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中印关系的前景与我们的政策

火烧 2008-07-20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文章分析中印关系前景及中国对印政策,探讨领土问题、合作发展及战略关系,强调稳定中印关系对印巴关系的重要性,提出通过小项目建立互信,避免印度成为大国棋子。
中印关系的前景与我们的政策 (2007-04-22 12:58:39)

不久前胡锦涛主席访问印度,双方签署了联合宣言,联系结合中印两国近期的双边关系走向,谈一下对印政策的看法。

从联合宣言可以看出中印双方的态度:

1、印度更关心的是自己发展的问题,并没有急于和中国全面改善关系的打算,这也有印度政党争取选票的因素;

2、从联合宣言来看,和中越联合声明不同,更看重的是一些偏向于实惠的小利,大的框架并没有建立起来。如大米进口、铁矿石进口等,都是对双方有利的小事,看来双方都有意改善关系,通过一些对双方都有利、规模较小的项目逐渐建立互信;

3、对于领土问题,中国并不急于解决,这从之前孙大使的讲话可以看出来;印度也没有好的办法;当然,印度也可以认为自己已经得到了实惠,所以不急;无论如何,目前双方都没有解决领土问题的良好基础,任何向对方的让步都会被国内认为是不可接受的,所以不妨搁置,也只能搁置;在此之前,双方不可能有大的深度合作;

4、印度有自己的问题,对于中国来说,最重要是给印度指出一条出路,避免成为其他大国的棋子,这对双方都有利;如果没有出路,印度为了一些蝇头小利,就很可能成为其他大国的棋子,给双方造成损害;

5、稳定的中印关系是稳定的印巴关系的基石。如果中印关系不稳定,印巴关系就不会稳定,稳定的中印关系可以对稳定的印巴关系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而稳定印巴关系也是中国当前的任务。为了巴基斯坦中国释放一些善意和不损害中国重大利益的小利,可以改善大局。

中印关系的未来取决于中国的对印政策,而中国的对印政策取决于中印两国的历史和现状,其中最主要的有五个问题。要准确制定中国的对印政策,就要把握好这五个问题。

第一是边境问题。62年以前,印度的行为不是大盗而是鼠窃。作为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印度并没有全面入侵中国的打算,而是希望小动作尽可能多地占据中国的领土。这是与英国、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性质有所不同的,所以中国在对待它们的态度上也有差异,毛主席说得很明白。否则62年中国的反击就不会适可而止,因为当时中国并不想与印度结下世仇。主要敌人是美苏不说,这和中印两个国家的性质也是有关的。虽然印度伤了面子,但中国交还人员武器,印度并没有受到实质性的伤害,面子上也过得去,这使印度在之后从心底也很难产生对中国作出报复的冲动。否则兵连祸结,加上当时三年困难刚刚结束,原子弹还没爆炸,当时北拒苏修南抗美帝,中国的后果是很难说的,所以毛主席藏南撤兵的举措意义怎么说都不过分。从两个国家的性质来说,都是第三世界国家、都深受帝国主义之害、都面临发展和解决人民温饱的主要问题,两国是不应该对抗而应该成为友好邻邦的。

第二是西藏问题。对中国来说,西藏问题是主权问题。和边境问题不同,西藏问题是要考虑到国外势力介入的。如果62年战败了,是不像有人说的影响不越过中国西南省份这么简单的。当时印度已经侵占到麦克马洪线一带,如果战争失败,加上美苏的挑动,西藏即使不被印度占领也会被分裂出去。中国近代历史上哪一次战败没有割土?达赖当时还在别人手里。为什么印度敢挑起冲突,就是背后有美苏的支持。看看吉布提、东帝汶是怎么分裂出去的,现在还有国际势力在谋求让西藏、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只是没有前两年明显而已。毛主席当时对张国华说,就是打败了,西藏分裂出去了,也没关系,世人都知道西藏是中国领土是天经地义的,是早晚要收回来的,毛泽东可不兴在打仗前说丧气话的,这句话要和当时的国内外形势结合起来看。万一到了那时候,四川就成为边疆,而黄河和长江源就成为异国领土,这可以想象吗?到那时候中国不要说发展,连生存都成问题。居高临下,印度增兵一人,中国就要在四川增兵十人防守,现在中印边疆的形势就要完全倒转过来,如果印度再在美苏支持下修成了印藏铁路,后果更加不堪想象。现在青藏铁路修通以后,中印边境的攻守形势已经逆转,主动权已经完全掌握在我们手里。所以我们不要急,西藏问题拖下去对我们有利。随着达赖年龄的逐渐增高,国外势力介入西藏问题的筹码也越来越少。

