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不坚持毛泽东思想,就不是共产党员,更不是共产党的干部!

火烧 2008-07-26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强调坚持毛泽东思想是共产党员和干部的核心职责,指出脱离毛泽东思想将导致社会问题,呼吁党员回归毛泽东思想指导,维护工农利益。

   

不坚持毛泽东思想,就不是共产党员,更不是共产党的干部!  

   

一点前言  

我不忍心耽误各位的宝贵时间,但我不敢也不忍心摘要摘录我所引用的文章。敬请各位谅解。  

   

我将以下四个方面来论证这个题目  

一、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个结论,不光是几千万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也是被中华民族的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越来越证明了的,更是数以亿计的中国工农民众越来越共同认可的。不清楚这一点的人,如果不是瞎子,那他就一定是别有用心。面对着越来越严重的两极分化和腐败,面对着压在工农大众头上众所周知的新的三座大山,面对着工农大众由主人沦为弱势群体,面对着血汗工厂、黑砖厂的出现,面对着不少贪官带巨款外逃,面对着官民关系的日渐对立,任何一个普通百姓都能明白这是怎么回事,而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共产党的官员却不承认这是脱离毛泽东思想的必然恶果,那他还配是共产党员?还配是共产党的干部么?  

二、坚持毛泽东思想,这是我们的党一贯的指导思想。自毛泽东去世以来,历届党的总书记几乎都在反复强调这一点,并且也是在党章里所明确了的。胡总书记也曾说过: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那么,不坚持毛泽东思想的党员和官员,他们还能算作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么?还能算作中国共产党的干部么?  

三、共产党员、共产党干部的首要职责就是要坚持并宣传毛泽东思想。我们的党是执政的党,既然我们党的思想理论基础就是毛泽东思想,而毛泽东思想又为数以亿计的中国工农民众越来越共同认可,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不将坚持并宣传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首要职责,那么,我们的党员、干部将何以与人民群众勾通?又何以带领他们前进?  

四、一位将使我们惭愧到无地自容的数十年如一日,艰辛坚持宣传毛泽东的党员干部典型。  

【可贵的忠诚——记毛泽东思想义务宣传员蒋盈阶  

作者:南街 雨乐田  

 1997年10月12日 ,在南街村毛主席雕像广场上,一位鬓发苍苍的老人,神情激动地从车上下来,走到巍然矗立的毛主席汉白玉雕像前,深深地三鞠躬,并默默地念着:“毛主席,我今天终于来到了您的身旁!”    

这位衣着朴素、身体削瘦的老人,就是义务宣传毛泽东思想的“精神专业户”——蒋盈阶。    

金秋,我有幸与前来南街的蒋老进行了短暂交谈。尽管交谈时间有限,但是话里话外,我深切地感受到他对毛主席无比的热爱和对毛泽东思想可贵的忠诚。    

安化出了个“蒋宣传”     

巍巍雪峰后,重峦叠嶂,风景优美,它曾孕育了无数风流人物。雪峰山区有一个人口近百万的大县——安化, 1926年11月15日 ,蒋老就出生在安化县乐安乡竹叶洞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旧社会,他9岁替地主放牛,16岁给老板当店员,受尽了折磨和欺凌。1948年,苦大仇深的他积极参加了地下党组织发动的革命运动;1950年,他参加了土改工作,是土改中的积极分子。1953年,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且由于表现积极,很快成了党的基层干部。他先后在县税务局、农村合作化工作队工作过,担任过农村人民公社党委组织部长,当过地区粮站的党支部书记,在县劳动局负责过安全方面的工作。40多年,他一直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1991年4月,他退休了,退休,宛如运动员到达“马拉松”赛程的终点。同时,也预示着人生夕阳时刻的到来。但是,辛劳了一辈子,以做事出力为乐的蒋老,怎么也不愿就此在家享乐。尽管他不必像过去那样,每天一大早就爬起来,随便弄点儿饭填饱肚子,就匆匆赶去上班,但他睡不着。他不会钓鱼,也不会玩麻将,甚至连“升级”也与他无缘。他便开始思索、寻找、为自己谋一份退休后的工作,如若无所事事,对他来说比什么都痛苦。    

他注意到街上的一些青年,白天游手好闲,晚上泡在牌局里舞厅里,甚至三五成群打架斗殴,他感到可怜!他看到社会上一些人,两眼只盯着金钱,不讲良心道德,他感到不安!他听到一些人诋毁毛主席的伟大人格,怀疑与否定毛泽东思想,他感到痛心!他强烈地意识到,我这个老共产党员责任重大!    

