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三中全会”应当解决如何印钞的问题

火烧 2008-07-29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文章指出三中全会应解决印钞问题,分析出口经济依赖美元带来的债务危机与美元贬值风险,强调需寻找新途径填补外汇缺口,避免继续依赖美国印钞。

“三中全会”应当解决如何印钞的问题

求心Dammos 2008-7-29

  我在2004年就写了《没人愿意印钱是个大问题》这篇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我总结了印钱的几种途径,无非就是财政赤字、银行坏账这两类。这两类印钱的办法,是政府多么不愿意看到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找到了第三种印钱的途径,就是把商品买到国外,搞出口,让外国人帮我们印钱。这个办法的确很好,财政赤字和银行坏账的问题,这几年立刻消失了。但是,问题真的解决了吗?没有,一点也没有,——而且问题越来越严重。为什么呢?因为当我们拼命出口换来美元时,美元在天天贬值,而且,当我们拿我们赚来的美元到国际市场采购东西时,买什么什么涨价。这还了得!

  奥运会之后,要召开“三中全会”,重点自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要搞市场经济,就要赚钱,没钱赚就不是市场经济,没钱赚市场经济就玩不下去。在此,我要特别强调一点,赚钱就是赚钱,就像打游戏机挣积分一样,绝不是赚物。人们(确切的说是资本家)对流动性的偏好有非常深刻的经济学背景,本文不做阐述。


  纸币与金属脱钩以后,纸币就是一种信用货币。凡是信用,必然对应着债务。因此,任何一笔钱的背后,必然对应着一笔同等数额的债务。一部分人赚了钱,必然对应着另一部分人为你承担着同等数额的债务。赚钱越多,积累的债务就越多,这样债务越积越大、越积越多,总有一天会玩不下去,于是,就爆发了债务危机。任何一次或大或小的经济危机,我们都可以从中发现债务危机的影子。


  中国自从开始靠赚美元过日子以后,日子过得很“光彩”。然而,赚美元给美国带来了债务危机。美元并不是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是由美国政府印出来,再发给美国人拿到中国买东西的。要是那样,美国就不会爆发“次贷危机”。美元都是借出来的。而“次贷危机”就是把美元借给了穷人才引起的。

  “次贷危机”爆发以后,美国国内经济一蹶不振,需求急剧下降。对应着中国这边,就是出口企业立即陷入困境。种种迹象表明,靠美国帮我们印钞过日子的事情不会继续下去了。美国人帮我们印钞,我们丧失了巨额的实物财富,导致国内资源耗竭、环境恶化,得到的却是不断贬值的、无法花出去的美元。这种冤枉事还要继续干下去吗?一来这种事以后就没了,二来就是有也是亏本的买卖。

  于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了,这就是如何印钞的问题,就是谁来填补原来由美元占据的那部分缺口。具体到企业的问题上,就是玩出口企业,看来是玩不下去了,怎么办?

  其实,只要把问题看透了,也很简单。波兰经济学家卡莱茨基早就提出过“对内出口”的概念。Abba Leiner(1947)就提出过“功能财政”的观点,指出“政府完全可以使用自己的财政权力保持经济繁荣”。现在美国的几位青年经济学家Bell(2000), bell and wary(2003)也发表论文支持“功能财政”,认为财政赤字是很正常的现象,尤其是当考虑财政赤字的“储备效果”的时候。


  近年来,欧洲及全世界的经济学家正在致力于以“按人发钱”(他们叫“基本收入”)替代原有的社会保障体系,支持按人发钱的经济学家越来越多,其中就有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西蒙、米德、哈耶克、弗里德曼、索罗等。一些政党和政治家,包括来自执政党的政治家,越来越多地站出来支持按人发钱。2008年6月,在爱尔兰举行了第12届全球按人发钱大会。


    长话短说,如果把迫切需要解决的印钞问题与按人发钱结合起来,就会彻底解决市场经济正常运转需要的利润问题(赚钱问题)。财政不愿赤字印钞、银行不愿坏账印钞,但,市场经济要赚钱,钱从何来?没有钱的来源,市场经济就玩不下去。如何印钞,谁来印钞,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还需要强调一点,由“赚钱”引起的对货币的需求,与市场对货币的流通需求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需求。应付流通需求需要的货币量,与“赚钱”需要的货币量相比,是极其微不足道的。“赚钱”的需求几乎是无限的。因此,靠什么商业银行“货币创造”之类的把戏是无法满足“赚钱”的需求的——除非你不在乎银行坏账。


