对立重新产生。
需要指出的是,主流经济学家的全部思维,始终局限于一个畴形的传统经济领域。一旦把传统经济领域的公有制思维,开放和扩大到社会政治经济的全领域加以探讨,并与公有制极为丰富的深刻内涵和更加广阔的全新视野相适应,则产权由个人占有到全民占有,就是私有制的涅槃;关于公有制的认识,必然会从传统意义得到升华。
超越主流经济学的一个结论是:公有制是在私有的基础之上,上升为人类历史上发展和进步了的先进的产权占有形式,并且摆脱了传统理论的私有化制度体系。很遗憾,主流经济学家在认识论上无法到达这一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