终于,他有了坚定的选择:当个义务宣传员,竭尽全力宣传毛泽东思想!    

蒋老懂得,要当好一个宣传员,首先自己要拥有资料,富有知识。于是,他花费200多元订阅了《中共党史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等20多种专题杂志,并节衣缩食用2000多元购买了《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毛泽东书信选集》等700多册图书。在热心者的帮助下,他对所有的图书、杂志进行了分类登记,建立起家庭毛泽东图书室,实行免费借阅。书摊上,借阅一本书每天要收三、四角钱,而他分文不取,不管在他家里看还是拿回去看都行。就这样,方圆百十里竟有2000人光顾了他的图书室。    

订那么多的刊物,购那么多的图书,除了教育其他人员,蒋老主要还是想补起自己欠缺的理论知识课。他一生唯一的嗜好就是读书。一次,他看《领袖泪》这本书,边看边哭,书看完了,书页也被他哭湿了。他自言自语:“古今中外,哪有这样的领袖?看到群众有病、地方受灾、战士为革命牺牲,总是要掉泪,总是要伤心。除了毛主席,还能有几人?”    

通过读毛主席的书,蒋老明白了许多道理,解开了许多疑团。他平日沉默寡言,可一说起毛主席的故事,谈起毛泽东思想,他就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资料拥有了,知识掌握了,剩下的就是演讲问题。为了锻炼自己的演讲能力,他总是一遍遍大声练习。并且,一篇稿件不论演讲多少遍,他总是神情专注。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练习,蒋老终于能够泰然自若、声情并茂地面对广大观众了。    

1992年7月,蒋老在安化县委、县政府机关门口,张贴了一张“毛遂自荐”的公告。他告诉大家,退休干部蒋盈阶自愿受聘宣传毛泽东思想,不收取任何报酬,不讲任何条件。公告一贴出,很快接到一批单位的邀请,于是,他像走马灯似的在县人民医院、农业局、房地产局、供销社等十多个单位巡回演讲,听众达800多人。他的举动受到周围群众的热烈欢迎。    

光是作几场报告,他并不满足。他觉得,宣传途径要进一步拓宽。于是他又决定举办展览。    

他开始夜以继日地翻阅报刊,收集资料,抄写、打印、复印、剪辑、整理,直到贴成板报,前后足足忙了40天。 1992年9月9日 ,是毛主席逝世16周年忌日; 1992年12月26日 ,是毛主席的99周年诞辰,蒋老利用这两个令人难忘的日子,在安化城里办起了“一代伟人毛泽东”图片资料展览。板块长廊有74块宣传板,约 200平方米 ,共收集毛泽东生平事迹和国内外研究毛泽东思想动态的图片1900张,文章900多篇,约180万字。板报在安化城里展出4期,方圆几十里的男男女女都来参观学习。起初,人们满以为是公家搞的,但当他们得知是一位年近70岁的退休老人自费主办时,纷纷竖起了大拇指,有的当场掏出几元、几十元钱给他作宣传费用,他一一谢绝。这一次,先后有7万多人参观学习。    

1993年,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百年诞辰,他又抓住了这一难得的机会,新年伊始,蒋老就开始着手搜集资料,筹办“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板报展”。    

他这次准备的板报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实了内容,划分了专题,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它迎合了全国范围内毛泽东热的再度升腾;配合了各级党组织隆重纪念毛主席100周年诞辰的活动;批驳了一些党政机关实际存在的腐败现象和社会上见利忘义的个人主义。    

人们站在宣传板报面前,赞颂伟人,凭吊伟人,缅怀伟人,许多人看了展览后,奔走相告,将自己的亲友邀来参观。几位老年人,带着眼镜一连看了4天,他们说:“这样的宣传,我们最喜欢。看了它,我们更加怀念毛主席。”一位妇女满眼含泪恳求蒋老把宣传内容编印成书,她说要“多买几本,让子子孙孙读下去!”“蒋宣传”轰动了安化县城。    

研讨会上的“土包子”    