没人愿意印钱是个大问题
求心Dammos 2004/09/21

本文将使用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来阐述按人发钱的必要性。

一、效用最大化问题

  现代西方经济学,把效用最大化问题看成是经济学的最根本的问题,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是直接或间接的来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在市场上,消费者对商品和其他资产的选择,都是为了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现代西方经济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定律,叫做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其实,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其说是经济规律,还不如说是个自然规律。

  按照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人对任何特定商品的欲望是有限的,无论吃的、看的、用的,某个时段的消费量一定会有个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继续消费,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总效用会减小。这在西方经济学的教科书中说得非常清楚。

  现代社会的商品,无非是为了满足人的吃、穿、住、行、用等等,用佛家的话来说,人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产生六识(色、声、香、味、触、法),世界上的商品,无非是刺激六根,使人的六识产生愉悦舒适的感觉。

  单一特定商品对人的感官的刺激(获得效用)是有限的,因此,一个人愿意花在单一商品上的钱是有限的。于是,我们立即可以得到推论:一个人愿意花在有限种类的商品上的钱也是有限的。

  根据我的观察,如果一户人不是暴发户,已经富裕很久了,已经有了房子、车子、到国外旅游过,他也就人均一个月花1万元(这当然不能包括请客和出差的机票)。我见过一个有好几亿资产的富人,一家4口人,有一年过年,说是取5万元出来花。

  当一个人花费有了最高限额后,他将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呢?如果继续增加消费,总效用不仅不会增加,而且会下降。因此,这时候他就会把全部目标放在拥有更多的钱上面。钱是一种特殊商品,它不遵循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钱越多,总效用越大。钱不像普通商品,再多也不会出现负边际效用的情况。

  这就是说,对于富人而言,他的效用最大化问题,就转化为货币余额最大化问题。比利时银行家列特尔说:“我们的经济学教科书认为,公司和个人都在争夺市场或者资源。实际上,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是在利用市场和资源争夺货币。”(《货币的未来》,283页)

  如何实现货币余额最大化呢?假设社会上的钱是一个常数,那么,只要流动资本达到尽可能少,就会实现货币余额尽可能的多。为了减少流动资本,就必然要使得生产规模萎缩。降低工资、裁减工人,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流动资金,压缩生产规模。因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也可以看成是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必然结果。

  我们可以把经济规模比喻为一个水池,资本家为了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不断从水池中抽水,而政府通过货币供应不断往水池中加水。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资本家抽水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如果政府加水的速度低于资本家抽水的速度,则池中的水会越来越少,经济规模越来越小,就会陷入经济危机。
  这种以获取最大货币余额为根本目的的经济,我把他称为过剩经济。

二、货币供应的两难

  承担货币供应的任务,是个美差,但有时候也会成为一种负担。历史上的任何一个统治者,一旦建立自己的政权,首先行使的权利就是“自己印钱自己花”。即使割据一方的小政权,也会迫不及待地行使“自己印钱自己花”的权利。不管西方经济学用了多么令人眼花缭乱的圈套来掩盖统治阶级“自己印钱自己花”事实,但其本质始终未变。如果看不清这一点,经济学就还未入门。

  我们早在延安的时候,就已经行使这个权力了。建国后,长期实行中央印钱,中央和地方一起花的情况,地方上叫做“跑部钱进”。改革开放后,出了个“懂经济”的人,觉得我印钱你们花,我来承担责任,太便宜你们了,于是,让地方自己印钱自己花。地方自己印钱,用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术语来说,就是“货币创造”。当然,这不是真的印钞,是用打印机和一些小本本来间接的印钱,任何一个小储蓄所,都可以印钱了。然而“货币创造”只能满足公众的流通需求,而无法满足资本家要储藏钱的资产需求。资本家一旦把钱赚到手、储藏起来,银行就会出现坏帐。资本家赚到的钱来源于以下几个渠道:银行坏帐、财政赤字、存款利息、外汇,目前主要来源于银行坏帐。

  把印钱的任务由中央下放到地方的好处在于,中央不必承担印钱的负担、不必承担责任,叫做分散风险,而且还可以赚钱。一笔钱印出来,中央就可以得到17%的增值税,这是合法的。在地方上,印钱的过程充满腐败,很多地方印一笔钱,领导要拿10-20%的回扣。然而,让地方来印钱,往往自律能力比较差,经常会出现一些摆不平的问题。最糟糕的是,一旦出了问题,还不能让他自己来承担。因为让他自己来承担,他承担不了。承担不了,就会引发群众挤兑。一旦一个地方发生挤兑,消息会通过手机短信等立即传遍整个城市、传遍全国,立即引起群众恐慌,这种恐慌相互传染、相互激励、不断增强。于是,就会爆发金融危机。为了避免爆发金融危机,任何一个地方出了问题,就要想办法隐瞒住、就要想办法摆平。摆平的最好办法就是央行承担“最后贷款人”的角色,仍然由央行印钱——到这里是真的印钱了。

