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祠里的哭声
包公祠里的哭声
近日我与同事到山东看望一名老干部,在回来的途中经过河南省开封市,由于开封市是历史上的七朝古都,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大家一致决定前往一游。小车进入开封市后,眼前所见景象与我们想象的地级市应有的面貌大相径庭。老城区街道十分狭窄拥挤,两边的建筑物参差不齐且破旧不堪,全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房屋。古老的城门与凌乱的建筑混在一起,显然文化古迹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在我们的车驶向杨家胡的途中,路上没有任何的交通标志,司机不知此处是单行道,当前面道路被大量的人和车堵住时,司机掉头回来,不知从何处突然冒出一位交警,迅速将车拦下,要交200元罚款,任我们怎样解释也没有用,不得已只好乖乖的交了罚款。经此一闹,我们我们不敢随便行动,就找一家宾馆住下来。
夜幕降临之后,我们呆在宾馆没事就出来逛逛,就到了开封有名的夜市。这是一条商业街,两边店铺密集,中间是卖小吃的,各种小吃摊上座无虚席,路上人群拥挤不堪,地上到处扔满垃圾,污水横流,给我们的感觉是:脏、乱、差。
第二天一早,我们在下榻的宾馆找一个导游,希望她给我们讲讲开封的悠久历史和一些有名的古迹,然后挑选几处有代表性的景点看一看,哪知这位导小姐游根本不理会我们的想法称“要想了解哪里,必须买那个景点的票,只有到景点才可以讲,不然就不讲。”这让我们感到浑身的不自在。早就听说河南人坏,这次算是有了感性认识!无奈,我们买了铁塔公园、龙亭和包公祠三处门票,在她的领导下,我们由远及近分别先看了铁塔、龙亭,最后来到包公祠。
包公原名包拯,是安徽合肥人,官至龙图阁大学士,世称包龙图。他一生为官清廉,铁面无私,为了教育其子女他在家训中规定:子女为官若贪污受贿死后不能进祖坟。他秉公办案,不徇私情,坚持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因此被老百姓称为“包青天”,其美名在民间广为流传。包公祠是专为纪念包公而建,当然是我们参观的重点,当我们刚进大门时就听到一个女人的哭声,我们甚感不解。心想这人为什么一大早就哭泣,为何要在这里哭呢?当我们来到正殿才看到是一位中年妇女,跪在包公的塑像前,双手合十在胸前,两边分别点燃一柱粗大的香,那香冒出浓浓的烟,有些呛人。那妇女哭得甚是悲切,由于说的是河南方言,我仔细听也没有听懂,好像是说她有很大的冤屈,想让包公大人的在天之灵帮助她伸冤。那声音哽哽咽咽,令人非常同情。由于包公祠面积不大,只相当于一个农家院子那么大,加之被那个妇女的伤心哭声牵动,不知不觉就走完了,也不知导游都说了些什么。
在回来的路上,那中年妇女的哭声让我想了很多。我想到,如果我们的老百姓遭遇不幸和不公,在她找到党和政府的时候能有人替她解决,她就不会到公安局去,如果公安局能做到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给她一个公平的判决,她就不会去上访,如果上访能有人听她的哭诉,给她希望,她就不会去到庙里烧香,去向一个死人哭诉,要求一个死人来替她做主。当一个老百姓有了冤屈只能到包公祠里去求包公的时候,我们的法律还有何公平正义可言?我感肯定,这个女人是有冤屈的,因为她是对虚无缥缈的神灵诉说自己的冤屈,她也知道包公不会死里复活替她伸冤,她只是将自己心理的冤屈说出来,心理能好受一些,我们完全可以理解。如果实施上海袭警案的杨佳的冤屈也通过这种方式发泄出来,相信不会死6条人命。她之所以采取这种方式,可能因为她是女性,是个弱者,如果她是个男人,我想她绝不会到包公祠里哭泣而是选择和杨佳一样去杀人的。当我们的法律成为当权阶级压迫劳动人民的工具的时候,人民只有选择反抗,贵州瓮安事件就是最好的证明!可悲的是那些当权者和大盖帽们似乎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开封之行给我的感触是:吏治腐败导致管理无序,法治废弛导致失去正义。人人追求金钱的特色社会主义导致人性异化。那个不买票不讲解的导游,是因为门票里有她的提留,你不买票她赚钱就少,所以没有利的事她不干;那个不知从何处钻出来的警察,交通拥堵他不管,坚决要来搞罚款,也是因为罚款有他的钱,现在各地都是这么干。只可怜那些无权无势的小老百姓有冤无处伸,有苦无处诉,只有到包公祠里去喊冤!开封也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缩影吧。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