5月的韶山,风和日丽,姹紫嫣红,铺就谷黄色地毯的韶山宾馆会议厅,香气四溢,到处充满着欢声笑语。    

由中国毛泽东思想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人民日报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17家发起组织的“全国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百周年理论研讨会”,在毛主席故乡举行。    

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100多位代表大都是学者,许多人还是专门从事毛泽东思想理论研究的颇有建树的专家、教授、知名人士,但是其中还“夹杂”着一位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且是自费的与会者。他就是从湖南省安化县劳动局退休的干部蒋老。    

走进这高品味的理论研讨会的大雅之堂,蒋老那身老式服装、半旧不新的胶底鞋与周围那些风度翩翩的大学问家似乎不协调,很有些“土包子”的味道;同时,别人或手持厚敦敦的专著,或拿着见地独特的论文,而他,一无专著,二无论文,开口闭口不离那句话:“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学习和宣传毛泽东思想。”    

但是,人们很尊重他。    

当人们得悉蒋老是一位毛泽东思想的义务宣传员,又是自费来参加会议时,纷纷推举他作大会发言。蒋老婉言谢绝:“我知识疏浅,孤陋寡闻,怎敢班门弄斧?”专家们再三推举:“你有坚定的信念,你有一颗赤诚的心,我们就是要听听你的高见。”    

他终于被“赶”上了主席台。站在台上,他那激动得有些颤抖的声音和外地人难以听懂的安化方言,却像磁石一样吸引住了那些大学者。全场鸦雀无声。他那“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学习和宣传毛泽东思想”的豪迈气概和虔诚呼喊,赢得了阵阵掌声。    

面对领导和学者们的热情鼓励,蒋老禁不住老泪纵横,这泪水饱含着人生的多少苦与乐!事后,蒋老对人说:“参加韶山理论研讨会,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一次,最难忘的一次。因为,它使我受到了最深刻的毛泽东思想教育。”    

这天的大会散了以后,一位领导来到蒋老居住的房间,就要破格接收他为中国毛泽东思想理论与实践研究会会员,看他是否愿意。蒋老听后,高兴得差点跳了起来!于是组织上很快为他办好了入会手续,并在当晚将一本鲜红的《会员证》送到他手里。    

贵州来了“湖南客”    

杜鹃夜半犹嘀血,不信东风唤不回。这东风就是中国人不可缺少的毛泽东思想。    

1994年8月,蒋老接到贵州省安顺地委宣传部副部长潘林华的来信,热情邀请他去安顺举办“一代伟人毛泽东”展览。    

并非没有道理。早些时候,安顺地委宣传部要求某局安排其下属单位组织一台约一个半小时的纪念毛泽东一百周年专题文艺节目,得到的回答竟是:“无法落实!”这宛如一声震耳的警钟,预示着安顺的精神文明建设到了非抓不可的地步。    

蒋老接到邀请,满怀欣喜,但又产生了顾虑:我的资料抄得不好,版面也不规范,出省宣传只怕会丢安化的丑。    

他把自己的想法如实向县委、县政府领导作了汇报。领导当即表态:拨出3000元现金,购置器材,重新制片!    

 9月18日 ,安顺地委宣传部副部长潘林华带着一个秘书和两名司机,驱车1000多公里,专程赴安化接蒋老来了。    

上了去黔的汽车,蒋老郑重地向副部长请求:“我出外宣传毛泽东思想,请求党委尊重我的规矩,那就是,一不要人陪餐,吃普通餐;二不要任何物资和报酬;三不住高级房间;四不浪费;五不脱离群众;六不厌倦,专心搞好宣传。”说罢,他还将这“六不”的打印件送到副部长手里。    

到了安顺,地委安排他住30元一晚的房子,他硬是要求睡3元一晚的床。他说:“我是吃红锅菜、红薯米、粗玉米过来的,我不能忘本。”    

 9月30日 ,中共安顺地委宣传部向全区82个局级单位发出《关于组织参观“一代伟人毛泽东”资料展览》的文件,地委要求“各单位一定要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参观学习,并且参观结束后,各支部要认真组织座谈,过好组织生活会。”    

 10月5日 ,安顺地委为“一代伟人毛泽东”资料展览举行了隆重的开展仪式。蒋老作过详细的自我介绍后说:“我退休了,为什么要不遗余力地宣传毛泽东思想呢?为什么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宣传到底呢?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这些年,我看到有人往毛主席身上泼污水,丑化毛主席,诽谤毛主席,我很气愤,也很难过。我是个入党40年的共产党员,我有权利也有义务捍卫毛泽东思想。二是我发现年轻人不了解毛主席,不懂得毛泽东思想,加强对青少年一代的思想教育,老家伙有责任,是历史责任……”    