第三是印度自身的问题。印度自身最大的问题,是目前还不能作为一个民族整体,高种姓人群占40%。印度是一个由印度斯坦、泰卢固、孟加拉、泰米尔等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其中印度斯坦族占全国人口的46.3%,泰鲁固族占8.6%,孟加拉族占7.7%,泰米尔族占7.4%。约82%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其次为伊斯兰教(12%),基督教(2.3%),锡克教(1.9%),佛教(0.8%)和耆那教(0.4%)等。印度的语言异常繁杂,宪法承认的语言有10多种,登记注册的达1600多种。受殖民主义的影响,各民族之间不能平等相待,宗教之间又矛盾不断,锡克教、印度教、穆斯林之间多次发生流血冲突,连总理甘地夫人也死于这种冲突,这样的国家对外是无力的,必然要拿出大量的精力来处理内部问题。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印度还远不算是一个现代国家。中国也是49年以后毛主席通过土改、剿匪、破四旧等大手笔彻底扫除了农村封建势力和宗法势力、实行民族宗教平等政策以后才进入现代国家行列的。从长远来看,印度在其没有解决好自身国内问题的情况下不大可能超过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种姓问题、土改问题是印度面临的三大根本问题。其中种姓问题是根本的根本,得不到解决其他两个问题都别想解决。这就需要印度的精英阶层放弃重大利益。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建立一个内部融洽相处的民族框架和利益分配机制是非常重要的,是印度走向世界大国的基础,否则整个国家都有可能成为其它国家的工具和鱼肉的对象。佛教提倡“众生平等”,和种姓制度的思想是根本不同的。胡主席送印度玄奘法师石刻释迦牟尼足印,未始没有这个含义。明清以前,中印世代相好,有白马之东渐,有玄奘之西行,投桃报李,泱泱古风,其意无穷。历史上佛教传入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增添了新鲜血液,现在中国从文化上反哺印度,未始不是一件利人利己的善事,但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第四是克什米尔问题。注意胡主席的这段话:“中国希望看到南亚国家和睦相处、共谋发展。中国欢迎并支持印巴关系改善。中国在南亚不谋求任何私利,愿为促进南亚和平与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和谐社会的本质是利人利己,这应该是中国和印度交往的最高目的。作为短期目的或者说是近期目的,中国还有一个期望目标是印巴关系的改善,使印度不被别人利用。克什米尔本来就是英国殖民统治者留下的遗留问题,目的就是让印巴两国成为世仇,从而保留英国对南亚次大陆的影响和施加控制。作为日不落帝国英联邦的继承者,美国一直以来也是采取这样的政策,但目前还加上了一条,就是切断中国通往伊朗的战略通道。所以我最担心美国以克什米尔为诱饵煽动印度攻打巴基斯坦,这样美国可以花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战略成果。但如果印巴在克什米尔实现了和平,美国的一切政策都无从谈起,不但巴基斯坦的战略通道无法切断,连以往对南亚次大陆施加压力和影响的控制手段也即将失去。所以这是一步好棋。如果印巴实现了长久和平,美国在这个世界上的势力影响范围又要被挤出一块,而且是一大块。就像俄中友好以后中国开始有力量建设海军一样,一个强大的、把力量专注于海上的印度,将对印度洋、阿拉伯海和中东波斯湾的美军起到极大的牵制作用。以前讨论伊朗问题的时候我说过,由于俄中不与伊朗直接交壤,巴基斯坦作为战略通道的作用日趋重要,但美国有很多手段可以打断这一通道。巴基斯坦对中国的亲近度是可以信任的,但美国有可能以克什米尔为诱饵诱使印度攻打巴基斯坦,那时候就是谁当总统都没有办法,巴基斯坦只能把全国的力量用来防御印度的入侵,中国也要拿出很大的力量用来支持巴基斯坦。伊朗一旦失陷,美国的兵锋就直指中亚和俄罗斯的下腹部,兵势如水,俄罗斯和中国在地缘政治上就会受到极大的冲击。一旦中亚失手,俄中联手也难有大的作为,这将是世界正义力量的重大失败。在美国完成对俄中的全面包围之前,美国是不会对俄中这样的核大国发动直接进攻的;在包围完成之后也不用发动进攻了,一旦美国展开封锁俄中就会因为经济、能源、矿产、贸易、国外市场被窒息而陷入全面崩溃,这就是美国的绞杀战略。所以欲守伊朗,必守巴基斯坦;欲守巴基斯坦,必先定印度。目前俄中还在试探一条路,就是高加索方向,但这条路并不好走,除了车臣问题,还要考虑高加索山脉的阻隔作用,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也事实上属于美国势力范围,如果强行动手,就要考虑格鲁吉亚会不会成为第二个车臣,所以俄中这个决心也很难下。在这种情况下,确保巴基斯坦这条战略通道的通畅是最好的选择。要确保巴基斯坦通道的畅通,就要稳定印巴之间的关系;要稳定印巴关系,就要给印度以出路。中国希望印度稳定而不是分裂动荡遇到危机,这才符合中国的整体战略。在我看来在必要的时候,中国也会像当年对俄罗斯那样对印度输血,而不是像欧美那样在印度即将到来的金融危机中去大捞一把,因为因短期利益而丧失建立长期合作所必不可少的互信是不明智的行为。这就是所谓的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第五是国际政治问题。考虑到印度因素,还要考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加非洲的人口占到世界人口的1/3,而中国加印度的人口也占到世界人口的1/3,中国加非洲加印度的人口等于世界人口的一半。所谓有民斯有土,这是真正的大局观。如果中、印、非能够合作,就是世界50%的人口用一个声音说话,即使世界七大工业国联手也无法压下这种力量,那时候世界就永远不再是西方丛林法则所主导了。