  名义上是“货币创造”,出了问题就是印真钱,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地方印钱更加无所顾忌,央行承担着全社会印钱的道德风险。什么坏帐剥离、注资450亿美元,都是拿去堵窟窿的。

  纵观印钱的现状,基本情况是政府财政不愿增加赤字,商业银行不愿增加坏帐,这就是说,没有人愿意印钱了。中央不愿印钱,地方倒是想印钱、但中央不放心,不敢让地方大印特印。再看货币的需求,不仅中央想赚钱,地方也想赚钱,银行想赚钱,企业也想赚钱,可是,钱从哪里来呢?钱是特殊商品,无论生产力多么先进,钱是无法“生产”出来的。资本家赚了钱,银行就要出现坏帐;银行没有坏帐,资本家就赚不到钱,政府也赚不到钱。资本家要赚钱,银行要减少坏帐,这是一对无法调和的矛盾,这是一个两难命题。

  银行想赚钱,就好比一个人抓着自己的头发想升天,是万万办不到的。也许有人会反驳说,银行还有什么资产。我们知道,任何实物资产都存在折旧费和保藏费,如银行拥有地产,一定要折旧,只有在地产的升值速度大于折旧速度时,银行才愿意持有该资产,但另一方面,资产的升值必须要求有大量的货币供应——这就自相矛盾了。因此,当经济运行到以赚钱为目的的过剩经济环境时,谁来印钱给大家赚,是一个最大的问题(一个技术问题)。

  为什么一定要让资本家赚钱呢?因为资本家手中掌握着大量生产资料,他们拥有这些东西,就是为了赚钱的。如果他们赚不到钱,这些资源就会闲置浪费。同时,这些“先富起来”的人,会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抑制别人拥有这些生产资料,避免与他形成竞争的局面。“先富起来的人”对其他人的致富产生了抑制作用,我把这种作用叫做“顶尖效应”。因此,让资本家赚钱,同时让社会充分利用资本家掌握的大量资源,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一种途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最优途径。

三、按人发钱

  凯恩斯认为,只要钱能够像粮食或钢铁一样生产出来,经济危机就会避免。按人发钱,就是设计一种能够自动生产钱的制度,就是让全体公民自己印钱,以全体人民印钱来填补目前没人愿意印钱的空缺。在这种制度下,社会资源始终处于充分利用状态。按人发钱,就是由国家根据现有产能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每年印钱的数量,然后平均分摊到每个人头上,让每个人都享有均等的印钱的权利,由中央银行统一“印钱”,再把印出来的钱,定期无偿免费划拨到全体公民的个人账户上。这样一来,钱的负债关系由原来货币当局对公众的负债,变成了公众对公众的负债。这样一来,银行就彻底从印钱的负担中解放出来了。实行按人发钱以后,政府、银行、资本家,凡是想赚钱的,就只管看管好自己赚钱的机器,只管放心大胆赚钱,没有任何后顾之忧,政府会从一个赤字的政府变成一个有盈余的政府,银行业也会由坏帐堆积如山变成盈利的银行,资本家永远不会发愁东西卖不出去,从此再也不会出现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了。

  按人发钱,从表面上看,好像是为穷人着想的,其实,它同时也是为资本家为富人着想的,为了让他们赚到钱而着想的。有人会说,这样做资本家会吃亏。其实,资本家根本不会吃亏,资本家与其让机器闲着,不如让机器赚钱受用。政府“自己印钱自己花”的时候,资本家不是也在吃亏吗!现在生产力发展了,仅靠政府垄断享有“自己印钱自己花”的权利,已经不能充分吸收和消化资本家强大的生产能力。换句话说,仅靠政府的消费能力,已无法消费资本家的剩余产品——政府一直在享受免费午餐。在这样的情况下,扩大享受免费午餐的范围,让全体人民能够享受到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带来的免费午餐,标志着社会的进步,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自己印钱自己花”,是一顿丰盛的免费午餐,这是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由政府垄断免费午餐,一方面不能满足资本家要求赚钱的愿望,限制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资本家的东西卖不出去、赚不到钱,就不会扩大再生产。只有消化了资本家的产能过剩,才能促使资本家改进技术、扩大再生产。另一方面,政府垄断享有免费午餐,会造成大量资源闲置浪费,同时大量群众要忍受贫穷。因此,按人发钱,让更多的人享受免费午餐,一方面可以消化产能过剩、促进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满足资本家想赚钱的愿望,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为人民谋福利。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