一阵又一阵雷鸣般的掌声,一次又一次打断了他的讲话。    

展厅设在安顺地区二中, 10月5日 至9日的5天,二中的校门口人流如织,从上午8点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    

《安顺日报》以《参与“系列活动”的“湖南客”》为题作出专题报道。    

“一代伟人毛泽东”资料展集体组织参观的有5万多人,自发参观者达16万余人,贵州电视台还把展览场景通过卫星传送到全国各地。    

在留言本上,被陶醉了的灵魂留下一行行肺腑之言:    

“我又看到毛主席了!”——刘伯承元帅身边工作过的老战士刘承运。    

“发扬革命传统,坚决反贪污,反浪费!”——周正学。    

“色泽绘成新世界,东风吹绿旧山河。”——安顺政协周进春。    

“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沿着毛主席指引的航向教好书,育好人。”——教师张昌伟。    

遍酒赤诚的“精神富翁”    

“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学习和宣传毛泽东思想!”蒋老的这句口头禅,不仅含有他宣传毛泽东思想的持久性,也包含他进行宣传的广泛性。    

有一次,蒋老外出办事,在火车上一个小偷扒了他的钱包。他发现后就对小偷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在当时当地,不仅是小偷,就连火车上的乘客也觉得不可思议。但蒋老依旧对他宣讲。结果小偷不仅当场还了钱,还作了深刻检查,并表示洗手从良。车厢里的乘客也深感上了一堂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课。    

作为中共安化县纪委党纪党风信息员,蒋老没有忘记自己的义务。看到当今社会上贪污腐败成风,人心不齐,他就写出《坚持毛泽东思想,打退资产阶级的进攻》等文章,号召人们坚持毛泽东思想,狠狠打击敌对势力在我国的和平演变。    

在蒋老的一大堆“头衔”里,有一个是“安化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委员”,蒋老也切切实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1996年11月15日 ,是蒋老的70岁寿辰。正当全家老小为之忙碌时,接到了东坪中学请他去宣讲毛泽东思想的通知。家人劝他在家过寿,改天再说,但他执意要去学校讲课,。家人拗不过,只好由他去。结果,他给1700多名师生一讲就是3个多小时。师生门非常感激,送给他一块匾,上书“追红日光辉,传毛爷思想。”    

“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南街村,经过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报道后,轰动了海内外,也成了一贯学习和宣传毛泽东思想的蒋老的向往之地。1997年10月,蒋老在北京参加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研讨会,回来的途中,到南街村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参观访问,终于了却了夙望。    

当蒋老看到南街村在以王洪彬为首的村党委带领下,不畏艰难,苦拼实干,产值连年翻番,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是个真正的人间乐园时,激动、欣慰之情溢于言表。回到安化,他心里装的是南街村,嘴里说的是南街村,手里写的还是南街村,他要把南街村这一坚持毛泽东思想的光辉典范介绍给他所能接触到的人。从南街寄来的《南街村报》,每一篇文章他都认真看,还把《南街村报》借给友好同志看;从南街村带回的录像带, 1997年12月26日 ,在安化县电视台进行了播放。干部职工观看后,无不交口称赞,说它让人看到了共产主义的曙光,催人奋进。    

蒋老不放过任何宣传机会。1998年5月,在党校举办的“安化县妇女干部培训班”上,蒋老白天向与会的80名妇女干部宣讲南街村事迹,并组织观看了电视录像,晚上又到县公安局播放。每到一处,他还把别人观看录像的感想、留言收集整理,反馈给南街。    

除了放录像、口头宣讲南街事迹以外,蒋老还亲自撰文进行宣传。他办的板报,放在新华书店里供人观看;他写的《南街见闻》,县纪委摘要发表了;《湖南工人报》 1997年12月12日 全文发表;《党建》刊物1998年3月全文刊出;还有《中流》杂志、四川省的《当代文物》都摘发了。看了文章后,四川、山东等地的许多同志写信询问南街村情况,蒋老不厌其烦进行讲解。在蒋老的努力下,安化县乡镇掀起了“学南街、爱南街”热潮,更多的人知道有个红色亿元村——南街村。    