以上五个问题基本涵盖了中印关系的框架,也是我们制定政策的依归。在其中任何一个问题上中印之间都不存在不可调和的对立矛盾,所以只要我们尽力发展中国与印度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并持之以恒,中印之间的友好关系是可以预期的。

对于印度,美国长久以来的南亚政策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我认为关键的原因是美国忽略了印度要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的雄心。所以印度并不是那么容易被控制,特别是美国。美国40年来的南亚政策是彻底失败的。美国所能给与的,并不是印度所要的;印度所要的,也不是美国所能给与的。所以美国要用印度来牵制其他国家特别是亚洲大国,总是收获少而费功多。但是目前来说,美国也不可能采取支持印度成为一个世界大国的政策,这有点类似于日本的情况,美国虽然用日本来牵制中国,但永远也不会支持日本成为世界大国,因为这首先损害的是它的利益。如果印度成为世界大国,美国在印度洋、阿拉伯海、波斯湾都将承受其不可蒙受的损失,美国的印度洋战略将彻底失败。

从中央的对印政策来看,中国不仅仅是要把印度稳住那么简单。从深化双方经济关系发展来看,中国对印度是有长远打算的,很难走要走一步看一步但还是要走,否则胡主席没有必要送那么有特殊意义的礼物。我认为,从长远来看,中国和印度交往的目标是希望建立和巴西那样第三世界大国之间的合作关系,印度的资源可以为我所用,并作为一个大的友好邻邦保障中国的边境安全,不成为分裂主义势力的基地,并成为对抗世界霸权主义的伙伴。应该说,不为别人所用是中国对印度的基本要求,在和谐世界的全球大框架下为我所用互惠互利是中国对印度的最高目标。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