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卢沟桥边的石鼓

火烧 2008-07-07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文章讲述卢沟桥边石鼓记录日军暴行,呼吁重视石鼓管理,铭记历史,防止悲剧重演。同时反映石鼓园搬迁问题,探讨程序正义与纪念意义。

卢沟桥边的石鼓  

   今年春夏之交,在北京凭吊了卢沟桥抗日战争遗址。在宛平城下,见到了记录日寇暴行的石鼓。这些石鼓据说有3800个,每一个都是敌人残暴罪行的血证,读来触目惊心,怒火中烧 。但这些石鼓,散于城墙之下 ,没于杂草之中,管理不能称善,令人遗憾。今天,是抗日战争爆发71周年纪念,草此新石鼓歌,一期有关方面重视对石鼓的管理,再期同胞不忘记过去,以免悲惨的历史重演!  

   

   

石鼓,

宛平城墙下的石鼓 ,

中华民族血泪的记忆,

千百万死难同胞永不瞑的目!

   

累累的滔天罪行,

倾东海之水罄石难书,

就便是有3万个石鼓,

也难诉凶顽残暴兽行于万一!

   

生长于暴行之中,

形成于战火消弭40年之后,

不是为了延续仇恨,

只是仅仅是为了铭记!

   

石鼓,石鼓,

华族的伤心结,

日帝的耻辱柱,

血证如山的历史!

   

今天,城墙的弹痕犹存,

石鼓已没于篙莱之中,

在歌舞升平的盛世里,

听闻的石鼓夜夜痛哭!

   

落后未必一定挨打,

遗忘百分之百致命 ,

在马放南山和谐的日子里,

神社的鬼火越烧越急。

   

石鼓石鼓,

痛哭痛苦,

只为这强敌的冥顽不灵,

更为这同胞的费厄麻木!

   

快擂响战鼓吧,如今

东海有事,钓鱼岛有事,

快让每一个石鼓变成飞翔的利器,

莫让哭泣的石鼓永远哭泣!    

   

关于石鼓的相关链接  

3800个石鼓――每一个石鼓上都有著名书法家书写、由中国史学会编纂的《血证:侵华日军暴行纪实日志》日志一篇――就矗立在抗战爆发的宛平城边。这样一个既有艺术价值,又有纪念意义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石鼓园已被警方勒令在10日内搬走,自费两千万元创建这石鼓园的艺术家蔡学仕还没有找到安放石鼓的地方。(《京华时报》5月6日报道)
  让这抗战石鼓园搬走,并非没有道理。5年前,蔡学仕仅是和当地乡政府签订了用地合同,而所用地正在首都森林防护带上,且与首都整体规划矛盾。也就是说,抗战石鼓园的建设不符合程序。没有程序正义,能有多少违法的事情借高尚名义而进行?像以发展经济或促进教育的名义,强行摊派“捐款”。所以,虽说建这抗战石鼓园是好事情,但在维护程序正义面前,这个好事情必须让步。  话又说回来了,这么好的事情,程序怎么就不能给它敞开一条通道呢?连审批极难的高尔夫球场都有地方安置,程序应该是为石鼓园留有通道。但艺术家蔡学仕从1987年开始着手创建抗战石鼓园,不断和宛平有关部门联系,可不幸的是,他找来找去,也没有找到一个能安放石鼓的地方。一个细节或许能告诉我们答案。石鼓园曾接近日方投资的中日友好林边,有日本人士看到石鼓后觉得不妥提出交涉,园方便将中日友好林外的石鼓挪走了。其实,日方人士的意见才不妥,有代表过去抗战的石鼓在旁边,才更能显示出今天代表和平的友好林的意义。可当地却要抗战石鼓搬走。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就是,当地有关部门只管怎么引资,根本不顾纪念抗战、弘扬爱国主义这样事情。也正是因为各种本位主义的思想,艺术管理部门只管它的管理,不管艺术家作品的安放;规划部门只管它的规划,听不到艺术家或百姓的诉求……结果,把程序本来敞开的大门都给堵死了。
  这些问题不仅是抗战石鼓园遇到的,生活中有多少不符合程序正义、“特事特办”的事情?又有多少好事,被某些人卡死在程序里,寸步难行?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