矢志不渝的“传播者”    

“毛主席是人民的大救星,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我蒋盈阶。毛主席对人民的贡献,对历史的作用,超过了古今中外的任何一个人。”正是源于对伟大领袖的无比忠诚,蒋老才矢志不渝地甘做毛泽东思想的义务传播者。    

开始宣传毛泽东思想,甚至是很长一段时间,大部分人不理解他,说他太傻,傻出了水平,傻到了头,不在家坐享清福,偏偏要自找苦吃。话难听一点儿的,就说:“六七十的人了,整年东奔西跑,万一在外地出车祸死了,谁来管你呀。”话好听一点儿的就说:“老蒋啊,年纪不小了,不要老是去买书呀,买纸呀。积攒点儿钱,把你家那个打了30多个补丁的蚊帐换换,把 30平方米 的房间扩扩,再买台彩电,好好享几天清福吧!”但是,蒋老是个闲不住的人,他说:“退了休,在家里玩牌有什么意思?那是没阳光的生活,我过不惯。我傻就傻在,年老了还在为后代人操心。毛主席虽然去世了,却永远活在我心中。我年老了,干不成大事,我的责任就是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毛主席、热爱毛主席。”    

有一次,蒋老在外面听说毛主席的遗体开始腐烂。他记得曾看到过一份这样的资料,说毛主席的遗体经过严密的科学处理,能完好保存几百年。为了找到这篇资料,澄清社会上的谣传,他翻箱倒柜地寻找,查找到次日凌晨四点钟,才在《科技日报》上找到了这份资料,第二天又把它工工整整地抄在板报上。    

蒋老搞宣传、办展览,得到了政府和人民的大力支持,也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尊敬。用蒋老的话说:“在我们安化、县委常委、县长还有人大、政协的领导几乎没有不支持我的。过去他们总是叫我‘老蒋’,可现在大家都称我‘蒋老’哩!我在韶山,市委的书记、管理局的局长亲自接见我,说我是‘韶山人民最欢迎的贵客!’我在贵州安顺招待所住的时候,一位做生意的老板,对我羡慕不已。这位老板对我说:“‘我们做生意,虽然赚了钱,可谁都不来理睬。蒋老您是什么人?连地委书记都来看您。地委书记可是我们这里最大的官司哩。’”    

蒋老是平凡的,但他的事迹是感人的,他的成就是辉煌的。1995年,在延安纪念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50周年会上,他写的《坚持毛泽东思想,宣传毛泽东思想》等两篇文章向国内外发行。退休后,他坚持执著义务宣传毛泽东思想,到陕西延安、四川重庆、贵州安顺、遵义等地数百个学校,给数十万中学生宣讲毛泽东生平事迹,机关、工厂受教育者不计其数,他还在中共中央政策研究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大地杂志》、中国毛泽东军事研究会等报纸刊物、广播电台、电视上发表稿件300多篇。1996年,《人民日报•大地杂志》把《要讲政治,就要坚持毛泽东思想》一文评为三等奖,1996年,蒋老被湖南省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及益阳市、安化县等三级评为先进个人。    

蒋老义务宣传毛泽东思想的事迹,全国已有几十家党报、党刊先后刊登,在中英文印制的《开拓者》一书中,《情系毛泽东——记义务宣传毛泽东思想的传奇人物蒋盈阶》一文也编印在内;由江泽民总书记题名的《全国纪念毛泽东诞辰百周年活动纪实》,收录有他的展览资料照片;蒋老的名字也被编印在《中华人物大典》里。    

但蒋老毕竟是蒋老,面对鲜花和掌声,面对荣誉和鼓励,他想得更多的是鼓励:“加强党的建设,大力宣传毛泽东思想尤为重要,望你再创辉煌。”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已进杖国之年的蒋老,仍将继续在他自己选择的这条不太平坦的道路上,耕耘不辍,奋斗不止。他真是一个毛泽东思想的忠诚传播者。    

作者:雨乐田,河南省监颖县南街村报社;电话:0395-8011446;邮编:462600    

主人公:蒋盈阶 湖南省安化县毛泽东思想学会;电话:0737-7231471;邮编:413500 】  

   

向雨乐田同志致敬,更向蒋盈阶同志努力学习。  

   

   

秦川牛  

2008.7.26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